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摘要】: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三个系列共20个新型含氮、氧等杂原子的二茂铁衍生物,以及4个杯[4]乙脂金超分子化合物,制备了相应的9个二茂铁衍生物、一个二茂铁苯甲酸铜双核铜簇合物和3个相应的杯[4]乙脂金的超分子化合物单晶。通过面探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超导核磁等手段,研究了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能。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部分二茂铁衍生物和杯芳烃化合物在电化学和液-液萃取方面的应用性能。
1、化合物的合成
合成了20个新型单取代和多取代的二茂铁衍生物,通过预组织萃取的方法,得到了杯[4]乙脂金的四种超分子化合物[NaL]~+[AuX_n]~-;培养了9个二茂铁衍生物、一个二茂铁苯甲酸铜双核簇合物和3个超分子化合物的单晶,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均已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
|
|
|
1 |
梁建军;刘义章;周凯;孟飞;肖陆飞;;二茂铁衍生物在药物化学上的应用进展[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2 |
陈维一,陆军;新型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和表征[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3 |
杨学谨,李延东,王善伟,李朝阳,江景熙,韩毓鼎,师树简;二茂铁衍生物疏水参数的测定及其保留值与结构定量关系的研究[J];色谱;1996年02期 |
4 |
孟祥茹,鲍改玲,车得基;新二茂铁衍生物的光敏成像体系[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5 |
傅桂香,俞璐,黄吉玲;α、β不饱和酮和酰胺的二茂铁衍生物的质谱研究[J];质谱学报;1994年02期 |
6 |
袁耀锋,叶素明,张蕴文,王积涛;具有生物(理)活性的二茂铁衍生物[J];化学通报;1995年05期 |
7 |
王景津
,张佩秋
,杨蕴华
,王雷
,何家碧
,姚远;几种二茂铁衍生物挥发迁移性能的比较[J];推进技术;1985年03期 |
8 |
李德生;薛丹青;;农用光降聚乙烯薄膜的红外光谱研究[J];金山油化纤;1987年03期 |
9 |
周耀坤;李元宗;吴绍祖;;1,1'-不同酰基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和波谱研究[J];化学学报;1988年10期 |
10 |
夏立钧,薛长发,陶凤群,朱叔韬;一种用于HPLC-AAS在线检测的接口设计[J];色谱;1989年01期 |
11 |
潘秀莹;;二茂铁衍生物中碳、氢、铁的同时微量测定[J];分析化学;1981年01期 |
12 |
于彦珠;宝凤荣;白宇新;;某些双二茂铁衍生物的反相色谱行为[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1期 |
13 |
于彦珠;宝凤荣;白宇新;;某些双二茂铁衍生物的反相色谱行为[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9期 |
14 |
陈筱莉,刘万毅;α—羟基烷基取代的桥联双聚二茂铁衍生物的电化学研究[J];固原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
15 |
张成如,杨孔章;新型α,β-不饱和羰基桥联双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成膜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3期 |
16 |
江焕峰;胺烷基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方法[J];广州化学;1996年02期 |
17 |
江焕峰,张伦,陈新兰;胺烷基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质的研究[J];广州化学;1994年Z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