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课
题,以人格塑造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
格和道德风貌,是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积极
作用的一条新途径。
人格是由诸多活跃的心理倾向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
体现个人品格的独特的反应系统,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人格系统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大组
成部分。通俗意义上的人格还包括“行”。人格具有四个特征:
(1)整体性和统一性;(2)差异性和共同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
(4)生物性和社会性。人格在后天的环境中可以重新塑造,人格
教育具有理论意义。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
促进的关系。健康人格指一种个人素养,它包括一个人成才所需
要的德、识、才、学,包括对自身的深刻认知与了解,包括一个人
实现自己人生使命时所需要的意志品质与情绪调节力,而且它
也包括对生活一直持有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态度。简单来说,青年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需要在知、情、意、行四方面的发展上均达到
和谐状态。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人们只注重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即
只注重以心理健康教育来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而忽视了另一
方面(通过人格教育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心理健康
教育中突出人格塑造的内容,是本文提出的主要论点。开展大学
生人格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按照知、情、意三者在人格系统中的发展情况,当代大学生
的人格大致可分为正常型人格和变异型人格两大类。该两大类
内部叉可具体地细分为若干小类型。当代大学生人格的现状,总
体来说,其发展较为和谐一致,但相当程度上也存在着缺陷和变
异,应引起各界对大学生人格的关注。
本文对消极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因素,从以下五方面作了分
析:()中国传统人格的矛盾性八2)社会转型带来的人格负面变
化;门)教育对人格的双重影响;*)生活经历与家庭教育的偏
失。门)个体心理发展的局限与个性特征的缺陷。
在文章的最后,针对加强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提高大学生
心理健庚水平,从以下两大方面提出了对策:(一)强化心理健康
教育,突出健康人格;(二)加强学校其它有关方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