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体字研究
【摘要】:重体字是指那些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能独立表达一定意义的构件所组成的汉字。重体字的研究一直不为学界所关注,几乎见不到专门论述此类字的文章。但这一类字不仅能够反映出汉字发展演变的诸多规律,而且还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不应该被我们忽视。
笔者首先对重体字的定义进行了界定,然后按照数量的分类标准对二重字、三重字、四重字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重体字进行了形音义的分析。
在理解重体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所“重”之“体”必须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义;二是“体”可以成字也可以不成字;三是其外延包括曾经出现过的所有重体字;四是早期古文字形体的“反正无别”同样适用于重体字;五是重体字可以根据成字与否,分为真准两类,也可以根据单体的数量进行分类。我们在行文中就采用的是后者,即把它分为二重字、三重字、四重字等。
在具体的行文中,我们采用的是“以义为纲”的原则,即把每类重体字进行不同义类的归纳,分而述之。重体字一个最突出的字义特征就是表示“众多”义,并且它还以此为基础,有正、反两个方向不同程度的引申。重体字另外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它们多与其单体的特点密切相关。这不仅体现在重体字字义的本身,同时也体现在重体字字义引申的不同方向上。归根结底,这都是由单体的字义所决定。二重字在重体字中占有绝对优势,它不仅数量多,而且意义也很丰富。如,它可以象形,可以表和单体同样的意义,可以表“二”义,还可以有比并义、相对义等等。其他几类重体字的义类多不超出此范围。只不过随着形体的繁复,其成为其他字的异体和“死字”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