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et、VEGF和PD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摘要】: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健康。研究其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妇产科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是血管生成依赖性的,肿瘤细胞可产生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肿瘤的发展。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此外,肿瘤的血管生成还受到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影响。微血管密度(Microvessal density,MVD)是衡量血管生成的定量指标。文献报道,原癌基因c-M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衍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PDGF)在多种肿瘤的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但它们在子宫膜癌中的作用,国外报道较少,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探讨c-Met、VEGF和PD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为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和子宫内膜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刀卜J大学(2002届)M冗生毕业论艾c-*c0、wZ(u。和1。**F在于宫内膜癌中的表垃及其与血肾L成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
1996年 4月一2000年 4月行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标本 45例,
另选因宫颈原位癌和于宫肌瘤而行子宫切除的正常子宫内膜标本
1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利用Vll因子相关抗原标
记血管内皮细胞,选择微血管密度最高的区域,高倍镜下(X 400)”
计数血管个数,取三个视野的平均血管个数为MVD。同时用c-。
Met、VEGF和 PDGF的相应抗体检测它们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
成的关系。实验结果采用肿“10刀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扩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功刀5作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结果:()子宫内膜癌中 MVD ( 8.36士 9.34)显著高于正
常于宫内膜侣.33土3.62人 ①叩.05人在子宫内膜癌中,临床HI~
IV期者的MVDu6厂5土10.sl)显著高于临床I~11期者门.54
土8.14),(P<0*5);组织分化程度为GZ~G3者的MVD(2 厂7
ig.24)高于组织分化程度为G;者(14.13土7.41),(P<0.05);
肌层侵润深度为)l/2者的M VDVDQ3.36士8.52)高于肌层侵润深
度为</2者门 厂4士9.13),(P<0*5)。(2)G-Met*性表达率在
子宫内膜癌中高于正常子宫内膜0刃刀5人 C-Met在 G。~G。级
于宫内 脱癌11。的D习-I性表达率显渐钧于G1级(P<0刀5),在*层侵。
润深度)l/2的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肌层侵润深-
* <1/2者o <0刀5),c-Met在于宫内膜癌1~11 JW与111~IV 的表
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o列刀5人 子宫内膜癌中 c-Met阳性表达
者的 MVD(ZIl 4士 9.83)显著高 于 c-Met阴卜表达者 ( 3.31土
5.82),(P<0刀5)。(3)VEGF在子宫内膜癌 中的阳 性表达率显
2
儿川大学门ImZ届)研宠生毕邵论艾c-M。I、、小〔1刊川〕GI’1卜宫内膜癌中的进辽川h血叹生孤的片系
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刀引。子宫内膜癌中***F在民~q
级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级(P<O.05人在111~IV期中的
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 I~11期叩刃刀引。在不同肌层侵润深度的
于宫内膜癌中VEGF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刀5人 于宫
坠 内JJ彬员。卜 VEGF5I一l性衣达秆 MVD(20.gi士9.50)显-乱大-J二阴性
表达者门2.08士5.22人(P、O.05人 N)PDGF在于宫内膜癌。?的
m性表达率岳仑各高刁汇常于宫内 腆(P<0刀5)口 于宫内腆9 中雪
P*G厂厂 表达才度莉个饲区 临床分二 匀 叁.织分级欠 肌层侵5 深厂
。-11无上 著性差异(P>0.05)口PDGFI 性表达名*VD(扣.4士m 二3)
h;y洽高十阴性表达K 门4.63士6.14),o、0*引。
结论:
门)子宫内膜癌中的 MVD高于J_E常于宫内膜中的 MVD,
且随着子宫内膜癌的进展,MVD增高,汾lJ在于宫内膜癌的发
生发展中,血管生成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D对于宫内
膜癌的预后判断有较重要价值。而且在于宫内膜癌中,c-Met。
VEGF和 PDGF阳性表达者的 MVD分别高于其阴性表达者,表
明它们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血管生成中起促进作用。
(2)c-Met、VEGF和 PDGF在于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干分
别高于其在正常于宫内膜中的表达,这些变化可能在于宫内膜癌
’
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嚏作用。
门)VEGF在晚期于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早期子宫
内膜癌,表明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它对子宫内
膜癌的预后判断有较高价值。
2
|
|
|
|
1 |
晁宏图;马杰;王莉;王莉英;;乙酰肝素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02期 |
2 |
袁淑慧;杨广英;李珊珊;;缺氧诱导因子-1α与子宫内膜癌[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7年01期 |
3 |
李明娥;马利国;邵茵;张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血管表达及临床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
4 |
朱兰;子宫内膜癌的血管生成因素:一种新的预测预后的指标[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7年02期 |
5 |
张延曙,杨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Met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4年33期 |
6 |
尹绪爱;余进进;干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08年06期 |
7 |
王升华;纪新强;高占军;;CEACAM1与CD10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8年01期 |
8 |
陈双;焦伊胜;王永来;;PD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06期 |
9 |
黎秀芳,洪淡华,卢秀兰,林华欢,林秋雄;雌、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的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4年05期 |
10 |
郑嵘,何福仙;子宫内膜良、恶性增生组织的CD105(Endoglin)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年08期 |
11 |
赵昕;马淑芬;王惠兰;赵云秀;;转化生长因子β1传导通路与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36期 |
12 |
张振国,徐苗厚;子宫内膜癌P16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年05期 |
13 |
张延曙;杨平;;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17期 |
14 |
赵瑾凤,郑建华,韩世愈,韩旭;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15 |
訾聃,刘芳;C-me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J];贵州医药;2004年09期 |
16 |
张延曙;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年03期 |
17 |
张秋梅;宫露霞;许俐;;功血患者子宫微环境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论坛;2007年10期 |
18 |
杨炳春;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4年09期 |
19 |
张梅,张延曙;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2年17期 |
20 |
乔宏,杜金荣,付红;子宫内膜癌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