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颅底区舌咽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的临床应用解剖
【摘要】: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获得关于舌咽神经的详细解剖学资料,明确其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定位关系,为侧颅底手术中舌咽神经及其分支的定位和保护提供形态学和局部解剖学依据。
方法
1.选取国人成人头颅标本10具(2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其中3具红色乳胶灌注。应用侧方经颞—蝶进路,显露舌咽神经颅外部分的全程。在解剖过程中,仔细观测颞下窝、咽旁间隙、茎突隔、颈静脉孔、侧颅底区肌肉、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测量了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的最大直径。解剖过程中所有解剖步骤均照相记录。
2.在30例(60侧)国人成人头颅骨标本上,对侧颅底区与舌咽神经相关的有重要临床意义的骨性标志相互间距离进行解剖学测量。
结果
1、通过对尸头进行解剖发现舌咽神经在颅底茎突和茎突诸肌的中后部与迷走神经、副神经一起自颈静脉孔出颅。舌咽神经干在颈动脉鞘的前内侧易与颈动脉鞘分离,在近颈静脉孔处膨大形成下神经节。其鼓室支(Jacobson’s神经)自下神经节发出经鼓室小管进入中耳,第二个小分支在舌咽神经出颅后即离开主干
郑州大学2004届硕士毕业论文侧颅底区舌咽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的临床应用解剖
进入颈动脉体。后四组颅神经和颈内静脉,行走于寰椎横突和茎突之间的狭窄间
隙。舌咽神经主干继续向下、向前走行于颈内动脉的表面、颈内静脉、颈外动脉
及茎突的深面,横过茎突咽肌深面,绕该肌中部下缘弯向前行,并发出分支支配
该肌,穿过茎突咽肌后,舌咽神经的分支一咽支脱离主干,向下向前走行于颈内
动脉及颈外动脉分叉处,与迷走神经的分支及颈交感神经的分支一起组成咽丛,
咽丛位于舌骨水平的咽中缩肌上。而主干则继续弯曲走行于茎突咽肌的内侧,
于舌骨舌肌的深面,向舌背方向走行,至此舌咽神经分成其终末支:舌支及扁
桃体支。
2.乳突尖端与下领角之间的连线的中点至颈静脉孔的距离,左侧为21.犯
士2.03~,右侧为21 .42士2.05~。测量茎突根部至颈静脉孔外缘的距离,
左侧为4.70士1.83~,右侧为3.67士2.12rn们n;至颈动脉管外口外缘的距离
左为9.97士2.23 n1Jll,右为10.03
离,左侧为21.88士2.20~,
士1.74111111。测量乳突尖至颈静脉孔外缘的距
右为
右为
20.64士2.00~;距颈动脉管外口后
缘的距离左为30.68士2.43~
30.97士2.36 Inrn。
3.茎突隔将咽旁间隙分割为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并保护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及后组颅神经。
4.舌咽神经在茎突咽肌的深面距颈动脉分叉的距离为23一47m五1,距离乳突
尖的距离为7一巧nun。测得舌咽神经的最大直径为1.2r以刀n。
结论
1.在手术中,侧颅底区的骨性解剖标志可作为重要结构的定位参照。侧
颅底区相关解剖数据的测量有利于术中掌握解剖定位及安全范围。
2.在颗下窝区,茎突根部、鼓板下缘、寰椎横突、乳突尖以及下领角等可
作为舌咽神经颅外部分的参考标志。
3在乳突尖到下领角轴线区,切除二腹肌后腹时应注意区别和保护舌咽神
经。二腹肌后腹亦可作为术中辨认舌咽神经的解剖标志。
|
|
|
|
1 |
;舌咽神经的外科解剖[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4年06期 |
2 |
邓兆宏!442000十堰市,邹俊涛!442000十堰市;舌咽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年04期 |
3 |
;扁桃体床局部解剖学研究:腭扁桃体与舌咽神经舌支位置关系[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5年05期 |
4 |
钱从光,张永;茎突及其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1996年Z1期 |
5 |
吳新蔚;;鳥類血壓的神經性和神經體液性調節[J];生理学报;1956年04期 |
6 |
李建红,张文斌,李继硕;舌咽、迷走神经初级传入与三叉神经初级传入在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汇聚[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7年04期 |
7 |
吕运明;方绍慈;翁永泰;黄沧萍;陈家津;;迷走-腎上腺和垂体后叶激素的反射性釋放[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63年01期 |
8 |
汪如龙,李光千;舌咽神经感觉神经元周围突分支投射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6期 |
9 |
刘海兴,李向春;双侧茎突异常肥大一例[J];解剖学杂志;2002年02期 |
10 |
汪运坤,张开文;小脑脑桥角内窥镜手术的应用解剖[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1999年02期 |
11 |
刘庆,袁贤瑞,张万宏,潘亚文,黄军;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年05期 |
12 |
吕运明;方绍慈;翁永泰;黄沧萍;陈家津;黄玲荪;;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引起的垂体后叶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的反射性释放[J];生理学报;1965年02期 |
13 |
邹晓平;舌能辨别味道吗?[J];生物学通报;1994年12期 |
14 |
胡正清;味觉与鼓索神经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9年05期 |
15 |
;茎突乳突区的解剖组织学研究及手术入路[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7年03期 |
16 |
廖进民,何丽娜;茎乳孔及其邻近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8年Z1期 |
17 |
黄军,袁贤瑞,奚健,丁锡平,姜维喜,刘景平;颈静脉孔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年02期 |
18 |
彭玉成,谢允平,朱杭军,孙爱华;国人咽部解剖结构测量及解剖关系指数[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年06期 |
19 |
朱国臣,娄卫华,孙永强,黄新辉,韩云志,袁林林;颈内动脉岩内段的显微解剖[J];解剖学杂志;2004年05期 |
20 |
左明雪;凌长英;蓝书成;;鸽延髓发声控制核团的定位研究[J];神经解剖学杂志;198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