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处理对稀土掺杂纳米颗粒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
【摘要】:稀土掺杂纳米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是指吸收两个或者多个低能量的光子发射出一个高能量的光子,是一种反斯托克斯发光。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具有反斯托克斯位移大、发射谱带尖锐、发光寿命长、光稳定性好、自发荧光低、灵敏度高等特点,使其在生物成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固体激光、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至今,在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合成及应用方面,研究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较低的发光效率严重制约了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发展。许多研究者已经尝试多种提高上转换纳米材料发光效率的方法,例如,基质材料的选择、金属离子掺杂、表面钝化、增大敏化宽带、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光子晶体工程等。但是,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发光效率仍然很低。而掺杂稀土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块体材料的发光效率却相对较高。因此,寻找块体材料与纳米材料发光效率差异的内在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相比于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块体材料通常在高温条件下制备,那么,高温是否是决定发光效率的关键因素呢?但纳米材料在高温煅烧下,将会团聚,并最终形成块体材料,这是实验面临的最大障碍。在本文中,为了实现高温煅烧后,纳米颗粒能保持原有的形貌和尺寸而不发生团聚,我们通过在纳米颗粒周围均匀包覆一定厚度的SiO2,对纳米颗粒进行保护,高温煅烧后,再将SiO2选择性的除去,得到保持原有的形貌和尺寸的纳米颗粒,并且,研究不同阶段纳米颗粒的上转换发光性能。最后,探索影响纳米颗粒上转换发光性能的主要原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甲醇辅助有机相合成法合成NaYF_4:Yb~(3+),Er~(3+)纳米颗粒,并且系统地探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ODE/OA比例对NaYF_4:Yb~(3+),Er~(3+)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得到类球型的β-NaYF_4:Yb~(3+),Er~(3+)纳米颗粒(25.5±0.7 nm)。(2)以类球型的β-Na YF_4:Yb~(3+),Er~(3+)纳米颗粒(25.5±0.7 nm)为核,在核的表面包裹一层β-NaLuF_4。通过改变牺牲剂α-NaLuF_4纳米颗粒的加入量,合成不同尺寸的β-NaYF_4:Yb~(3+),Er~(3+)/NaLu F_4核-壳纳米颗粒,并且探究β-NaLuF_4壳层对上转换纳米颗粒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向同性的β-NaLu F_4壳层(5.5 nm)能显著地减少β-NaYF_4:Yb~(3+),Er~(3+)纳米颗粒的表面猝灭效应,提高β-NaYF_4:Yb~(3+),Er~(3+)/Na LuF_4核-壳纳米颗粒的上转换发光性能。(3)以β-NaYF_4:Yb~(3+),Er~(3+)/NaLuF_4核-壳纳米颗粒(34.5±0.6 nm)为核,采用微乳液法在核的周围均匀地包覆一层SiO2,获得β-NaYF_4:Yb~(3+),Er~(3+)/NaLuF_4/SiO2核-壳-壳纳米颗粒,然后,对其进行高温煅烧,再使用HF选择性地将煅烧后纳米颗粒外层的SiO2刻蚀掉,重新得到NaYF_4:Yb~(3+),Er~(3+)/Na LuF_4纳米颗粒。最后,对高温处理前后β-NaYF_4:Yb~(3+),Er~(3+)/Na LuF_4纳米颗粒的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00℃煅烧后,重新获得的β-NaYF_4:Yb~(3+),Er~(3+)/NaLuF_4纳米颗粒的形貌、尺寸及物相都没有变化,但是,在刻蚀SiO2的过程中,β-NaYF_4:Yb~(3+),Er~(3+)/Na LuF_4纳米颗粒的表面又引入新的表面缺陷,所以,其发光强度没有提高,这也说明表面缺陷是影响其发光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
|
|
|
1 |
韩娇;满石清;;铥镱共掺镓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性能[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2 |
祝林锋;林健;孙真荣;李玉琼;李东卫;;掺铒TeO_2-Nb_2O_5-ZnO系统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能[J];功能材料;2008年10期 |
3 |
臧竞存,刘燕行,方方;钨酸钕单晶光谱及其上转换发光[J];中国稀土学报;2001年01期 |
4 |
李晓文,陈晓波,孙寅官;低浓度掺饵五磷酸盐非晶的上转换发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5 |
唐基冬;雷春华;王习婷;李承志;张友玉;;氧化钇(铒,镱)的合成及上转换发光[J];光谱实验室;2013年05期 |
6 |
马冬云;吕树臣;易玉峰;王莹;;铒镱共掺多金属氧酸盐合成及上转换发光研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7 |
范叶霞;夏霏霏;俞泽民;候俊;田崇军;;镱浓度对钬镱双掺二氧化钛上转换发光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1年03期 |
8 |
刘晃清,秦冠仕,林海燕,秦伟平,张继森,赵丹,吴长锋,任新光,吕少哲;二氧化锆纳米材料中三价铒离子的上转换发光[J];中国稀土学报;2002年S1期 |
9 |
刘恩周;樊君;胡晓云;侯文倩;;基于上转换发光的可见/近红外光催化研究现状及展望[J];化工进展;2011年12期 |
10 |
高渊;曹天野;李富友;;具有协同表面配体的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活体淋巴结显像[J];无机化学学报;2012年10期 |
11 |
杨智杰;朱基千;周凯;;铒单掺和铒/镱共掺氟氧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04期 |
12 |
沈毅;王少艳;;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3 |
俞泽民;夏霏霏;范叶霞;侯俊;;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及其上转换发光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
14 |
李向丽;谭贵良;张娜;刘垚;吴世嘉;王周平;董军;;上转换发光纳米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14年08期 |
15 |
肖思国,阳效良,刘政威;掺Ho~(3+)氟化物材料上转换发光的实验研究[J];稀土;2001年05期 |
16 |
陈颖;李菲菲;李春光;潘庆芝;崔满华;;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标记抗体的制备及在免疫组化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年04期 |
17 |
王忠志;陈向群;沈雷军;李波;高乐乐;周永勃;;SiO_2包覆Gd_2O_3:Er~(3+),Yb~(3+)纳米粉的制备、结构及发光性能[J];中国稀土学报;2009年03期 |
18 |
李树全;林建明;吴季怀;黄妙良;张秀坤;李彪;徐波;;上转换发光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01期 |
19 |
李丽平;高玮;陈雪梅;赵月昌;吴秋芳;马新胜;;NaYF_4:Yb,Er材料的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J];稀土;2012年02期 |
20 |
阮永丰,杜天敏,袁静;Tm:BaY_2F_8的频率上转换发光[J];人工晶体学报;2000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