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颖二茂铁基氮杂环丙醇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王敏灿  
【摘要】:本文以有机合成方法学为目标,从便宜、易得的天然氨基酸出发,设计、合成了三十个新的对映体纯的二茂铁基氮杂环丙醇手性配体,系统地研究了分别具有一个手性中心、两个手性中心和C_2对称轴的二茂铁基氮杂环丙醇手性配体在二乙基锌与芳香醛的催化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特别是发展并优化了从L-丝氨酸酯合成氮杂环丙酯的“一锅煮”制备方法。 一、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的二茂铁基氮杂环丙醇类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以便宜、易得的L-丝氨酸1为原料,经过酯化、缩合、还原氨化、关环,最后与四氢锂铝或格氏试剂反应生成手性配体6a-j。共合成了12种新的手性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它们的比旋光度。通过手性HPLC测定了化合 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6e和6j的光学纯度,ee值都大于99%。培养并测定了化合物5、6e和6j的 晶体结构,从晶体结构和晶体结构数据可以看出手性配体6e和6j都存在着分子 内氢键。研究了手性配体6a一在二乙基锌与芳香醛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效率和不对 称诱导效应,最好结果取得了高达100%的化学产率和高达98.8%的ee值。研究 结果表明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对手性配体的结构非常灵敏,提出了这类手性配体催 化二乙基锌与芳香醛不对称加成的可能反应机理。 二、具有二个手性中心的二茂铁基氮杂环丙醇类手性配体的设计、 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从便宜、易得的L一苏氨酸7出发,经过与合成手性配体6相似的路线,但不 同的关环方法,又合成了10种新的手性配体12aj。研究了氮杂环上新的取代基 的引入和新的手性中心的形成对二乙基锌与芳香醛加成反应的催化活性和不对 称诱导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的引入对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影响很大,而新的 手性中心对产物的绝对构型没有影响。最好的化学收率和对映选择性分别高达 100%不11 84%ee。 二丛12旦-es卜 SOC12 ·3·价一 NHZHCI 止塑竺一扣 NEt3,民C}10 78 暑N漱)缨暑低:几 PPh3,〔一C14 ~一一--勺卜 E足3N,MeCN 暑一·安 HOR 12aj:R二圣王,CH3,CZHS,n一C3H7,i一C3H7,n一C4Hg,i一C4Hg,n一CSHll,i一CSHlz,C6H: 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三、具有C:对称轴的二茂铁基氮杂环丙醇类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 及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合成了10种具有q对称轴的二茂铁基氮杂环丙醇类手性配体21a一,通过 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 了鉴定,测定了化合物ZU的晶体结构,从晶体结构可以看出手性配体2幼分子 内存在着一个C:对称轴。将这些手性配体用于催化二乙基锌与芳香醛加成反应, 初步的实验结果显示,具有轴手性的配体21a一的ee值分别比具有中心手性的配 体12a一的ee值都高(除21f、ZU外)。这说明轴手性对手性诱导效应起着重要 的作用,同时氮杂环侧链轻基碳上的取代基的位阻也非常重要。当取代基R=Pr一i 时,在6%的手性配体21e存在下,产物的ee值高达92.6%。 。尸多一 左,从/产一N洲‘__ 、,_。u、阅,尸vcOZcH3 ~后汤、泽_ ’COZGH3 19 一罕一N《。2。。3 E、·,一~·弋2一 LIAIH4 or ~~一一~一-一知卜 、·袋 RMgX ~·· 21 HO一、。 n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耀忠;周向葛;胡文浩;;手性催化剂与不对称反应[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3年03期
2 贾小静;崔玉明;王来来;;丙烯/CO交替共聚物还原制备新型手性聚多元醇[J];分子催化;2008年05期
3 洪敏;尤启冬;张鸣鸣;;新型C_2对称的双氨基醇配体对芳香醛的不对称炔基化加成[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姜艳;蒋奇伟;孟启;席海涛;孙小强;;新型手性多齿配体的合成[J];化学试剂;2011年01期
5 崔进;赵洪武;钟儒刚;;新型含氮联苯基手性配体的合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宁凤容;黄可龙;焦飞鹏;瞿龙;;手性配体立体选择性萃取拆分对映体动力学研究[J];化学通报;2006年05期
7 陈秋玲;王亚明;林海波;;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中的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7年02期
8 贾雪锋;;吲哚与硝基烯烃的不对称Friedel-Crafts烷基化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张小琴,潘湛昌,杨迟;手性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3年S1期
10 彭霞辉;黄可龙;于金刚;赵学辉;;乳状液膜手性萃取分离氧氟沙星外消旋体[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1 任海云;兰支利;;不对称硅氢加成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2 程司堃,张生勇,李晓晔,姜茹,南鹏娟;手性配体3,6-双(9-O-二氢奎尼丁)哒嗪的合成及其在烯烃不对称氨羟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5年07期
13 ;“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制备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5期
14 袁小亚;;一种简易制备6位溴单取代1,1′-联-2-萘酚的方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5 何乐芹,赵继全,张雅然;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6 崔玉明;赵水侠;王来来;;α-烯烃不对称羰基化反应研究最新进展[J];分子催化;2008年04期
17 邢爱萍;王来来;;糖骨架手性配体合成及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进展[J];分子催化;2011年02期
18 黄华银;姜艳;边广岭;宗华;宋玲;孙小强;;L-缬氨酸衍生的磺酰胺类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二乙基锌对苯甲醛的不对称加成中的应用[J];合成化学;2011年03期
19 谭越河;李建晓;洪文坤;汪朝阳;;基于2(5H)-呋喃酮的碳-杂成键反应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1年05期
20 何炳林;手性配体高分子与光学拆分[J];科学通报;1989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华;薛允宁;;(R)-N,N’-二苯基-2,2’-二羟基-1,1’-联萘-3,3’-二甲酰胺的晶体结构[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丁雪;刘志康;李松;王敏灿;;通过“构象设计”的概念合成有机锌对醛加成的通用的高选择性的手性配体[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梁晓慧;刘国华;;喷雾法制备手性配体功能化的微球催化剂及其酮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罗婵;黄晓春;;基于非手性配体构筑多孔手性配位聚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姜艳;卞静;卜云飞;孙小强;;以酒石酸为手性源的具有C_2对称轴的吡啶衍生物的合成[A];第四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暨2011绿色手性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周培;李晖;;基于pH调控的核苷酸配合物的可控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雷晓明;晁瑞青;李高伟;赵文献;;树状高分子负载的二茂铁基噁唑啉手性配体的合成[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郭保国;赵强;张永新;刘新明;胡春华;李高伟;赵文献;;聚乙二醇负载二茂铁基手性配体的合成[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9 常宁辉;魏俊发;胡武新;石先莹;;多官能团螺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10 张丹丹;李静亚;索净洁;张庆友;;手性指数在不对称反应催化剂虚拟筛选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集武;多配位点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蒋冬梅;手性环己二胺功能化的有机—无机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3 徐洲;N,O-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吴弼东;基于包络—配位双重手性识别作用的毛细管电泳新体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5 刘波;手性希夫碱类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8年
6 韩美玲;基于Ugi's胺和α-苯乙胺的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7 赵文献;新的二茂铁基氮杂环丁醇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宋来东;手性亚砜不对称合成方法研究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9 陈洁;海洋天然产物Ypaoamide和Awajanomycin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及碳水化合物在手性配体和高聚物合成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徐翠莲;新的手性二茂铁基吡咯环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红艳;手性配体的合成及不对称催化硫醚氧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建海;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在醛的不对称乙基化反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7年
3 谢凯;Betti Base衍生物的合成、拆分和在不对称合成应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4 李志亭;羟基噁唑啉催化的二乙基锌与芳香醛不对称加成反应和坦洛新合成初探[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瑜;噁唑啉吡啶类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欧阳祥;基于手性多官能团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冠军;氮杂环丙醇手性配体和负载型手性配体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王瑾;氮杂环丙醇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3年
9 徐珊珊;NCN型和NNN型三齿钳形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雷晓明;二茂铁基恶唑啉手性配体的负载与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才良;真金不怕火炼[N];四川政协报;2002年
2 周雨;手性药物研究跨出重要一步[N];科技日报;2001年
3 王 薇;手性药物将成为21世纪新药主导[N];经济日报;2002年
4 记者 李宏乾;我有机化学研究居世界前沿[N];中国化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