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
【摘要】:目的: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证据。为中国基本药物中钙通道阻滞剂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对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方法:全面搜集关于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Jadad评分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随机方法、盲法、分配隐藏、减员偏倚(退出或者失访)及研究的基线情况,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iew Manager 5.0.25对纳入的文献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共1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合并=2.40,95%CI=(1.72,3.34)];异质性检验的P0.1,且I250%,提示各研究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其合并统计量;0R合并值及其95%置信区间不与森林图的无效线相交,且落在无效线右侧时,提示氨氯地平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大于硝苯地平组(对照组);以总有效率的效应量0R值为横坐标,以SE (log (OR))值为纵坐标绘制的漏斗图左右基本对称,提示尚且不能认为目前的研究资料存在发表偏倚。②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显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合并=1.80,95%CI=(1.39,2.33)];异质性检验的P0.1,且I250%,提示各研究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其合并统计量;0R合并值及其95%置信区间不与森林图的无效线相交,且落在无效线右侧时,提示氨氯地平组(试验组)的显效率大于硝苯地平组(对照组);以总有效率的效应量0R值为横坐标,以SE (log(OR))为纵坐标绘制的漏斗图左右基本对称,提示尚且不能认为目前的研究资料存在发表偏倚。③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显效率与硝苯地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0R合并=1.04,95%置信区间=(0.79,1.38)];异质性检验的P0.1,且I250%,提示多个同类研究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其合并统计量;0R合并值及其95%置信区间与森林图的无效线相交,提示氨氯地平组(试验组)的有效率与硝苯地平组(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绘制的漏斗图左右基本对称,提示尚且不能认为目前的研究资料存在发表偏倚。④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不良反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合并=0.39,95%CI=(0.28,0.53)];异质性检验的P0.1,且I250%,提示各研究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其合并统计量;0R合并值及其95%置信区间不与森林图的无效线相交,且落在无效线左侧时,提示氨氯地平组(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于硝苯地平组(对照组);以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应量0R值为横坐标,以SE (log(OR))值为纵坐标绘制的漏斗图左右不对称,提示目前的研究资料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⑤药物经济学分析的结果显示,氨氯地平的显效率的成本-效果比硝苯地平小;当显效率为100%时,氨氯地平的成本也比硝苯地平小,提示氨氯地平为最佳治疗方案。
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氨氯地平的显效率大于硝苯地平的显效率;氨氯地平的有效率和硝苯地平的有效率无差别;氨氯地平的总有效率大于硝苯地平的总有效率;氨氯地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于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的成本-效果小于硝苯地平,两者相比氨氯地平是最佳治疗药物。由于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低,尚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研究。
|
|
|
|
1 |
陆敬辉;;房颤复律后采用奎尼丁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和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91年04期 |
2 |
李学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联合应用治疗暴发性肝衰一组随机对照试验[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
3 |
刘晓松;;α干扰素治疗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2年05期 |
4 |
戴建业;;阿司匹林的胃肠毒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概况[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3年06期 |
5 |
尹非;;环丙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医刊;1993年05期 |
6 |
刘承云;累积Meta-分析对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措施的评价[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4年04期 |
7 |
王德文;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新近发作的心房颤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6年06期 |
8 |
王蕊;;噻嗪类利尿剂和骨折[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6年02期 |
9 |
张靖,吴沪生;小儿重症肌无力激素治疗的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8年10期 |
10 |
朱永赞;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对9个随机对照试验资料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1998年23期 |
11 |
王飞,傅莉萍;针灸临床研究中推广RCT的必要与建议[J];中国针灸;1999年05期 |
12 |
董碧蓉,张燕玲;1978~1997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防治性研究文献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年06期 |
13 |
刘建平,林辉,王思雄;中华传染病杂志中随机对照试验——1983~1997手检分析[J];华西医学;1999年01期 |
14 |
李强;临床疗效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年11期 |
15 |
张科;4种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16 |
张颖,毛兵,李廷谦;《上海中医药杂志》临床治疗研究论文评价[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年11期 |
17 |
刘亮,李建平,沈培南,叶爱添;静脉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新医学;2000年05期 |
18 |
张学军,李蓬秋,吕月婵,陈平,吴冀川,龙武彬,张敏;国产格列美脲胶囊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01期 |
19 |
郭晓昕;循证医学与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09期 |
20 |
夏庆,毛兵,陈光远,李廷谦;《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临床治疗试验论文的评价[J];华西医学;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