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离子束诱变和介导转化在拟南芥中的应用

谷运红  
【摘要】: 通过对拟南芥(Landersberg erecta生态型)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培养体系的研究,发现B5+5mg/l2,4-D+0.5mg/lKT培养基和MS+5mg/lKT+0.1mg/lIAA培养基分别可以高效诱导愈伤组织和植株分化;同时建立了拟南芥幼苗的液体培养体系。 对冻害的防护问题进行研究并建立了离子注入愈伤组织和幼苗的实验体系。结果发现DMSO和玻璃化两种防护方法中,玻璃化预处理能更有效地防护活体组织在注入过程中受到的冻害,并且通过优化注入参数,找到了最适于拟南芥愈伤组织和幼苗的注入条件。 在对离子注入拟南芥种子引起的诱变效应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不同生态型拟南芥种子对注入剂量的敏感度不同,离子能量、离子类型对种子成苗率也有影响。通过研究拟南芥种子的成活率和剂量的关系寻找出合适的诱变剂量和转化剂量。结合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方法,研究了离子注入拟南芥种子在M1和M2代的DNA中引起的变异情况,以2.6、13、26×10~(15)N~+/cm~2三个剂量注入拟南芥种子,发现当代DNA变异率随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13.9%、14.9%、28.7%,与同类其它诱变手段相比,离子束具有变异率高的特点。M1代的变异条带在M2代有一部分保留下来。 对离子束介导质粒DNA转化拟南芥种子的实验体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拟南芥的干种子直接注入未能得到瞬间表达。而种子萌动24-48h后接受注入和转化,瞬间表达率约10%。此方法对于提高类似于拟南芥这样带有较致密种皮的小粒种子的转化效率有一定实际意义。 在活体组织注入后可以存活的前提下,通过对离子束介导质粒DNA导入拟南芥愈伤组织的遗传体系的研究,得到了GUS基因转入拟南芥愈伤组织的转化植株,转化效率达2%。 通过对离子束辅助农杆菌转染拟南芥幼苗的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发现在本实验体系下,不经离子注入直接与农杆菌共置的幼苗,未得到转化株,而由离子束辅助介导的,转化率高达3%。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杜伟,吕应堂;拟南芥高盐耐受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6期
2 曹树青,徐巧婷,周红军,曹雅君,朱勇,俞芳,蒯本科;利用氧化剂甲基紫精筛选拟南芥寿限延长突变体[J];实验生物学报;2003年03期
3 张森;;拟南芥雄性不育基因ds254的定位及其表达模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郑慧琼,陈季楚,赵毓橘,许智宏;拟南芥ABA不敏感型突变体及其ABA结合特性[J];植物生理学报;1997年02期
5 曹湘玲,白永延;光对拟南芥微管蛋白基因表达的负调节作用[J];植物生理学报;1998年01期
6 ;国外大刊重要论文简介[J];植物学通报;2002年02期
7 孙清鹏,王小菁;拟南芥叶细胞游离钙离子的测定[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年01期
8 雷娟,魏刚,朱玉贤;拟南芥TCP家族转录因子At2g31070的转录激活活性鉴定与表达谱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5年01期
9 王宏归;王保莉;林辰涛;傅永福;;二穗短柄草Bd21的形态学观察[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6期
10 张万佛;;研究植物遗传工程的好材料[J];生命世界;1986年05期
11 樊妙姬;拟南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概况[J];遗传;1992年03期
12 于川江,武维华;拟南芥根皮层细胞质膜内向K~+通道电生理特性分析[J];中国科学C辑;1999年03期
13 吴楚,王政权;拟南芥中CBF对COR基因表达的调控[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年04期
14 赵淑清,林春,杨小贺,武维华;拟南芥耐低钾突变体的筛选及遗传分析(英文)[J];植物学报;2001年01期
15 王利国,李玲;拟南芥中ABC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2年S1期
16 李东屏,王道文;拟南芥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AtPAPs)对磷饥饿的响应[J];生命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17 邓晓军,杜家纬;采用多次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拟南芥绿叶挥发性物质[J];生态学杂志;2005年08期
18 段瑞君,沈竹夏;一个钙调蛋白类基因对拟南芥叶片气孔分布的影响[J];云南植物研究;2005年04期
19 祖元刚,孟庆焕,郭晓瑞,孙佳音,刘红梅;超声破碎拟南芥原生质体后的再生培养初报(英文)[J];植物研究;2005年04期
20 常胜合;舒海燕;秦广雍;吴玉萍;;一个新的拟南芥磷饥饿反应突变体筛选体系[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熙;李洁如;瞿礼嘉;;拟南芥MATE家族基因ADP1通过调节生长素水平调控植物株型建成[A];2011全国植物生物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军省;董金皋;;拟南芥不同抗病突变体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抗病性筛选[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许晶;;拟南芥钙依赖型蛋白激酶(AtCPK6)功能的初步分析[A];第二届上海市植物生理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谢道昕;;茉莉素信号传导[A];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王燕;孙银银;邓凤燕;孟玉玲;单卫星;;寄生疫霉与拟南芥互作的细胞学观察[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慧;甄志芹;龚清秋;王宁宁;;AtACS7在拟南芥响应高温和盐胁迫中的作用[A];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农业——全国植物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周云;宋玉伟;董发才;宋纯鹏;;红外热成像技术筛选拟南芥H_2O_2不敏感型突变体[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8 张娟;袁有喜;刘坤凡;凌宏清;王道文;;调控拟南芥铁元素利用效率AtbHLH29基因表达与功能的初步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赵淑清;李新锋;;病程相关基因启动子片段与GUS的融合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A];2004年全国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春政;魏春红;李毅;;拟南芥可能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AtSRT2通过抑制PAD4、EDS5和SID2的表达负调控植物的基础抗性[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运红;离子束诱变和介导转化在拟南芥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3年
2 毛同林;两种拟南芥65KDa微管结合蛋白的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林文慧;拟南芥磷脂酰肌醇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分析及多磷酸肌醇-5-磷酸酶的生理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莫肖蓉;拟南芥HPA1基因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覃莲菊;高等植物侧生器官形态发育的分子机理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6 秦治翔;拟南芥1,3,4-三磷酸肌醇5/6-激酶在光形态建成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刘实忠;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鉴定和分离大丽轮枝菌外泌毒素中的致萎活性因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李虹;拟南芥OSR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及OSR2参与干旱胁迫反应的实验证据[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邢继红;拟南芥抗灰葡萄孢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10 史卫东;油菜开花时间变异分析和拟南芥晚开花突变体鉴定与基因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戈;重金属镉耐性机理的遗传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高亚梅;拟南芥抗除草剂基因与核不育基因连锁关系的生物信息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3 金建凤;AtCBF1基因转化水稻和拟南芥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杨冠宇;拟南芥蛋白激酶AtPKL1对ABA和Ca~(2+)处理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郭美丽;拟南芥隐性抗盐单基因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D];山西大学;2004年
6 徐张红;拟南芥NO敏感突变体nob的鉴定及突变基因的初步定位[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何艳霞;拟南芥幼苗的超低温保存及其遗传变异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牛玉强;拟南芥质膜定位的4个推测的钙调素结合蛋白的分析验证[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丹;拟南芥EARLI1基因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的抗性功能[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刘无双;拟南芥种子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小军;拟南芥基因组被完整破译[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科学家看上拟南芥植物基因[N];中国环境报;2000年
3 张田勘;揭开植物生长的奥秘[N];河北日报;2001年
4 通讯员 陈胜伟 记者 叶辉;我成功克隆到将植物脂肪转化为糖类的基因[N];光明日报;2010年
5 真先;福建首创“离子轰击诱变”技术[N];中国渔业报;2010年
6 记者 吴伟农;美把拟南芥列为植物基因研究重点[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7 李山;植物拥有防止危险突变的保护机制[N];科技日报;2009年
8 美国《连线》 王金元 译;太空种植以备长居太空[N];北京科技报;2008年
9 李星星 本报记者 房琳琳;李家洋:寻求遗传发育的哲学灵光[N];科技日报;2004年
10 付毅飞;给基因装上“开关”[N];科技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