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catenin、PKCβⅡ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摘要】:
背景和目的: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多种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复发与转移是近年来大肠癌患者治疗效果无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探讨大肠癌发生发展机制对指导大肠癌的临床诊治、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β-连环素基因(β-catenin,CTNNB1)是一种新的原癌基因,其表达产物β-catenin蛋白在细胞粘附和Wnt信号传导通路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蛋白激酶Cβ Ⅱ(Protein kinase Cβ Ⅱ,PKCβ Ⅱ)是一种磷脂依赖性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凋亡等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最近研究发现PKCβ 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异常增高,PKCβ Ⅱ表达对β-catenin的调节机制及β-catenin与大肠癌的关系目前尚不完全明了,有关PKCβ Ⅱ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报道亦甚少;β-catenin与大肠癌的关系也未明确。本研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β-catenin和PKCβ 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旨在阐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从而为大肠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选取1996-199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69例,手术切除大肠腺瘤21例,另取距肿瘤边缘大于5cm正常大肠粘膜组织标本16例,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并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脱水后石
郑州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0-。出*mn、**C a 11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蜡包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Streptavidin peroxidase)法检测 D叱atenin和 PKC
6 11在大肠正常粘膜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实验数据经 SPSS10刀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采用 4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 Spearman
相关分析,以a—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结果:
1.p七atenin表达结果:O冲七ateain的正常表达为胞膜表达。异常表达方式
为胞膜减弱表达、胞浆蓄积和胞核异位表达。O川 例正常大肠粘膜上皮组织 D
七atenin均呈胞膜保留表达,着色部位主要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附部位,染
色呈棕黄色或者棕褐色,阳性率为100%*。p七atenin在大肠腺瘤和大肠
癌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6七atenin异常表达率在大肠腺瘤为57.14%*o卜
其中胞膜减弱表达率、胞浆蓄积率及胞核异位率分别为19.05%* 卜
57.14%(12/21)、9.52%(2/21)。P-catenin异常表达率在大肠癌为79.71%(55/69),
其中胞膜减弱表达率、胞浆蓄积率、胞核异位率分别为44.93%o历9X
69.57%(48/69卜34.78o口4/69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间同部位表达比较,两组间
胞膜减弱表达与胞核异位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刀5),但是胞浆蓄积差异无显
著性(P>0.05)。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 i-catenin异常表达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差
异有显著性(P<0刀5)。(3)69例大肠癌标本按照浸润深度分为浸润不超过肌层
组和浸润超过肌层至外膜或超过外膜两组,i.catenin在两组的异常表达率随浸
润深度增加呈一定增高趋势,两组间胞膜减弱表达、胞浆蓄积及胞核异位两两比
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刀5)。(4)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将69例大肠癌分为有淋
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在有淋巴结转移组,6.catenin胞膜减弱表达率、
胞浆蓄积率和胞核异位率分别为的j2%口o卜83.87%oUnX54.84%Ov1h
.无淋巴结转移组中,D-catenin胞膜减弱表达率、胞浆蓄积率和胞核异位率分别
为28.95o(if/38)、57.89%(2/38)、18.42%(7/3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G)按照DukeS分期将大肠癌组分为A、B、C、D四期,各期间组间同型异常
表达比较,胞膜减弱表达和胞浆蓄积均表现为:A期与C+D期、B期与C+D期
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A期与B期差异无显著性(P>0刀5)。胞核异位比较,
A+B期与C+D期之间差异显著(P<0刀5)。D-catenin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大体
形态、直径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刀5)。
2
郑州大学 2003年硕士论文 日-catenn、PKC D 11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2.PKC 6 11表达结果:()PKC日*在正常大肠粘膜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
(2)肿瘤组织中 PKC fi 11阳性染色颗粒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周围间质
亦见少量阳性染色。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 PKC 6 11阳性表达
率分别为12.5oO用卜28.57o(6/X56.52%(39/69,大肠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大
肠粘膜组和大肠腺瘤组(P<0.05人正常粘膜与大肠腺瘤间差异无显著性卜0.05)
门)PKC511在浸润不超过肌层组和浸润超过肌层至外膜及超过外膜组阳性表
达率分别为60OO 2/20)和67.57op5o7),差异有显著性(P<0.05人N)有淋巴结
转移组阳性率为 74.19o(2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