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创面酸碱度对细菌生长及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

马富廉  
【摘要】:慢性难愈合创面(也称慢性溃疡)可以直接由创伤、烧伤等意外伤害所致。近年来发生于代谢性疾病或老年性疾病所引起的如糖尿病溃疡、长期卧床导致的压迫性溃疡以及下肢循环障碍导致的溃疡等,其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化社会和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重要医疗负担之一。创面为什么难愈是人们长期追问的一个问题。既往人们已经从病因学、发病机制以及防治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假说,如血循环障碍使得局部缺血低氧、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糖尿病溃疡创面糖基化产物对组织修复细胞的损伤作用延缓创面修复,射线对创面修复细胞的损害导致放射性溃疡形成以及细菌代谢产物延缓创面修复等。长期以来,感染一直是影响创面愈合的关键因素之一,控制好创面感染更是术前的重要准备,尤其是长期的感染创面一直是困扰临床修复的关键因素。机体体液中氢离子(H+)的调节对于健康至关重要,甚至离子浓度微小的改变都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研究表明创面微环境中PH值改变可以明显抑制细菌的生长,但关于PH改变的程度对细菌生长的抑制程度未见有相关的报道,且临床对改变创面微环境PH值对创面的愈合也缺乏相应的研究。 目的 ①探讨感染创面中细菌菌群的分步,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和指导②探讨不同PH值下对常见细菌生长的影响③探讨创面微环境中PH值与创面愈合之间的关系。 方法 ①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感染创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总结②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方法统计不同OD值和细菌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③采用比浊法检测不同PH值下细菌的吸光度大小④选择64例慢性创面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外用微酸性敷料进行处理,观察创面的新生肉芽生长情况及治疗时间。 结果 1、245例慢性创面患者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后,其中阳性结果为221次,阴性结果24次,阳性率为90.2%。221次阳性结果中17种细菌,以大肠埃希菌(31/221)、金黄色葡萄球菌(45/221)、铜绿假单胞菌(54/221)最多,分别占14.0%、20.0%和24.4%,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包含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8例,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2%。 2、微环境中不同PH值的抑菌效果不完全相同,PH值在酸性环境下(PH=5)时,抑菌的效果最好,随着PH值的增加,其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减弱,PH=7时,最适宜细菌生长,碱性环境对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与酸性环境相比(PH=5),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较弱,差异性显著(P0.05)。 3、微酸性敷料换药和常规敷料换药在预防和治疗局部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1、近三年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病房的优势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2、微环境中不同PH值的抑菌效果不完全相同,PH值在酸性环境下(PH=5)时,抑菌的效果最好,随着PH值的增加,其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减弱,PH=7时,最适宜细菌生长,碱性环境对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与酸性环境相比(PH=5),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较弱,差异性显著(P0.05) 3、创面局部微酸性环境可以有效的预防创面局部感染,促进创面的愈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沈思娣;唐建英;;2007至2009年血培养检测结果分析与判断[J];检验医学;2011年08期
2 冯予红;赵耀华;;类固醇激素长期依赖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9例的修复体会[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年03期
3 王辉;杨崇广;牛辰;;细菌的群体性行为与耐药[J];微生物与感染;2011年02期
4 李志倩;王灵芝;罗灵;;对糖尿病患者烧伤创面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3期
5 马翔;赵娟;谢晓晓;邹燕;丘利丹;钟丽妍;陈秋清;;一种细菌过氧化氢酶检测试剂的研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3期
6 杨颖;;小儿烧伤发热312例临床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2期
7 朱小平;叶国强;姚晓芳;朱展亮;;顺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膝关节周围缺损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1年03期
8 王安宇;徐寒松;赵胜;杨传经;毛奇;乔艺杰;魏良纲;;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丹黄散对糖尿病足创面修复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8期
9 刘峰;张恒;丁月芳;展翼;;梓醇对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1年09期
10 李红梅;王春;王盛朝;蓝金莲;;双开式聚丙烯输液瓶加药后瓶口不压碘附棉球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0期
11 孙鸿涛;李军;刘必善;裴国献;;伤口急救保护剂对猪肢体创面的止血和抑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12期
12 孟飞燕;;美皮康治疗Ⅲ期压疮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23期
13 鲜玉霞;范瑜;;躁狂症伴多处创面护理一例[J];华西医学;2011年08期
14 李红珠;;夏季腹泻该用什么药?[J];食品与健康;2011年08期
15 张辉;李建文;宋艳红;杨官娥;;丹参提取液对球形红细菌生长的影响[J];中草药;2011年07期
16 陈宇峰;赵香莲;赵莎;;程序化浸浴治疗烧伤128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20期
17 汪江;肖俐;;负压封闭式引流术后48例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2011年06期
18 王炳理;;临床抗菌药物后效应作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27期
19 杨增华;赛亚非;赛亚丽;;1%苯扎溴铵消毒液在四肢开放污染伤口中的应用体会[J];北方药学;2006年03期
20 张彦伟;;皮肤腹膜缝合密闭切口创面方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笑;白明;赵茹;乔群;王晓军;宋可新;俞楠泽;王阳;;臀部创面手术治疗策略[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叶祥柏;夏来启;陈忠勇;王锡华;沈运彪;李金玺;高彩虹;;严重烧创伤创面的修复探讨[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夏来启;叶祥柏;王锡华;沈运彪;陈忠勇;李金玺;;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的创面修复[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叶祥柏;夏来启;陈忠勇;王锡华;沈运彪;李金玺;高彩虹;;严重烧创伤创面的修复探讨[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夏淑琴;;阴部烧伤的健康教育[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解伟光;;爱可欣抗菌凝胶在烧伤和褥疮创面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邹晓防;李健;李晔琼;徐珊;危义乾;谢晓繁;曹卫红;;磺胺嘧啶铈对糖尿病创面的作用[A];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感染创面综合治疗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姜会庆;洪志坚;解伟光;汪军;胡心宝;周济宏;袁斯明;;复杂难治性创面的修复[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姜会庆;洪志坚;解伟光;汪军;胡心宝;周济宏;袁斯明;;复杂难治性创面的修复[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江华;朱晓海;赵耀忠;张盈帆;章建林;孙美庆;刘安堂;张文俊;陈刚;林子豪;;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严重感染创面的修复[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帆;物理负压促进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琳;木醋杆菌纤维素敷料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李力;生物电场促进皮肤创面修复的细胞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4 李强;豌豆根瘤菌染色体hurL基因突变对其结瘤基因表达和结瘤表型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5 夏平光;几丁糖预防手术后组织粘连的机理及其水凝胶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李建福;汗腺发生的基础及诱导表皮干细胞直接分化为汗腺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7 何德才;复方芪竭膏对大鼠创伤模型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陈华民;拟南芥中EIN3EIL1通过抑制SA信号途径负调控植物的先天免疫反应[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丁国富;人TLR9受体胞外段识别CpG DNA的LRR序列和胞内段新功能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10 刘贤华;HA1077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皮肤创面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富廉;创面酸碱度对细菌生长及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王海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创面治疗的初步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3 刘晓夏;生肌玉红明胶海绵改善创面微循环与促创愈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高恒清;硝苦汤促进兔背部人粪污染创面愈合及其预防创面过度瘢痕化的实验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5 王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质量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6 徐义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皮肤创面上皮化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7 史煜华;利多卡因及泊罗沙姆188防止深二度烫伤创面早期加深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8 刘恒平;应用苯扎氯铵与碘伏清创换药治疗感染创面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罗仲流;伤科黄水对下肢创伤后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吴文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屹;新生物传感器可观测细菌生长[N];科技日报;2011年
2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整形外科 朱晓海张文俊 王根华整理;头部取皮瓣 为创面“穿新衣”[N];健康报;2010年
3 王小龙;可直接用于创面的皮肤“打印机”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4 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 方万强 方子文 阮玲玲;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和美宝疮疡贴 治疗电击伤创面的临床体会[N];健康报;2011年
5 河南省许昌市烧伤医院 陈全喜;对烟花爆竹烧伤的急救与治疗[N];健康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吴红月;无限风光在征程[N];科技日报;2011年
7 周文渊;细菌藏身处常被搞错[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外科 徐钊;治疗各类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N];健康报;2011年
9 韩曙;细菌“青睐”女性办公桌[N];工人日报;2007年
10 高博;“纳米细菌”不是生物[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