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从宋代绘画看比德说

张琳  
【摘要】:比德说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即以自然物性比人之道德风范。先秦儒家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先秦道家主张“上善若水”、“上德若谷”,这两者的终极目的一个是要实现圣人之德,另一个是要实现至人之德。 比德说进入绘画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当时的人物品藻中有许多以自然比德的例子,顾恺之为谢鲲造像时,为了昭示他“胸中有丘壑”的清旷人格,将他安放在丘壑之中。这种山水背景已不同于以前的那种作为纯粹景物的山水,而是一种隐喻性的安排。这种笼罩了人的生命精神的人化的山水,标志着“比德”的思维方式进入绘画。它奠定了中国追求自然而又立足于人之精神的基调,这暗示了中国山水画在不久之后的独立与繁荣。 比德进入绘画以后,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在宋代表现最为充分,首先表现在对绘画题材的选择上,宋代山水画代替了人物画的繁荣,山水已从人物的背景一跃成为画面的主要对象。在这背后,山水的“比德”意味并没有改变,而是更具有普遍性、含蓄性、泛指性。画面上的人物隐去,只留下一片象征人的精神的自然山水。 宋代理学是一次儒道精神的大融合,花鸟画在宋代的兴起体现了宋代由物理到心性的比德过程。花鸟画在发展的过程中淘沥了似锦繁花,而画得最多的题材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等,这些题材多形成于宋代,是比德的思维方式使然。 其次,比德对宋代绘画审美趣味也产生了很大的选择性,宋人崇 尚处世之逸和修养之文的人格风范,军人绘画的审美趣味也开始脱 略繁丽丰腆,而走向重朴澹、重意态。画家们将各种绘画以外的因 素加,、、了绘画的价值取向,作画状态成为一种市美;而中国以业余 画家力正脉也成为一个传统。 比德在宋代绘画功能论中不仅仅表现为.教育功能,也有向审美功 能的渗透。这在三篇年代相承的画论中可以看出来。唐代的依彦远 在《历代名画记》中强调了绘画的“见一善以诫恶,见恶足以思贤” 的教化功能,‘未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已流露出由教化功能 关注转向甲美功能关注的一种趋势、到了南茉邓林的《画继》,其功 能论就比较明朗地倾向于绘画的甲美功能了,这表现在它满怀自豪 地时丈人画思想的接纳。 濡家道德以正心一一诚意一一修身一一齐家一一治国、干天下的 序列从日常生活走向政治活动和道家心斋一一物化一一天人合一一 一畅神一一至人的序列并非相抵触背反、“修身”和“天人合一”有 听重合。宋人重理重格法、物是实现比德的必备条件。“比德”在院 画中表现为对“理”的关注。 宋代院画不但重视“理”,而且开始自觉地援诗入画 的搜诗入画还要更高一筹。宋代绘画对于诗意的达求, 的融合已达到了公认的程度。 ,文火画家 说明诗一与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红宇;宋代绘画的"写实"画风研究——以北宋的宫廷花鸟画为例[J];美术大观;2004年01期
2 邓乔彬;论宋代绘画发达的原因[J];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02期
3 申自强;缪斯:偶然“误入歧途”——试析宋代绘画美学的超前意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4 王风华;;“格物致知”与宋代绘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田丹;;理学“格物致知”思想与宋代绘画“写实性”[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戴春;杨亮;;宋代绘画中理学思想探微[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7 李永强;;论宋代绘画的写实性[J];艺术探索;2011年01期
8 李孝弟;宋代绘画文人倾向的转变[J];上海艺术家;1999年03期
9 钟巧灵;;宋代题“访戴图”诗说[J];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03期
10 靳晶;;论宋代绘画题材选择的原因[J];大众文艺;2010年19期
11 杨烨;;宋代缂丝工艺的艺术风格[J];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04期
12 张葆冬;施玲玲;;论宋代绘画的文学底蕴[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3 杜森垚;;李公麟、梁楷和张择端的绘画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J];学理论;2010年25期
14 李丽红;;宋代绘画发展的代表——梁楷[J];焦作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5 叶青;写实:山水画勃兴的契机──宋代绘画研究之三[J];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16 张成霞;韩淑芹;;宋朝绘画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代的教育意义[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06期
17 李凇;;论《八十七神仙卷》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J];艺术探索;2007年03期
18 赵本嘉;苏轼画论与宋画中的迷局——绘画的沉思与沉思的绘画之四[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9 赵无极;致一位友人的信[J];美苑;2000年04期
20 徐书城;我的学术生涯[J];美术观察;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忠贤;夏星南;徐伯元;;晋代大名士清逸纵酒入画图——从武进出土南宋戗金漆盒盖面画看六朝文化的深远影响[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丁宁;;全球化语境与中国古典美术刍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晓涛;游于艺途[D];复旦大学;2003年
2 刘世军;《画继》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欢;宋代绘画女性生活题材内容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楠;宋代绘画艺术市场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3 张琳;从宋代绘画看比德说[D];郑州大学;2003年
4 邱才桢;关于宋代绘画中的国家观念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5 董云霞;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特征[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玉福;元代山水绘画对宋代绘画的接受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飞;何良俊《四友斋画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浩;宋画《水殿招凉图》中的建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宗宏岗;谈宋代绘画中的理学观念[D];重庆大学;2006年
10 刘佩佩;中国古代绘画的隔代继承现象[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老巴;率真的美[N];光明日报;2003年
2 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副所长,亚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金健人;浙大启动“图像亚洲系统工程”[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朱家■;《明清室内陈设》[N];美术报;2005年
4 ;中国文化年在法拉开帷幕[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吴伟忠;《水浒传(一)》仍然有戏[N];中国商报;2004年
6 王世宏;蒙山崦里藏神宫[N];山西日报;2005年
7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沈金浩;建设文化强市要着眼长远[N];深圳特区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素梅;品读富春山水 挥洒山居新图[N];辽宁日报;2011年
9 记者 邱家和;王蒙《稚川移居图》 创古代绘画最高价[N];上海证券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