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顾俊龙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是鼓舞人心的,也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县域经济作为全国经济布局中发展比较滞后、经济总量和人口都占较大比例的区域经济,它未来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县域经济如何发展,如何加快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学界最为关注的问题。研究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有利于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成绩和问题,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从河南县域经济的现状入手,全面分析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全省109个县市分为三类,分析各类县市的发展特征。从各类县市发展经验中,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总结出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七种模式。根据历史发展轨迹,按照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要求,预测本世纪头20年河南县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主要经济指标的实现情况。最后在分析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机遇和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总体来讲,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经济基础条件较差,农业经济比较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结构问题突出,县域财政收支困难。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将会影响到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影响到河南提出的中原崛起、力争走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前列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加快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快发展,必须立足县情,选择最有效的发展模式,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必须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利用县域人均指标、结构比例指标,将109个县市进行聚为三类,并分析各类特征。二是按照《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要求,预测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在本世纪头20年的发展情况,并对各类县市主要经济指标翻两番目标的实现情况开展综合分析。三是从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中,概括出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拴贵;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1995年09期
2 柴明声;继续深化企业改革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995年03期
3 刘增科;;促使县域经济切入市场经济的快车道[J];农村工作通讯;1995年05期
4 肖百冶;;县域经济决策应处理好五个关系[J];重庆行政;2001年04期
5 ;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J];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02年18期
6 李志刚;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3年04期
7 阎星,王吉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动成都发展新跨越[J];国土经济;2003年06期
8 ;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措施[J];陕西政报;2003年17期
9 梅迪;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戚厚栋;欠发达地区农业银行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J];现代金融;2004年07期
11 刘海;;灵山:用四种理念实现四个增强[J];当代广西;2004年09期
12 高洁;;对县域经济和“三农”问题的几点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4年S1期
13 林萍,方舟;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统筹理念[J];老区建设;2005年02期
14 刘铁民;县域经济发展刍论[J];沈阳干部学刊;2005年02期
15 许克振;县域经济如何成为中部崛起的“重头戏”[J];当代经济;2005年06期
16 张占斌;省直管县改革与县域经济发展[J];学习月刊;2005年11期
17 县域经济课题组;;科学发展观下的县域经济发展与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18 莫文隋;;县域经济百强:快乐并痛着[J];北方经济;2005年13期
19 ;特色已彰显 活力在增强——全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综述[J];当代广西;2005年S1期
20 本刊编辑部;;广西县域经济新发展新榜样[J];当代广西;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忠;;浅谈县域经济发展[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2 林正河;马希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滁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邹彦林;;构筑新型的县域经济发展体系[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方字慕;;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王玉江;徐斌;;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模式[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6 莫善余;;抢抓“贵广两路”机遇 加快三都发展——大通道经济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7 长春市财政局科研所预算处联合课题组;;摆脱县级财政困境 谋求县域经济发展[A];迎接新世纪——2000年长春市财政系统科研成果集锦[C];2000年
8 王涛峰;张淑琴;;加快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9 周建强;;强化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王玉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祥勇;湖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2 邹家明;黑龙江省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薄锡年;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4 张洪刚;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淼;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王立志;县域创业环境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卢建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郑炎成;转轨期我国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管洪;县域政府负债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付学坤;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洁;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榆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钱静斐;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党玉峰;集贤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莉莉;鄂温克族自治旗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敏慧;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鹿刚;产业集群形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潘徐恩;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对策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8 许奇峰;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王大鹏;近域城市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长春;东北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服务职能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军;开化以项目推进县域经济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8年
2 中共西华县委 赵新安;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N];周口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文俊;当好排头兵 为发展作贡献[N];凉山日报(汉);2009年
4 安乡县发展改革物价局 潘宏祥;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 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N];常德日报;2009年
5 姜毅;洛南优化工业结构促县域经济发展[N];商洛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彭青林 实习生 许珊珊;加大对中西部市县支持力度[N];海南日报;2009年
7 黑山县;借鉴大连经验拉长经济“短板”[N];锦州日报;2009年
8 省委党校教授 冷宣荣;助推企业产业升级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N];石家庄日报;2010年
9 邵劲松;都昌县政协以调研促决策助推县域经济发展[N];光华时报;2010年
10 记者 孟庆华;打造三大产业集群 驱动县域经济发展[N];本溪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