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的病理生理、分型及手术治疗研究
【摘要】: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通常又称为特发性便秘,是慢性便秘中最常见的类型。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FC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4%~17%,总的趋势是西方高于东方,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年轻人。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儿童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随着便秘人群逐渐增多,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对FC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到目前为止,F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食物中纤维含量太少、不按时排便、长期抑制便意)和精神心理异常(紧张或抑郁)是较为肯定的诱发因素,遗传因素在便秘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也起了一定作用。其他方面尚无肯定的结论。FC的发病机制有几种学说:肠神经和神经递质异常学说、消化道激素分泌异常学说、Cajal间质细胞异常学说、肠道水通道蛋白异常表达学说、盆底功能障碍学说。目前,肠道水通道蛋白和Cajal间质细胞的研究最具活力。肛门直肠测压和盆底肌电图描记则是评估盆底生理功能的主要手段。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一组跨膜蛋白质,分布在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膜上,介导着液体的跨膜转运。自1988年Agre发现水通道蛋白以来,目前共发现了11种AQP亚型。虽然AQPs在肾脏、脑、眼睛等器官内的分布、作用机制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是消化道AQPs的研究则是新的领域。初步研究发现,在哺乳类动物消化道至少有9种AQPs表达在从胃到直肠的不同部位,AQPs在消化道液体吸收和分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QP3在人和啮齿类动物结肠粘膜均有较高的表达,提示AQP3参与了结肠内的液体转运,AQP3的变化会影响到结肠的液体转运。然而到目前为止,FC患者中AQP3有无变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FC患者和非便秘者AQP3的表达情况,比较两者AQP3的差异,以期探讨AQP3与便秘的关系,进一步了解FC的发病机制。
罗马Ⅱ标准作为FC的诊断标准已成共识。FC诊断确立后,进一步分型诊断则关系到治疗方法的选择问题。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和盆底肌电图检测结果是分型诊断的主要依据。目前,通常将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慢传输型便
|
|
|
|
1 |
姜秀菊;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56例[J];临床儿科杂志;2003年12期 |
2 |
;孩子便秘,千万拖不得[J];中华家教;2003年05期 |
3 |
匡调元;功能性便秘与腹泻的体质食养[J];饮食科学;2004年05期 |
4 |
宋云平;;六味安硝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6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年05期 |
5 |
姚扶有;;怎样便得痛快[J];自然与科技;2007年04期 |
6 |
都乐亦;吴昆仑;唐苾芯;;补中益气汤治疗功能性便秘43例[J];四川中医;2010年03期 |
7 |
罗里夏;便秘通治疗功能性便秘50例疗效观察[J];中药材;1994年10期 |
8 |
刘建湘,刘新光,王化虹,陈宝雯;功能性便秘结肠动力学改变初探[J];中华消化杂志;1997年S1期 |
9 |
贾玉礼,张曙光;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60例[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1998年05期 |
10 |
魏淑芳;中老年功能性便秘的药膳疗法[J];职业与健康;1999年12期 |
11 |
刘丹,杨清华,陈剑;金双歧活菌制剂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60例疗效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2年05期 |
12 |
;孩子便秘,危害成长发育[J];中华家教;2003年12期 |
13 |
何凌,崔英,姜国平;功能性便秘中西医治疗近况[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年02期 |
14 |
高葆良,陈小胜;口服艾者思治疗功能性便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年12期 |
15 |
丘显球;疏肝解郁法治疗功能性便秘32例[J];中国乡村医药;2005年07期 |
16 |
许江勇;;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30例[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年07期 |
17 |
;便秘支招[J];双足与保健;2009年02期 |
18 |
张云波;颜春艳;;药罐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19 |
张小蓉;;功能性便秘的护理现状[J];吉林医学;2010年27期 |
20 |
米绍平;;浅议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