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血肿内炎性细胞因子动态变化的意义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系统多发病之一,病情重、致死率高。ICH后血肿释放的凝血酶、溶解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作为神经毒性介质对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病理变化如损伤神经细胞、损害血脑屏障、诱导过氧化反应、局部炎症反应以及凋亡机制参与等产生作用。出血性卒中常伴随严重炎症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的聚集。动物和临床ICH均能诱发促炎症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实质和脑脊液中迅速升高;ICH后激活补体产生大量过敏毒素C3a和C5a,刺激炎症细胞合成TNF-α,激活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和急相蛋白,并增加黏附分子的表达。在水肿形成过程中,其它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三烯C4(LTC4)、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和氧自由基等也起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对临床ICH患者进行微创碎吸术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肿腔内是否有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产生,并观察其动态变化,为阐明ICH后继发性脑损害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
|
|
|
1 |
张蕴增;黄汉辉;樊丰势;田立;;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与功能保留(附21例报告)[J];天津医药;1985年08期 |
2 |
马立平,罗晓琴,王洪涛;早期肠内营养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20期 |
3 |
李太红,史益民;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3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6期 |
4 |
熊小兵,吴许清,肖晓兵,龚葵,邹勇;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形成的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2003年02期 |
5 |
白治军;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3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
6 |
孔德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18例体会[J];右江医学;2004年03期 |
7 |
秋楠,党小军,张越林,缪星宇,许彦钢,王继军,杨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IL-2、sIL-2R表达意义的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
8 |
陈斌;;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6期 |
9 |
孙宜江;;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62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7年11期 |
10 |
徐伟;;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01期 |
11 |
王旭军;于斌;;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
12 |
李厚泽;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1年02期 |
13 |
付绍枢;王建一;;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附15例报告)[J];华中医学杂志;1987年01期 |
14 |
黄金川;韩敏;张晓东;姜晓晶;;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及护理分析[J];黑龙江医学;1992年12期 |
15 |
孔培成,王文浩,林国文,张永参;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34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1994年02期 |
16 |
张荣勋,焦保华,白宝忠,冯斌,梁健,刘勋,王斌,李晓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对疗效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年02期 |
17 |
张晓华,王炳秀,吴则兴,刘欣范,刘雁南,王秀梅,尹兰莉,马淑智;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36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年01期 |
18 |
王爱平,李晓琳;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的活动性出血──附31例CT连续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5年04期 |
19 |
张玉亚,秦志勇,王建国,张俊;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锥颅穿刺疗效探讨[J];农垦医学;1995年04期 |
20 |
刘永胜,梁景荣,黄峰;80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近期疗效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