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源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的控制策略与实现
【摘要】:现代逆变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他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市电电网上已经遭受污染的交流电能,或者是从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得到的不稳定电能变换成质量高,谐波污染小,能满足用户对电压和频率要求的交流电能。此技术主要应用于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不间断电源、有源滤波器、市电电网的无功补偿等,需要将直流电能变换为交流电能的地方。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技术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用电设备接入电网,这些设备大多数都会对电网造成严重的谐波污染,使得电网上提供的原始电能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交流电能的需求。这样的电能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供人们正常使用,所以现代化的逆变技术将在这种加工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逆变器减小输出电压中谐波成分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对两电平逆变器的研究,用软开关技术、高频化来减少谐波污染。另一个是对多电平逆变技术的研究。第一种方法是用提高开关频率的方法来改善输出中的谐波。这种方法是以提高开关器件的成本为代价的,EMI大,开关损耗大,只能提高谐波的频率不能消除谐波,但调压方便。另一种是通过增加电平数的方法来减小输出谐波含量。这种方法是以增加开关器件的个数为代价的,EMI小,开关损耗小,谐波含量低,电路简单,成本低等特点,但不能调压。
本文通过一种将以上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直流电源级联式的结构设计了一种应用在高压大功率场合的逆变器,并用mathlab进行了理论仿真。在控制策略方面详细介绍了载波三角波移相控制法,载波三角波层叠法。并在实验室条件下搭建了实验平台,该平台以载波三角波层叠法为控制策略,运用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相结合的控制电路。在实验平台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和特点。并进行了载波移相法,载波三角波反向层叠法的控制实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
|
|
|
1 |
姜卫东;王群京;陈权;史晓锋;;一种新的N电平电压源逆变器的空间矢量调制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33期 |
2 |
周京华,苏彦民,沈传文,张琳;基于多电平逆变器通用组合拓扑结构的调制策略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8期 |
3 |
邱阳;索迹;祁春清;;串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输出规律的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4 |
掘本贞次
,童公和;桥式起重机采用数字式逆变器提高安全性[J];起重运输机械;1991年10期 |
5 |
王鸿雁;何湘宁;;多电平逆变器有源软开关技术的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02年07期 |
6 |
赵宏,潘俊民;改进型基本梯级多电平逆变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7 |
周京华,张琳,沈传文,苏彦民;多电平逆变器通用组合拓扑结构及调制策略的研究[J];电气传动;2005年10期 |
8 |
臧义;王旭;林家泉;徐彬;;级联H桥逆变器差补调制方式的研究[J];电气传动;2006年06期 |
9 |
朱美强;李明;徐忆平;;一种改进的混合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7年04期 |
10 |
魏伟;胡玮;魏岚婕;;多功能开关电源的研究[J];电气应用;2007年10期 |
11 |
夏亮;徐国卿;胡波;康劲松;;箝位型多电平逆变器的仿真研究[J];机电一体化;2008年01期 |
12 |
定明芳;;多电平三相逆变器的建模及仿真[J];电源世界;2008年09期 |
13 |
周鹏;方刚;裴玖玲;;运用遗传算法选择性消除多电平逆变器新拓扑中的谐波[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06期 |
14 |
周鹏;裴玖玲;;运用遗传算法选择性消除多电平逆变器新拓扑中的谐波[J];电气传动;2009年05期 |
15 |
饶建业;李永东;;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6 |
刘守邦;周孟然;;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稳定性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0年12期 |
17 |
杨潮,韩英铎,马维新;单相串联电压质量补偿器控制器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5期 |
18 |
崔俊国;陶生桂;;二级管箝位式多电平逆变器PWM控制方法[J];电气自动化;2003年03期 |
19 |
许湘莲,邹云屏,丁凯,王成智,金红元;级联多电平逆变器在STATCOM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4期 |
20 |
付超,石新春,王毅;级联型逆变器的空间矢量移相调制方法[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