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铝对抗磨耐热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王刘利  
【摘要】:抗磨耐热钢在能源、动力机械、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国内外对奥氏体型抗磨耐热钢做了大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Cr-Ni-N系、Cr-Mn-N系、Fe-Cr-Ni-Al双相合金三种系列的钢种,而对马氏体型抗磨耐热钢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2Cr12NiWMoV和2Cr12WmoVNbB。本文材料基础化学成分为C0.42%、Si0.85%、Mn1.6%、Cr5.25%、Ni0.71%、Mo0.53%,通过添加0~2.5%的铝,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铝对抗磨耐热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600~800℃高温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含铝抗磨耐热钢铸态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碳化物,随着含铝量的增多,铸态组织铁素体量增多,含铝量2.0%和2.5%的试样,组织出现大量的铁素体且呈方向性分布;经过1000℃淬火+600℃回火后,不含铝和含铝1.0%的合金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含铝1.5%、2.0%和2.5%的合金组织为回火索氏体+铁铬铝碳化物,且含铝量越高铁铬铝碳化物越多。 铸态硬度随含铝量提高,呈下降趋势,不含铝的和含铝1.0%的铸态硬度差别不大,分别为48.4HRC和46.4HRC,而当含铝量提高的1.5%时,下降到30.2HRC,铝量进一步升高,下降趋势变缓。经过1000℃淬火+600℃回火处理后,随着含铝量增加,硬度增加,当含铝量从2.0%提高到2.5%时,出现轻微的降低,其中含铝2.0%的合金硬度最高为38.3HRC,同时室温抗拉强度随着含铝量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含铝量达到2.0%时达到最大值为1230Mpa。 对于同一氧化试验温度,合金中添加铝时,钢的抗氧化性提高,且随着铝含量的增加,平均氧化速度呈下降趋势,当含铝量达到2%时,钢的平均氧化速度大大降低,铝量进一步增加,氧化速度基本不变;对于含铝量相同的试样,温度越高,氧化越严重。在800℃氧化试验温度保温150h之后不含铝和含铝1.0%的合金出现大量的氧化皮,氧化较严重,且出现一定的疙瘩凸起,含铝1.5%的合金也出现一定的氧化皮,而含铝2.0%和2.5%的合金氧化相对较轻。XRD检测结果表明:含铝2.0%的试样,在650℃氧化试验温度保温150h后氧化产物由Al2O3和Fe(Cr Al)2O3组成,而在800℃氧化试验温度保温150h后氧化产物由Al2O3、Cr2O3和Fe(Cr Al)2O3组成。 合金耐磨性随着含铝量增加而提高,含铝2.0%合金磨损量最小、耐磨性最好,而不含铝的合金磨损量最大、耐磨性最差。通过对磨损形貌SEM观察分析,不含铝的合金的犁沟槽最深,而含铝1.5%、2.0%、2.5%合金犁沟槽比较浅。 通过对组织及主要性能的研究,优化出含铝2.0wt.%为最佳含量,此种合金铸态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和碳化物组成,经过1000℃淬火+600油冷℃回火处理后,组织为回火索氏体+铁铝铬碳化物,室温抗拉强度为1230MPa,600-C时的平均氧化速率为0.0095g·m-2·h-1,800℃时的平均氧化速率为0.0285g·m-2·h-1,室温摩擦磨损率为1.441m·mg-1,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本课题研究的含铝2.0%的抗磨耐热钢具有优良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性能,应用于轧钢矫直辊、氧化铝和水泥热工设备抗磨耐热件,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海利;朱月梅;贾国庆;;X12CrMoWVNbN10-1-1转子钢室温低周疲劳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尹士科;金秋亚;喻萍;;日本焊接材料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动向——低合金耐热钢用焊接材料和埋弧焊接用焊剂[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11年02期
3 朱文旭;王文明;王骊;;耐热钢料盘水玻璃砂实型铸造工艺[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1年07期
4 尚丽娟;田素贵;王晓亮;张特;陈礼清;;403Nb钢的组织特征与蠕变行为[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1年08期
5 张先龙;李瑞峰;刘庆忠;都宏海;;P91耐热钢焊接工艺试验[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1年16期
6 赵英明;路景辉;;耐热钢Cr5Mo与不锈钢316L的焊接[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11年02期
7 王鹏雁;杨永强;魏家斌;唐元生;;大口径TP321+P11异种钢焊接接头裂纹的修复工艺[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1年14期
8 ;山东省金乡海洋合金钢有限公司[J];硫酸工业;2011年02期
9 贾成厂;孙兰;;工业的牙齿——硬质合金(1)[J];金属世界;2011年04期
10 路国坤;;电机浸漆干燥炉节能优化改造[J];山西焦煤科技;2011年S1期
11 张彦;周力群;张红伟;于颖;;阀门常用铸钢件热处理[J];阀门;2011年03期
12 栾燕;;参加ISO/TC17/SC4国际钢技术委员会热处理及合金钢分委员会第51次会议报告[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10年04期
13 田志强;孔小东;吴港;王源升;;耐热钢12Cr1MoV在NaHCO_3溶液中早期腐蚀行为的电化学噪声研究[J];材料工程;2011年08期
14 胡雄峰;郑应霞;佘伟威;;GB/T 1277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2008年版与2000年版的比较分析[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10年02期
15 何忠义;熊丽萍;王俊肖;李超龙;仇建伟;;Mannich反应制取的SPN衍生物的摩擦学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建强;张威;刘世昌;王景成;王勇;苗治全;于波;;钨对超超临界耐热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2 周冶东;方健;王起江;魏毅静;查建荣;沈巍;;耐热钢Larson-Miller参数的确定以及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亚江;周冰;王娟;;T91耐热钢焊接区域的组织性能分析[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1年
4 易小平;罗基;王明林;;试论耐热钢的焊接[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萬其明;赖宏仁;曹申;連双喜;;铁锰铝耐热钢铸件之性能研究与应用[A];海峡两岸第二届工程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继志;王嘉敏;刘军;;07Cr12NiMoVNb耐热钢疲劳性能研究[A];全国第八届热疲劳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孙裕昌;王庆;;耐热钢药芯焊丝的研制与应用[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8 陈飞;周海;吕涛;丁华东;;耐热钢表面等离子喷涂NiCrAl+(ZrO_2+Y_2O_3)热障涂层性能的研究[A];2006年第二届七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学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喇培清;王鸿鼎;刘闪光;申达;刘雪梅;鞠倩;;Al元素对310S耐热钢高温压缩性能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恩泽;邢建东;鲍崇高;;润湿角测定新方法及其应用[A];21世纪全国耐磨材料大会——第九届全国耐磨材料磨损失效分析与抗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思杰;耐热钢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界面结构与强化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2 吴军;T92钢管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涂川俊;树脂型受电弓滑板材料的制备与磨损特性及抗磨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谭舒平;成分和工艺对S30432钢性能的影响及强化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岳增武;喷丸与沉积稀土氧化物涂层对Fe-Cr耐热钢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6 蒋海珍;新型水溶性防锈抗磨多功能添加剂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7 曹建;超超临界机组用T/P92异种钢焊接接头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侯廷平;强磁场条件下耐热钢中合金碳化物的析出行为[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9 卜军敏;系列含磷水基润滑添加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刘利;铝对抗磨耐热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1年
2 侯世勇;耐热钢焊接技术在火电厂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3 赵义瀚;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设计及析出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刘辉;热轧高铝310S耐热钢的组织和性能及铝元素的作用机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5 杜青;ZG12Cr22Ni12耐热钢组织及热强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韩培淳;C12A耐热钢熔体生成相表征及热处理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唐恒;ZG1Cr10MoWVNbN耐热钢的相变及析出碳化物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高宏波;石化装置用珠光体耐热钢损伤规律及安全评估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陈宇;长期服役T/P91耐热钢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失效机理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李振宇;蠕变测试系统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耐热钢·耐热合金发展趋势[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2 郭廷杰;耐热钢高温化元素及开发进展[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3 韩国铁钢新闻报道;日本开发高性能新耐热钢[N];中国冶金报;2002年
4 肖英龙;锅炉用耐热钢的发展动向[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5 记者 魏双林;研制成功高性能耐热钢退火罐投放市场[N];现代物流报;2005年
6 记者 魏双林;技术创新使“宜丰”常新[N];中国冶金报;2006年
7 记者 苏勇 通讯员 康劲林;太钢耐热钢2007年热销市场[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郭廷杰;日本超临界发电用高铬铁素体系耐热钢的开发和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9 星海;NO,我们要打中国牌子[N];中华新闻报;2000年
10 廖建国;日本超超临界压力发电用高Cr铁素体耐热钢的开发及现状[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