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survivin和hTERT在大肠粘膜癌变中表达及其与c-mye关系

王霞  
【摘要】:背景与目的: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近20年,由于环境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肠粘膜上皮细胞不断地凋亡脱落、增殖更新,凋亡是一种基因调控下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在生理状态下,凋亡途径可清除体内衰老和异常的细胞,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生理方式,二者失衡将导致肿瘤生成。 Survivin属于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新成员,表达于胚胎组织和多种肿瘤细胞中,survivin可抑制凋亡通路末端的效应因子caspase-3和caspase-7,从而阻断各种刺激诱导的细胞凋亡;survivin还高表达于细胞周期的G_2/M期,并在细胞有丝分裂中与微管结合,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分裂增殖的双重作用。 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核糖核酸酶,可合成端粒DNA加到染色体末端,阻止因细胞分裂而造成的端粒缩短,从而延长细胞寿命,该酶的激活与细胞永生化、基因突变、肿瘤生成有关。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表达与端粒酶的活性一致,hTERT在正常体细胞表达受抑制,而在肿瘤细胞中重新被激活。hTERT抗体的成功制备可应用免疫组化结合细胞形态分析其表达特点。 原癌基因c-myc具有促增殖和抑凋亡的双重作用。细胞系研究示survivin转化细胞作用依赖于c-myc,c-myc可诱导hTERT表达,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调控仍不清楚,且联合检测三者在大肠癌病变过程中的表达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阐明大肠癌变的机制,寻求大肠癌生物学标志物,并为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了survivin、hTERT和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 郑州大学2004届硕士学位论文 survivin和h几RT在大肠粘膜癌变中表达及其与c一myc的关系 达,并探讨它们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 材料和方法:(1)选取49例大肠癌根治术标本、25例大肠腺瘤切除标本、 12例距肿瘤边缘大于scm的正常粘膜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后 石蜡包埋。(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streptavidin一peroxidase,sP)检测survivin、 h花RT和c一myc在正常粘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3)统计学处 理应用sPss10.o版软件,采用了检验和: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a=0。05作 为检验水准。 结果:(1)survivin在正常粘膜中阳性率为O%;在大肠腺瘤中阳性率为32刀%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伊0.05);大肠癌中survivin着色位于胞浆,异质 性明显,阳性率65.3%,分别与正常组和腺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尸0.05)。 hTERT在正常粘膜基底腺上皮有弱表达,阳性率为8.3%;在腺瘤中阳性率为 36.0%;在大肠癌胞浆、胞核中强着色,分布均匀,阳性率为85.7%;腺瘤组与 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尸0.05),腺瘤组与大肠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尸0.05)。c一myc在正常组、腺瘤组、大肠癌组中表达逐渐升高,阳性率分别 为0%、20.0%、53.1%,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尸0 .05)。 (2)根据组织分化程度,将大肠癌组分为高分化组和中低分化组,Survivin 在两组间阳性率分别为53%和72.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OS)。hTERT 阳性率为79.1%和92.0%,随分化程度而呈增高趋势,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尸0.05)。c一myc在两组间阳性率为37.5%和68.0%,有显著性差异(尸0.05)。 (3)根据癌细胞浸润深度,将大肠癌组分为浸润未达外膜层组、达到或超 过外膜层组,survivin在此两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7.6%和73.9%,两组间比较差 异无显著性(尸0.05)。hTEFJ,在两组间阳性率为76.9%和 95.6%,差异无显著 性(尸0.05)。e一mye阳性率为30.7%和70.2%,有显著性差异(P0.05)。 (4)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大肠癌组分为无淋巴转移组和有淋巴转移组。 Su*vivin在此两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8%和81.8%,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性(P0 .05),hTERT在两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1.4%和90.9%,无显著差异性 (尸0 .05);c一myc阳性率分别为37.0%和72.7%,差异有显著性(p0 .05)。 (5)根据Dukes’分期,将大肠癌组分为AB组和CD组,Survivin在两组 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6%和78.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尸0.05);hTERT阳性 率为80.9%和89.2%,无显著差异性(尸.05);c一myc阳性率为33.3%和67.8%, 郑州大学2004届硕士学位论文 survivin和hTERT在大肠粘膜癌变中表达及其与c一myc的关系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6)survivin、hTERT和c一myc表达在大肠癌细胞中分布有二致性,survivin 与hTERT阳性表达呈正相关,hTERT与c一myc也呈正相关,survivin与c一myc亦 呈正相关(p0.05)。 结论:1 Survivin蛋白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而表达于大肠腺瘤中且高表达 于大肠癌中,并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提示survivin与大肠 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2 hTERT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从正常大肠粘膜组一大肠腺 瘤组~大肠癌组不断增加,提示端粒酶活性现在癌变发生之前并持续到肿瘤发展 全过程。 化程度、 标。 c一myc在大肠癌组中的表达?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雷厉秀,陈忠东;hTERT、HPV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4年04期
2 符伟军,黄君健,白云秀,严友农,徐兵,邵国兴,王禾,黄翠芬;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突变表达载体在膀胱癌细胞T24中的表达[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贺晓慧,王润田,张波,杨邵敏,张玥;胃粘膜细胞涂片检测端粒酶蛋白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4 戴大英,翟为溶,朱腾方,万大方,凌玉琴,朱虹光;肝细胞肝癌中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5 胡贵方,孙莉莎,欧程山,蒋毅萍,庞建新;含hTERT基因片段重组逆转录病毒的构建[J];中国热带医学;2005年07期
6 孙奕,王景明;hTERT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年06期
7 李红霞,李春海,江森;上皮性卵巢癌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1年05期
8 丁丽;赵国强;范清堂;;B72和hTERT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9 李军;余松涛;司维柯;李招权;潘静;赵宸;赵辰;;hTERT基因启动子驱动eGFP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表达的初步研究[J];重庆医学;2009年18期
10 钟鸣,王岩,王洁,张波,候琳;端粒酶hTR和hTERT在人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11 郭伟伟;王保华;;端粒酶抑制剂[J];生命的化学;2006年04期
12 樊丽;许景伟;邹宇;;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特异性锤头状核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21期
13 李力力;hTERT启动子介导肿瘤凋亡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年06期
14 王玉莲;方林彬;林琼燕;;PCNA、p53和hTERT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J];河北医学;2006年09期
15 曾晓华;刘长安;邓建川;;RNAi抑制hTERT基因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7年01期
16 陈蔚蔚,熊小熊,周宏远,周清华;端粒酶、端粒酶RNA组分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在肺癌中的表达(英文)[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2年02期
17 宋悦,孔北华,刘培淑,马道新,江森;3种卵巢癌细胞中hTERT转录水平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J];癌症;2003年05期
18 李文瑜,张洹,何冬梅;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反义核酸对CEM细胞系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3年05期
19 李燕,李明远,蒋中华,肖丽英,李婉宜,李虹;抑制端粒酶活性的pSUPER RNAi系统的构建[J];西部医学;2004年01期
20 张鹏辉,涂植光,杨明清,黄文方,邹琳,周亚莉;RNA干扰技术靶向hTERT基因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J];癌症;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梅;何焱玲;;hTERT在角化棘皮瘤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玮;谭建;董伟伟;;hTERT启动子引导hNIS基因重组腺病毒介导放射性核素的裸鼠显像[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陶谦;吕标;乔彬;郑超群;陈之锋;;转染hTERT永生化成釉细胞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石英爱;吴珊;赵强;张丽红;李玉林;;沉默端粒酶活性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曾永秋;赵矫;刘岚;余红;陈绍坤;税青林;;Survivin启动子调控的hTERT基因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肿瘤特异性靶向作用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6 段逸群;董碧麟;李东升;;鲍温样丘疹病和尖锐湿疣中HPV感染与hTERT及P16蛋白表达的关系[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玮;谭建;王澎;;hTERT启动子引导下共转染hNIS基因和hTPO基因介导放射性碘治疗靶向性治疗胶质瘤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8 吴国英;朱玲;冯振卿;彭韬;祁兵;;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及p5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刘岚;陈绍坤;税青林;赵娇;余红;曾永秋;赵小平;黄燕;;hTERT和TRF2双基因干扰对MOF-7细胞基因表达抑制及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10 谢丽;陈刚;禹立霞;何文琼;钱晓萍;刘宝瑞;;三种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药物敏感性有关[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基于hTERT启动子表达Apoptin基因溶瘤腺病毒对胃癌的抑制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2 莫小亮;HPV16E6和hTERT在宫颈癌致癌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3 吕沐瀚;长非编码RNA BC032469调控胃癌细胞hTERT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肖毅;以hTERT为靶点的肿瘤治疗性腺病毒疫苗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5 贺小英;利用重组腺病毒介导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制备牛乳腺细胞体外模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联群;hTERT基因在人表皮干细胞中的表达与调控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余松涛;hTERT启动子靶向性活体光学实时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估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8 葛科立;依赖hTERT启动子的新型溶瘤单纯疱疹病毒的构建和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李宝玉;hTERT启动子调控腺相关病毒介导的PE38KDEL基因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10 葛林虎;siRNA靶向沉默hTERT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钢;转染hTERT猪小肠上皮细胞株的建立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其活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文媛;慢病毒载体介导hTERT对肝细胞生物学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吴小琴;新型手性二氢吡唑类化合物靶向hTERT抑制胃癌细胞MGC-803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4 左清平;NF-κBp65对HepG_2细胞hTERT的调节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李力铭;hTER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6 于韶华;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7和hTERT的表达及意义[D];兰州大学;2010年
7 吴蓓;hTERT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启动效率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8 杨艳;hTERT基因转染建立永生化山羊卵巢间质细胞系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玮;外周血hTER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向威;肾透明细胞癌3p21.3区抑癌基因与肾组织特异性hTERT抑制因子的初步筛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