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病人特异性IgE和IgG抗体、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
【摘要】: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但其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危害严重。青霉素过敏反应机制及诊断迄今尚未明了,仍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参与青霉素过敏反应。IgE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过敏反应的关键,目前国内主要通过皮肤过敏试验(皮试)检测IgE,但由于受病人年龄、皮试剂、阳性结果判断标准等因素的影响,皮试阳性率相差较大,且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尤为严重的是皮试即可发生过敏休克甚至死亡。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是一种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的体外检测IgE的试验方法,在国外广泛使用于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诊断,国内除本室外,未见其他报道。
IgG与过敏反应的关系至今尚未明确,其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介导作用和抑制作用。这可能与IgG的不同亚型有关,IgG可分为4种亚型:IgG1、IgG2、IgG3、IgG4,其中IgG1、IgG2、IgG4与过敏反应更为密切。有观点认为,IgG1可分为致敏型和非致敏型两种抗体,IgG2可与不同的受体(FcγRIIA和FcγRIIB)结合,而使其在不同的过敏反应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关于IgG4,近年来争议甚多,有人认为是一种封闭型抗体,也有人认为是一种类似IgE的介导型抗体。IgG在过敏反应中的双重作用,取决于不同的过敏原、不同的过敏阶段及不同的过敏体质,由此可见IgG与过敏反应关系的复杂性。
|
|
|
|
1 |
许飏;廖勇梅;黎昌强;熊霞;;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0年07期 |
2 |
吴水河
,张文玲
,王自明;幽门螺杆菌所致胃肠道疾病血清学相关性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3年08期 |
3 |
张莉华,杨松,安立新;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临床检测意义[J];黑龙江医学;2004年05期 |
4 |
谭静澜,王文余,吴长有,王丽群,徐红薇,许蔓芬,马英骥,朱思和,姚兴梅;联合抗过敏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免疫学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
5 |
王福新;陈丹绿;周世良;邱丽萍;;变态反应疾病血清IgE和IgG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6 |
于梦溪;王勇;姜云鹏;吴珊;;264例医疗纠纷尸检中过敏反应病例分析与肥大细胞脱颗粒[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06期 |
7 |
李富荣,石佑恩,史大中,DA Vuitton,PS Craig;阿苯达唑治疗泡球蚴病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年02期 |
8 |
刘世琼,张全爱;咳喘灵贴膏贴敷穴位治疗豚鼠哮喘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年04期 |
9 |
赖长雄;冯尤健;李肇暖;;甲亢患者血清IgG、IgE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2期 |
10 |
肖贵南;盛英美;程朝辉;李建定;;快速检测香丹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J];中成药;2010年08期 |
11 |
杨静;乔海灵;;青霉素特异性IgE抗体的种类与HLA-DRB基因多态性[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06期 |
12 |
袁梽漪;王玉刚;雷帆;卢希;赵爽;姜敬非;李慧玉;陈勃杭;王智民;邢东明;丁怡;杜力军;;IgG-HepG2细胞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及其生产过程可能产生致敏原的研究——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过程监控致敏性的方法学探索[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14期 |
13 |
陆基宗;;青霉素药片——没做皮试别乱吃[J];健康;2006年11期 |
14 |
文庆敏;;青霉素皮试阴性者发生过敏反应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27期 |
15 |
王立娟;;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分析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05期 |
16 |
赫成华,胡安军;氨苄青霉素类热源样过敏反应2例[J];河北医药;1995年06期 |
17 |
张志林;;新生儿和六个月以内的婴儿注射青毒素要否做皮试?[J];中国临床医生;1981年06期 |
18 |
牟金亭;牛纪华;杜炜江;李森;张风英;;青霉素皮试阴性发生过敏反应23例[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02期 |
19 |
赵永星,乔海灵;青霉素类过敏反应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年05期 |
20 |
丁红梅;王学谦;;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7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