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碳纳米管膜的制备及场发射特性研究

樊志琴  
【摘要】:碳纳米管作为冷阴极场致电子发射材料的应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发射点密度及发射点均匀性、场发射的稳定性、碳纳米管的场发射机理、场发射显示器(FED)样管制做的工艺、由周围碳纳米管和导电材料引起的屏蔽效应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因此,上述问题的解决,必然会导致碳纳米管发射器件的快速产业化,从而在平板显示的市场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本研究工作尝试了几种改善碳纳米管薄膜场致发射性能的方法,研究了沉积工艺参数等对碳纳米管薄膜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一些新的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在不锈钢衬底上制备的碳纳米管薄膜作为阴极研制了三极管结构的发光管。 1) 刻线镍膜上沉积的碳纳米管场发射特性研究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方法,在刻线的镍膜上沉积了碳纳米管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拉曼光谱表征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并讨论了催化剂厚度、制备温度、反应时间以及甲烷浓度对碳纳米管质量和场发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浓度、生长时间、镍膜厚度以及反应温度对碳纳米管的生长都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在镍膜上沉积垂直于衬底的高度取向的碳纳米管膜;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碳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有很大差异,保持氢气的流量(100 sccm)不变,当甲烷流量为5 sccm、生长时间为5 min、催化剂膜厚为150 nm、温度为700~800℃时,场发射性能最好,开启场强为1.3 V/μm,最大发射电流密度达到6.8mA/cm~2。而平板显示器要求的电流密度为1 mA/cm~2。 2) 不锈钢衬底直接沉积碳纳米管薄膜的场发射特性研究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方法,在不外加催化剂的不锈钢衬底上直接制备了碳纳米管膜,研究了其场发射特性。通过SEM和TEM观察、XRD和Raman光谱分析及场发射性能测试,可得出如下结论: 多壁碳纳米管在衬底上生长;碳纳米管取向无序。 直接将它作为场电子发射体,呈现良好的场电子发射特性。直接用ITO玻 璃作阳极时,开启场强为1.67 Vlpm,最大电流密度可达到31 nLA/c扩,且稳定, 最大电流时的场强为6.67 V/ pm。用荧光粉涂履的ITO玻璃作阳极时,开启场 强仅为2.86v/协m,在6VI协m的场强下,电流密度可达到3.75饥AjcmZ;这种 场电子发射体材料的来源广,制备方法简便且成本低,性能稳定,具有很高的应 用价值。 研究表明,不锈钢衬底的预处理条件影响碳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抛光和酸 洗可降低开启场强,提高发射电流密度,用荧光粉涂覆的ITO玻璃作阳极,衬 底未处理、衬底抛光、衬底既抛光又酸洗的样品的开启场强(对应于电流密度10 协川呱2)分别为2.92、1.67和2.5v/,m。当场强为6.25 v/pm时,三个样品的 电流密度分别达到1 .2、3.2和2.75In习七扩;三个样品的场强增强因子刀分别为 2446,12192,3787。以上数据说明抛光样品的开启场强低、发射电流密度大是 因为它的场强增强因子刀大。因此得出结论:基底的抛光预处理导致刀的增加, 在MPCVD系统中成功合成碳纳米管,基底的抛光预处理是必要的。文中对样 品预处理与刀因子之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不锈钢衬底的机械抛光使基底产 生不规则的突起,这些突起导致刀值的二次增强,使碳纳米管的场增强因子大大 增加;若抛光后进一步酸洗,则催化剂颗粒的活性增强,导致聚集成团,失去催 化剂活性,影响碳纳米管的生长,从而影响它的场发射性能。 沉积工艺参数影响碳纳米管薄膜的质量,从而影响它的场发射性能。在其他 沉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烷浓度为8%,基体温度为700-800℃时,碳纳米管 膜较厚,碳纳米管分布均匀,这导致碳纳米管均匀电子发射;另一方面,管子的 弯曲和管中分布的催化剂颗粒引起了大量缺陷,也导致碳纳米管具有低的开启场 强和高的发射电流密度。 3)碳纳米管薄膜场发射器件制备的研究 对碳纳米管薄膜作为阴极的真空三极结构发光管器件进行了初步研制。研 究了器件结构及场发射特性。研究证明了碳纳米管薄膜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冷阴极 材料。在阳极电压为5.skV,栅压为750v时,在3emZ发射面积上,可获得1.lmA 的电流值。器件的发射电流较稳定,且亮度达到1 .8 xl护ed/扩。这对进一步研 和究高清晰度、高亮度的大屏幕平板显示像素管,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时开,曾葆青,殷吉昊,江天府,杨中海;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及场发射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4年03期
2 曾葆青,田时开,殷吉昊,杨中海;碳纳米管薄膜的场发射特性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盛雷梅,魏洋,柳鹏,刘亮,齐京,范守善;碳纳米管冷阴极超高真空鞍场规的电场模拟与实验研究[J];真空;2005年04期
4 贺叶露;王蜀霞;陈伟中;陈西浩;杜声玖;;表面态对碳纳米管场发射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1年04期
5 陈景东;王六定;施易军;;碳纳米管电荷分布对电子发射场增强因子影响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2期
6 ;行业信息[J];炭素技术;2004年06期
7 樊志琴,张兵临,姚宁,鲁占灵,杨仕娥,马丙现,邓记才;刻线镍膜上沉积的碳纳米管场发射特性[J];发光学报;2004年06期
8 萧国强,邓淑华;新形态的固体碳—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应用[J];广东化工;2003年04期
9 刘莉萍;;碳纳米管的光电特性及应用[J];真空电子技术;2007年03期
10 李祈兴;苏水祥;陈冠廷;赖有豪;横山 明聪;;生长在钨丝上的碳纳米管发射显示阴极(英文)[J];电子器件;2008年01期
11 田乃良,常明,杨保和,许德胜,郑启光;碳纳米管在金刚石薄膜化学沉积上的应用[J];光电子.激光;2000年06期
12 王文英;碳纳米管的制造技术及最新研究动态[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01期
13 陈小华,王健雄,李学谦,李绍禄,邓福铭,成奋强;电沉积镍-碳钠米管复合镀层的工艺研究[J];表面技术;2002年02期
14 孙明岩,车仁超 ,陈清;定向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及其场发射性能的研究[J];材料工程;2003年08期
15 于作龙;碳纳米管的批量制备和应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年06期
16 ;使用碳纳米管的FED面板齐亮相[J];炭素技术;2004年03期
17 马强,周锋,唐亚平,李辰砂,张世骥,李延辉,唐春和;在碳纳米管上负载硫化镉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4年05期
18 罗志强,张孝彬,程继鹏,李昱,刘芙,陶新永,印万忠,韩跃新;纳米CaCO_3负载过渡金属CVD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0期
19 李秀秀,李晓东,杨荣杰;碳纳米管的功能化研究进展[J];炭素技术;2004年02期
20 王哲,黄玉东,白续铎,宋伟,汪成,刘宝珠;噻吩浓度对陶瓷和石英为基底的CVD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业旻;殷利民;曹威;李瑛;朱明原;白琴;;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氮掺杂碳纳米管[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孙瑞敏;赵辉;陈永;刘洋;赵海沨;;碳纳米管与环氧树脂共混工艺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世胜;喻万景;侯鹏翔;刘畅;成会明;罗艳红;孟庆波;吕伟;吴思达;杨全红;;碳纳米管垂直阵列/石墨烯纸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曼;白树林;张杨飞;贾治勇;;不锈钢纤维/碳纳米管填充尼龙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5 刘夏;杨庆生;;网络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有效力学性能[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6 周成飞;翟彤;曹巍;郭建梅;曾心苗;;碳纳米管/聚氨酯酰亚胺复合泡沫材料的制备与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7 陈广新;毕丹;;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及其改性聚乳酸的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苏丹华;张玲;金磊;李春忠;;静电吸附制备玻璃布/碳纳米管增强体改性环氧树脂[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文毓;;碳纳米管及其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10 吕建伟;王万录;廖克俊;万步勇;张毅;;形变引发碳纳米管膜电阻变化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志琴;碳纳米管膜的制备及场发射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刘丽娜;碳纳米管—双马来酰亚胺体系的摩擦磨损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徐立华;电晕等离子体改性碳纳米管及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4 梅蕾;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结构制备及其界面增强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朱幸福;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碳纳米管为模板的纳米管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崔伟;表面修饰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与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蒋辽川;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修饰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光电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亓钧雷;碳纳米管、碳纳米片、石墨烯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场发射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姚胜红;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高介电纳米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控制与介电性能的关联[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10 韩占涛;表面活性剂悬浮碳纳米管在孔隙介质中的运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焕真;碳纳米管功能化及其聚苯并咪唑复合材料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徐勤;碳纳米管树状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祝丽娟;碳纳米管/二氧化硅/炭黑/溶聚丁苯橡胶硫化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林德盟;高分子水凝胶修饰碳纳米管神经元探针[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晓伟;碳纳米管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场发射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陈晨;碳纳米管的功能化及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7 秦瑞红;气体膨胀液体的热力学性质研究及其在碳纳米管功能化修饰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8 林小静;碳纳米管的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及其引发苯乙烯接枝共聚[D];天津大学;2010年
9 王蜜;聚硅氧烷接枝碳纳米管及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10 曾静;自由基加成反应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修饰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吸入碳纳米管可影响人体免疫力[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何德功;日研制出直径最小碳纳米管[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记者 吴辉;我国碳纳米管产业化突破“瓶颈”[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4 张巍巍;碳纳米管可激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N];科技日报;2010年
5 黄绍平;碳纳米管实用的路还远吗?[N];中国电子报;2001年
6 记者 谢昭萍 特约记者 肖萍;我国碳纳米管截短技术获得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4年
7 记者 薛冬 通讯员 谭少容;我国率先实现碳纳米管产业化[N];光明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薛冬 通讯员 谭少容;碳纳米管身价何以远高于黄金[N];光明日报;2001年
9 黄中;碳纳米管及其应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10 冯卫东;数百米超长碳纳米管面世[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