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郑州市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刘军  
【摘要】:目的 研究郑州市精神障碍患病率及分布趋势,初步探讨影响精神障碍发病的相关因素,为精神疾病综合防治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郑州市辖区内的12个区县随机抽取8个调查点;对调查点内≥15岁常住居民,共29636人进行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于2011年8月1日零时至2011年12月31日24时,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分筛查和确诊调查两阶段进行,采用个人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筛查,对明显因记忆、智力问题而无法完成个人健康状况调查表者,使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进行筛查;个人健康状况调查表中精神心理部分,有任何一条异常者,即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进行确诊调查; 使用Epidata3.02数据库录入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对总患病率按照抽样框架校正后进行频数、均数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α值取0.05。 结果 1精神障碍患病率 目标人群精神障碍总时点患病率为32.83%o,终生患病率为41.27‰;心境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13.26‰,终生患病率为16.47%o;焦虑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8.27‰,终生患病率为10.87%o;物质使用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3.58‰,终生患病率为4.39‰;精神病性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3.00‰,终生患病率为3.85‰;器质性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3.14%o,终生患病率为3.64‰。时点患病率中的重性抑郁障碍(7.15%o)、广泛性焦虑障碍(5.10%o)、心境恶劣障碍(3.91‰)和精神分裂症(2.56%o)分别居精神障碍的前四位。 2精神障碍患病率的性别分布 精神障碍的总时点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χ2=5.12,P0.05),女性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的时点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5),女性物质使用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低于男性(P0.05)。精神病性障碍、器质性障碍的时点患病率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城乡分布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精神障碍的总时点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P0.05);但是农村居民物质使用障碍、器质性障碍的时点患病率高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焦虑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低于城市居民(P0.05)。 结论 1.郑州市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的总时点患病率为32.83‰,终生患病率为41.27%o;心境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13.26%o,终生患病率为16.47%。;焦虑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8.27‰,终生患病率为10.87‰;物质使用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3.58%o,终生患病率为4.39‰;精神病性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3.00‰,终生患病率为3.85‰;器质性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3.14%。,终生患病率为3.64‰。 2.郑州市精神障碍居前四位的分别为重性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心境恶劣障碍、精神分裂症。 3.郑州市女性人群精神障碍患病率高于男性人群(χ2=5.12,P0.0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万纯,付美珍,兰胜作,朱贤苟;江西省宜春市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调查结果[J];四川精神卫生;2002年03期
2 高志勤,余海鹰,白战生,陈方斌,崔庶;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气候影响——中国7地区流行病学资料再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3 吴洪军,罗颖,丁跃庆,胡武昌,刘增裕;九江市精神疾病10年前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九江医学;2002年04期
4 Montné mery P.;Nihlé n U.;Lfdahl C.G. ;崔荣;;瑞典成人手部湿疹患病率及其与风险职业和吸烟的关系[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12期
5 李东根,沈昌权,金元福,李胜富,李千石,朴永石;延吉市朝鲜族成人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年03期
6 欧红霞;焦虑障碍患病率、生物学、病程和治疗[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92年03期
7 韦波;陈强;潘润德;冯启明;陈秋明;黄国光;罗红叶;苏莉;唐峥华;唐海宁;陈娜萦;陈发钦;黎火佳;;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重性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4期
8 寇长贵;谢冰;史杰萍;孟祥飞;张凤兰;孙爽;于雅琴;黄悦勤;;在校大学生强迫性神经症现况调查[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9 于海燕,王群松,陈善东,韩雨恢;哈尔滨铁路局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10 杨家义;阮冶;黄悦勤;高长青;卢瑾;姚坚;党卫民;罗诚;;昆明市精神障碍患病率与卫生资源利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9年14期
11 赵晓东;翟俊霞;;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河北医药;2008年01期
12 杨家义;阮冶;黄悦勤;高长青;卢瑾;姚坚;党卫民;罗诚;;昆明市精神障碍患病率与卫生资源利用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09年06期
13 刘顺发;;我国抑郁症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医学文选;2006年04期
14 彭纯清;刘建恒;曹颂尧;;衡阳市情感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0年12期
15 刘志广,吴化民,张维熙,李淑然,陈昌惠,黄悦勤,王金荣,王德平,涂健,宁佐喜,付力牧,纪丽萍,罗开林,翟书涛,孟国荣;中国七个地区老年期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年02期
16 ;精神病[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1998年05期
17 栗克清;崔泽;崔利军;江琴普;武浩然;张武文;黄敬;靳建勋;王学义;徐建国;陶钧;张彦平;张本;张玉夫;侯海山;耿建萍;赵恩义;石光;;河北省精神障碍的现况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年01期
18 刘燕玲;马凤霞;吴鸿雁;;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0年12期
19 ;国外近期信息[J];上海精神医学;1990年04期
20 李东根;方文贤;沈昌权;金元福;李胜富;李千石;朴永万;李镐荣;Eum sul Lee;Robert Roberts;;中国延吉市和南朝鲜江华岛朝鲜族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的比较研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鼎雄;;双相情感障碍和新型心境稳定剂 拉莫三嗪[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盛年;;微量元素与抑郁[A];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李燕;;综合医院抑郁障碍的诊断与治疗[A];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6年
4 姚坚;黄悦勤;阮冶;刘肇瑞;高长青;卢瑾;罗诚;李淑然;杨家义;党卫民;;昆明市心境(情感)障碍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李冰;;抑郁症[A];第二次全国绝经相关问题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家义;黄悦勤;许勇刚;吴明明;阮冶;刘肇瑞;姚坚;卢瑾;高长青;李淑然;罗诚;党卫民;;昆明市精神与行为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赵丽俊;许冬梅;孟祥山;樊建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与对策[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周蕊妮;;工娱疗活动的临床心得[A];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6年
9 陈树林;李凌江;张锦黎;;PTSD的流行病学[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吕红霞;杨瑞兰;李艳芬;;心理治疗与家庭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A];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晓莉;西安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2 寇长贵;大学生神经症环境因素与COMT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陈国蓉;穴位埋线对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吴丽丽;运用肝主疏泄理论防治应激性抑郁症的基础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刘丽波;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的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桂立辉;浏阳市农村居民抑郁症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艳湘;中国云南佤族癫痫和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D];昆明医学院;2008年
2 刘军;郑州市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D];郑州大学;2012年
3 郁俊昌;广州地区城乡居民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D];广州医学院;2010年
4 王淳秀;KPNB3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许委娟;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及治疗学研究新进展(附病例报告一例)[D];浙江大学;2007年
6 崔明明;DTNBP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7 朱丹;臧佩林教授治疗强迫性神经症临床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张小娟;KPNA家族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谢冰;大学生强迫症现况调查及SAPAP3基因多态性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毓珊;音乐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淑会;每百人中有14人患有精神疾病[N];河北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周丽;数据揭示精神“空白”[N];河北日报;2006年
3 记者 李俊义;调查显示:河北每百人中有14人患精神疾病[N];科技日报;2006年
4 郑灵巧;精神疾病宣传应该科学准确[N];健康报;2006年
5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教授 蔡焯基;抑郁症“扫盲”迫在眉睫[N];光明日报;2005年
6 向刚尔;让难治性癫痫不难治[N];健康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程和平;行动起来,有压力就要释放[N];乐山日报;2009年
8 罗小文 本报记者 崔劲松;构建省精神卫生体系势在必行[N];光华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洪英亮;构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N];深圳特区报;2007年
10 李晓宏王晶烨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于欣;抑郁症:穷病还是富病?[N];人民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