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工业化进程研究
【摘要】:
工业化作为人类社会由落后的自然经济向发达的商品经济转化所必经的历史阶段,对于现代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地区建设而言,分析本地区工业化所处的阶段是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策略、引导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判断工业化进程的阶段,需要选择适当的标准,关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国际上有多种标准,主要有配弟—克拉克定理,霍夫曼比例、罗斯托发展理论、库兹涅茨计算表和钱纳里理论。钱纳里对经济结构转变过程的分析,覆盖了从不发达经济到成熟的工业经济的全过程,并对引起经济结构转变的各转折点的人均收入指标给予了具体划定。作为工业化发展的一般模式,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工业化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参考意义。但是,判断经济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应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不仅要考察经济增长及作为经济增长直接结果的人均GDP水平,还要考察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城市化水平等。这样综合运用总量标准和结构标准来判断经济发展阶段才科学合理。本文运用这四个标准对河南省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认为河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要准确地判断出河南省工业化进程所处阶段,仅仅依据标准进行分析是不够的,最后,本文又对河南省工业化在全国所处地位进行了分析,选取了河南省周边及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发达省份,与河南省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改革开放后河南省平均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工业化进程还是远远落后于发达省份,这既说明了河南省工业化发展的不足,也意味着河南省工业化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之所以要进行这些分析,是为了能为河南省制订相应的工业化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后,在对河南省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城市化发展滞后和信息化发展不足等。这些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在对河南省具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