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8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对比研究

庞春  
【摘要】: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临床上的一种严重外科急腹症。由于近年来对SAP的发病机理及病理演变过程进一步了解,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其治疗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改善。但是SAP的发病率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相当高,而严重并发症则往往是造成患者临床死亡的主要因素。如何早期发现、合理治疗SAP及如何防治其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AP比较合理的治疗策略及其严重并发症防治中的一些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其治愈率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对1989年1月~2001年12月SAP81例,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与其严重并发症防治效果作了回顾性对比分析。将上述病例分为两组,其中,早期手术治疗组38 郑州人学2002年颀士研穴主毕业论义81例虽症急叮胶腺炎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对比研究 例,基本治疗方案是:一旦明确SAP诊断,经过4~8小时积极 的术前观察和准备,对病情无好转或加重者,即行早期行手术治 疗。个体化原则的综合治疗组43例,基本治疗方案是:胆源性 SAP伴有胆道梗阻者,则急诊或早期手术,而无胆道梗阻者则待 病情缓解后再行手术治疗;非胆源性SAP则强调早期的非手术 治疗:包括预防循环哀竭,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改善胰腺循 环,抑制胰腺外分泌,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预防性应用能通过血 一胰屏障的广谱抗生素,监测生命体征及器官功能,当出现腹腔 感染时手术治疗。绞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应用肥能10.0软件分 析处理,以a1刀5作为检验水准。 结果:早期手术组3S例,治愈ZI例,治愈率55.26儿 各 种并发症发生率15.78%~42.11饰 个体化原则的综合治疗组43 例,治愈35例,治愈率81.40儿 早期手术组的主要严重并发症 的发生率分别为:休克门 1.57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llte ’*‘Plrat*ry distress s*ndrome,ARDS)(39.47%)、急性肾衰 (21.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ne ofgan dysfunctiort syndrome,MODS)(23.98%)、腹腔感染(42.11%)、胰外瘦 (23.68y)、肠屡(15.78y)、假性胰腺 囊肿(21.05?)、上消化 道出血 门.95们。个体化原则的综合治疗组的发生率分别为: 休克(19.75*)、AmS(25.93*)、急性肾衰(14.81%)、MODS (13.58%)、腹腔感染(29.63%)、胰瘦(13.58%)、肠搂(8.64%)。 .】. 郑州人学2002年颀卜研光生毕业论义 引例液症急件侧茨炎不问治疗方法疗效的对比研究 假性胰腺囊月(16.05%)、上消化道出血(17.28%)。 结论:SAP个体化原则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早期手术治 疗效果;SAP早期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应注意抗休克、预防感染。 控制胰腺炎病情、加强器宫功能的监测、保护和适当的营养支持: SAP后期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应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并结合手术 5 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晓东,姜阳,刘蕴蘅;检测红细胞压积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1999年06期
2 丰鲜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的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初探[J];鄂钢科技;2006年02期
3 赵万蓉;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治疗进展——诊断和内科治疗[J];重庆医学;1996年05期
4 ;核磁共振对照剂用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诊断的相对安全性[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8年04期
5 诸琦;外分泌功能试验在慢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8年03期
6 蒋品;淀粉酶在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4年20期
7 赵宝平;高宗科;彭翁平;王伟明;周诗举;;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08年05期
8 ;下期要目[J];放射学实践;2010年02期
9 丁震,郝莹,侯晓华;GP-2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胰腺病学;2005年02期
10 陈虎;杨兰;汪波;;血清淀粉酶同工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J];江西医学检验;2006年05期
11 王严庆;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治疗进展(二)——外科治疗[J];重庆医学;1996年06期
12 姚佩君,严炎根;腹腔穿刺与B超动态监测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附30例报告)[J];四川医学;1996年03期
13 刘露;尿胰蛋白酶原-2快速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05年06期
14 姜伟,赵晓红;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外科治疗[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16期
15 王凤学;欧阳旭红;幸建英;;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10期
16 李华;任万英;赵建业;;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为急性胰腺炎[J];临床误诊误治;2007年01期
17 楼文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年08期
18 汪和平;朱月华;李玉华;汪育林;;急性胰腺炎的CT分析及诊断[J];江西医药;2010年03期
19 陈松劲;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胰腺弹性蛋白酶多克隆分析优于单克隆分析[J];陕西医学检验;1999年01期
20 林惠华,孙士其;尿胰蛋白酶原-2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江苏医药;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翠翠;李彬先;;胰蛋白酶的检测方法及对胰腺炎诊断诊断价值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崔婷;马建锋;;尿淀粉酶与肌酐比值在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李彬先;刘木清;;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方法及在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黄军斌;赵殿辉;汪东;陆青云;万卫平;;DWI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朝飞;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例报道并国内病例荟萃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李延军;胰腺癌扩散加权成像与在体磁共振质子波谱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3 刘志敏;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回顾与康胰颗粒-Ⅰ对慢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昊;12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临床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2 江学军;狼疮相关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3 汪琪;急性胰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初步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3年
4 迟晓晓;急性胰腺炎MRI成像:腹膜后筋膜间平面受累和三种不同评分系统评估价值的比较[D];川北医学院;2014年
5 孙进广;人体死后血液相关生化值改变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6 刘丽丽;磁共振成像对胰腺癌、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7 冀一帆;急性胰腺炎胃肠道改变的MRI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3年
8 李鹏飞;SPINK1基因N34S突变与不同类型慢性胰腺炎发病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3年
9 刘作良;血必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陈宇驰;cPL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犬急性胰腺炎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