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NKG2D介导的同种异体N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张鹏  
【摘要】:脑胶质瘤,亦称为神经胶质细胞瘤,发生于神经外胚层,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全部颅内原发肿瘤的36.26%~60.96%。脑胶质瘤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具有异常增生、浸润性生长、易复发、血管异常增生及免疫耐受等生物学特性,这使得胶质瘤虽经不断改进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措施的综合处理,仍易复发,预后不尽人意。如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患者虽经过综合治疗后,其中位生存时间仍少于15个月。为此临床需要寻找治疗胶质瘤的新方法。 最近的研究证实,同种异体NK细胞能有效地杀伤原代的鼻咽癌、胃癌、肾癌、肠癌和卵巢癌等肿瘤细胞。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与NK细胞表面的受体和靶细胞表面的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NK细胞表面的杀伤抑制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的结合,抑制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而当靶细胞缺乏HLA-I类分子时可激发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NKG2D(natural killer group 2D)是NK细胞表面的主要杀伤活化受体,其配体为MHC-Ⅰ类链相关分子(MHC classⅠchain-related molecule, MIC) A和B及人巨细胞病毒UL16蛋白的结合蛋白(UL16 binding proteins, ULBP)1、2和3等。 本研究关注的是同种异体的NK细胞是否具有杀伤胶质瘤细胞的效应。在体外条件下分离、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human glioma cell, HGC),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检测其HLA-Ⅰ类分子和NKG2D配体的表达,并在体内、外条件下观察同种异体NK细胞杀伤胶质瘤细胞的可行性及其分子基础,为进一步认识同种异体NK细胞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从而为胶质瘤的治疗探索新的方法。 第一部分原代培养HGC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鉴定HGC,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为探讨同种异体NK细胞对HGC的杀伤效应提供必备的基础。 方法:术中获取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标本(术后病理诊断为胶质瘤Ⅳ级),分离、培养得到HGC,并经GFAP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为HGC。镜下观察胶质瘤细胞生长特点,并将一定剂量的HGC注入BALB/c裸鼠体内,观察移植HGC成瘤特征。 结果: 1.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HE染色切片见:核浓染,异形性明显,可见巨核,核分裂等。判定培养细胞来源的组织为胶质瘤Ⅳ级。 2.体外培养的HGC生长良好,群体倍增时间为23.48hr。传代后的细胞生长旺盛,状态良好,性状稳定,有明显的对数生长期。 3.培养的HGC经HE染色显示:细胞呈梭形、星形或不规则形,突起较小,核大小不一。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细胞GFAP呈阳性反应。 4.将0.1ml (1×106个) HGC的悬液移植入BALB/c裸鼠体内,肿瘤出现时间为(9.17±1.68)d,成瘤率为100%,瘤组织为胶质瘤Ⅳ级。 结论: 1.HGC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细胞倍增时间为23.48hr。 2.胶质瘤细胞可成瘤,肿瘤出现时间约为(9.17±1.68)d。 第二部分HGC HLA-I类分子和NKG2D配体表达的检测 目的:检测原代培养的HGC HLA-I类分子和NKG2D配体表达情况,为进一步认识同种异体NK细胞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 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HGC MICA、MICB、ULBP1、ULBP2及ULBP3在mRNA水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ICA、MICB、ULBP1、ULBP2、ULBP3分子及HLA-I类分子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ICA.ULBP2及ULBP3蛋白的表达。 结果: 1. RT-PCR检测结果显示HGC在mRNA水平表达NKG2D的配体MICA、MICB、ULBP1、ULBP2和ULBP3。 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证实HGC表面表达HLA-I类分子及NKG2D的配体MICA、ULBP2和ULBP3,不表达NKG2D的配体MICB及ULBP1。 3. MICA、ULBP2、ULBP3和HLA-I类分子在HGC的表达的阳性百分数分别为63.26±6.71%、61.234±5.97%、51.47±2.43%和89.67±7.28%。 4.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胶质瘤细胞表而表达NKG2D的配体MICA、ULBP2和ULBP3分子。 结论: 1.HGC在mRNA水平表达NKG2D的配体ULBP1、ULBP2、ULBP3、MICA和MICB。 2.HGC表面表达MICA、ULBP2及ULBP3分子,不表达MICB和ULBP1分子。 3.HGC表面高表达HLA-I类分子。 第三部分同种异体NK细胞对HGC体外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检测同种异体NK细胞对HGC的杀伤效应。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通过MACS纯化NK细胞;采用MTT方法检测同种异体NK细胞对HGC杀伤效应,及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HGC的杀伤活性。 结果: 1.分离、纯化的阳性部分中,CD3-CD16+CD56+细胞的纯度达91.7%。 2.同种异体NK细胞对HGC具有杀伤活性,且杀伤效应随着效靶比的升高而增强;效靶比为10∶1、20∶1、50∶1和100∶1时,杀伤活性分别为:23.64±1.73%、37.28±3.67%、49.63±4.28%和74.16±6.43%。 结论: 1同种异体NK细胞对HGC具有杀伤活性。 2 HLA-I类分子及MICA、ULBP2及ULBP3分子在NK细胞对HGC的杀伤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同种异体NK细胞对HGC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NK细胞在BALB/c裸鼠体内对HGC的杀伤效果,为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 方法:BALB/c裸鼠32只,随机分为4组:A组:无细胞移植组;B组:HGC移植组;C组:HGC+NK细胞移植治疗组;D组:单纯NK细胞移植组,每组8只。观察各组裸鼠成瘤时间、肿瘤体积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成瘤率。成瘤3周后,处死裸鼠,取瘤块称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组织常规病理检查。 结果: 1.A组和D组无肿瘤生长,B组和C组肿瘤出现时间分别为(9.23±1.64)d和(15.26±1.53)d。 2.生长曲线显示同种异体NK细胞能明显减缓移植入BALB/c裸鼠体内的HGC的生长速度。B组和C组裸鼠的瘤体重量分别为(1.74±0.13)g和(1.26±0.08)g,C组瘤体较B组瘤体明显减小,肿瘤生长抑制率为27.59%。 3.成瘤组织经HE染色鉴定为胶质瘤Ⅳ级,C组瘤体HE染色切片可见较多的坏死肿瘤细胞和NK细胞浸润。 结论:同种异体NK细胞能有效抑制移植到裸鼠体内的HGC的生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严海;张宇;于洪泉;齐玲;金宏;姜亚磊;胡晓勇;;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胶质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8期
2 王冠;郭佳奎;;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现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田薇;施公胜;黄华;王东林;;胶质瘤中CDK4和RASSF1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J];江苏医药;2011年12期
4 王洁;陈忠平;;miRNA在胶质瘤化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1年02期
5 冀保卫;陈谦学;田道锋;吴立权;刘宝辉;郭振涛;王龙;朱晓楠;张申起;;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1年02期
6 石文建;赵喜庆;杨利辉;李翠霞;;中药对胶质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年03期
7 朱侗明;何升学;胡新华;章文斌;;三种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与比较[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8 詹奇;胡韶山;;抗VCAM-1单克隆抗体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的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9 温林豹;陈刚;;胶质瘤的治疗策略[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年04期
10 刘琦;李刚;王道奎;曹培成;王永和;;MMP-2、MMP-9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6期
11 张晓岩;张先钧;蒲小燕;;高原胃癌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J];青海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2 孔妍玲;于士柱;孙翠云;王虔;李艳艳;张景敏;安同岭;温艳军;;不同级别人胶质瘤组织中miR-10b表达变化的研究[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1年02期
13 李承霞;李玮;谭建;;靶向性启动子携带报告基因NIS介导提高胶质瘤摄碘能力[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年04期
14 梁武;陈治军;罗勇;;CFSE活性染剂检测放化疗联合治疗对胶质瘤复发影响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5期
15 孙增峰;李文良;谷峰;马勇杰;;胶质瘤耐药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07期
16 董雪涛;杨学军;李瑜;于圣平;张斌;王维;王华民;;EGF上调hMena的表达促进人胶质瘤细胞迁移能力的体外研究[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1年02期
17 赵永顺;董斌;吴春明;位振清;徐英辉;;榄香烯阻碍大鼠胶质瘤C6细胞ERK信号通路中Hsp90/Raf-1分子复合体的形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年04期
18 张冠华;沈冬;蒋小兵;张湘衡;牟永告;;核苷酸交叉互补基因1和B细胞特异单克隆鼠白血病毒整合位点基因1在青少年儿童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11期
19 王一奇;杨波;张如松;魏尔清;;白首乌C-21甾体苷体外抑制大鼠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20 林丽娜;陈为;王伟民;彭学龄;孔祥复;蒋嵩山;;miR-137对U87胶质瘤细胞中EZH2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冬生;;多基因修饰胶质瘤细胞疫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卢绪章;陈宝安;马林迪;蔡晓辉;周民;;NKG2D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杀伤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作用[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3 徐庆生;张小兵;周永庆;;胶质瘤干细胞及其放疗敏感性[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泽舜;仇志坤;崔磊;陈芙蓉;韩富;陈忠平;;双氢青蒿素诱导胶质瘤细胞自噬并提高替莫唑胺抗胶质瘤活性[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涛;王占祥;陈玉英;;MicroRNA与胶质瘤研究进展[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宋杨英;刘英姿;单保恩;;IL-18基因转染对大鼠9L胶质瘤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喆;胡燕;;胶质瘤细胞特异aptamer的体外筛选及初步鉴定[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8 王莹;综述;雷霆;牛洪泉;万峰;审校;;脑胶质瘤干细胞与DC介导的抗胶质瘤免疫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施炜;崔大明;王中;施金龙;倪兰春;鞠少卿;周幽心;吕成林;陈建;;胶质瘤中Hedgehog/Gli1信号通路活性变化与VEGF基因表达的关系[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颖毅;张军霞;孙关;王协锋;孙利华;浦佩玉;康春生;刘宁;傅震;尤永平;;STAT3介导反义miR-21调控hTERT的表达调节胶质瘤细胞生长[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世海;MiRNA-126和miRNA-34a在胶质瘤细胞中功能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孔令非;PRL-3及MMPs在胶质瘤中检测及意义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3 李丹;胶质瘤不同病理级别差异miRNA/mRNA动态表达谱构建及其对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张所军;神经干细胞向胶质瘤干细胞迁移及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学元;mTOR信号通路和GOLPH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6 苏静;抑制细胞内氯通道对胶质瘤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陶帮宝;Stathmin在胶质细胞瘤表达及其化疗药物敏感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8 于天浩;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治疗胶质瘤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巧玉;神经生长因子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D];江苏大学;2011年
10 王春辉;格尔德霉素治疗脑胶质瘤及其与肝细胞生长因子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葳;3.0TMRI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诊断及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价值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陈宝敏;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及放射耐受机制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杨生军;~(11)C-蛋氨酸PET/CT及整合素β1表达与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4 徐海芳;神经胶质瘤Wnt信号通路抑制基因甲基化调控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张栋梁;LY294002靶向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干预胶质瘤细胞生长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陈亮;CD82/KAI1和CD9/MRP-1在神经胶质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表达意义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7 曹栓柱;Per1、Per2在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表达的差异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8 高吉国;候选肿瘤抑制基因ECRG4抑制胶质瘤增殖及侵袭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薛进展;Rho/ROCK通路对人U87胶质瘤细胞侵润转移能力调节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10 魏盈胜;WIF-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匡远深;让胶质瘤干细胞不再“繁殖”[N];健康报;2011年
2 衣晓峰 冯宇曦;中药三氧化二砷有望成为治疗胶质瘤新药[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杨霞;新方法治疗脑胶质瘤[N];保健时报;2003年
4 杨霞;光敏分子激光靶向治疗脑胶质瘤[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冯宇曦;砒霜对脑胶质瘤有良好疗效[N];健康报;2011年
6 记者 衣晓峰 靳万庆 通讯员 冯宇曦;中药砷剂有望成治脑胶质瘤新药[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7 实习生 吴菲 通讯员 张献怀;李安民:突破“脑禁区”[N];科技日报;2009年
8 ;C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的提纯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齐继成 译;新药物:来自动物毒液[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刘海英;安定类药物可有效杀死癌细胞[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