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研究
【摘要】:传统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没收,一般是以定罪为基础进行的刑事没收。在被追诉人罪责问题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就无法对被追诉人的违法所得予以没收,导致被追诉人逃匿、死亡情况下,涉案财物无法被及时处理。为了弥补上述缺陷,各国针对特定的犯罪类型创设了与被追诉人定罪分离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我国也于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增设了这一程序。刑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建立为开展境外追逃追赃工作、切断犯罪分子资金链,遏制贪污贿赂、恐怖活动等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鉴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较为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7年1月5日针对办理刑事违法所得没收案件比较突出的法律适用问题联合制定了《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两高规定》),对该程序的适用进一步完善。然而,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该程序似乎并未达到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预想的效果,适用率一直不高。而且,从司法机关公布的案件来看,检察机关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申请的案件类型也多以死亡类案件和境内违法所得没收案件为主。同时,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又增设了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出现了两程序并存的状况,这也导致两程序在适用上的问题逐渐显现。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部分组成,正文分为四章。引言部分交代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第一章为刑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概述。通过对刑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概念、实践价值、正当性等方面论述了刑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含义、价值基础及正当性基础。第二章为主要国家和地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考察及启示。通过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考察,总结分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对我国刑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启示。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我国刑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现状、问题及完善。通过对我国立法现状及司法现状的分析,总结了我国刑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论文的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我国刑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发展及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