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农业经济的考古学研究
【摘要】:乌孙是一个传统但并不纯粹的游牧民族。“传统”是因为其经济基础和发展方向都是畜牧业,并且随时令变化实行转场放牧;“不纯粹”则是由于其生业结构并不仅靠单一的畜牧经济,而是由种植业、手工业、商业、狩猎业等多种经济共同组成。乌孙西迁后,伊犁河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促进了畜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上,乌孙逐步摆脱匈奴的控制,与汉朝的联系不断强化。乌孙生产力的发展、汉王朝的边疆政策,加上同时期中亚地区几个较大的定居农业文明中心的强烈影响,以及七河地区原有的种植传统,以上因素都推动了乌孙农业的发展。随着对七河地区乌孙时期遗址的发掘,出土了一批与乌孙农业经营和定居生活的考古材料。对这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以初步分析归纳出乌孙农业的特点,包括大规模经营农业的起始时间、农耕区的分布范围、农业类型、耕垦工具、务农人群的身份等。虽然农业在乌孙经济结构中自始至终都处于次要地位,但仍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业的发展提高乌孙人的定居程度,从而促进城市的形成;经济上加速制陶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政治上促进乌孙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迈进,并有利于国家的产生。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