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单晶硅及铝预制初裂纹扩展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郭鹏  
【摘要】: 本论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单晶Si和单晶Al中Ⅰ型裂纹扩展的原子学过程,以及裂纹扩展中裂尖区结构演化问题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 第一部分:分析了单晶硅初裂纹扩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机制。对裂纹前缘方向为[100],[110]晶向的初裂纹扩展模拟结果表明:低温时裂纹尖端形成新的环状结构,最初形成的新环状结构标志着裂纹进入裂纹陷阱区域,温度逐渐升高后,出现母一子裂纹传播机制。裂纹前缘方向为[111]晶向的初裂纹模拟结果表明:温度升高至300K,低温时裂纹尖端形成的七元环状结构没有消失,微裂纹在Ⅰ型加载作用下产生明显的取向效应,裂纹跳跃至新的裂纹平面,温度逐渐升高后,子裂纹在新的裂纹平面上萌生。对裂纹前缘方向为[210],[211]晶向的初裂纹扩展模拟结果表明:加载时裂纹尖端的前方某处随机形成微空洞,应力加大时微空洞扩大,微空洞逐渐成长相互联结,最终形成子裂纹,裂纹扩展过程中同样遵循着子母裂纹机制。对裂纹前缘方向为[332]晶向的初裂纹扩展模拟结果表明:母裂纹分裂形成两个子裂纹,并由原先的裂纹平面跳跃至两个新裂纹平面上,裂纹出现了分枝现象。 第二部分:用基于经验势的分子动力学方法,分析了单晶铝初裂纹扩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机制。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观察原子体系的构型演化,可以发现模型加载后,裂纹不是解理扩展,而是裂纹尖端先发射出位错,裂纹尖端处发射出的位错使裂纹尖端出现钝化现象,裂纹尖端原子开始出现无序现象,表现为裂纹尖端原子的空间坐标出现乱序状态,随后裂纹尖端无序现象得到进一步加强,逐渐形成无序区域,在无序区域形成过程中,裂纹尖端原子慢慢偏离理想晶格位置,使裂纹尖端原子不同于初始原子构型,而是在裂纹尖端出现畸变。裂纹扩展驱动力选择了驱使无序区域扩展的方式进行裂纹的扩展。裂纹呈现出台阶状断口,直至最后晶体完全分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汪志刚;吴亮;张杨;文玉华;;面心立方铁纳米粒子的相变与并合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2 孙兆伟;张兴丽;;硅锗超晶格结构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颜超;段军红;何兴道;;Ni原子倾斜轰击Pt(111)表面低能溅射现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4 关婧;李辉;邹志远;何剑为;宋有涛;;氯化钠促进溶菌酶聚集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陈磊;林鸿;陶文铨;;温度对质子交换膜扩散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6 段文山;杨秀峰;梁明堂;石玉仁;;交变力的振幅和频率对Shapiro台阶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姚学峰;宋怡铃;;细胞色素P450 BM3催化正十六烷动力学计算[J];生物信息学;2011年02期
8 吴林松;吴锋民;陆杭军;何俊霞;聂雪川;寇建龙;;条形纳米通道中奇特的钠选择性[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蒋洁;周宾;郝英立;;压-电场耦合下纳米尺度水输运的MD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央宗;;氧气在PDMS中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硅谷;2011年12期
11 佟瑞庭;刘更;刘岚;于城蛟;;微/纳尺度粘着滑动接触的多尺度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12 梅卓航;刘击;于洪巍;;Val22对恶臭假单胞菌扁桃酸消旋酶催化活性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1年07期
13 ;“天河一号”创造分子模拟计算世界纪录[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08期
14 李国建;王强;曹永泽;吕逍;李东刚;赫冀成;;初始温度和冷却速率对金属团簇凝固行为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15 贺平逆;吕晓丹;赵成利;宁建平;秦尤敏;苟富均;;F原子与SiC(100)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16 邵琛玮;王振华;李艳男;赵骞;张林;;AuCu_(249)合金团簇热稳定性的原子尺度计算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17 颜超;;载能Ni原子斜入射Pt(111)表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计算物理;2011年05期
18 ;前沿[J];河南科技;2011年13期
19 王召柯;吴永全;沈通;刘益虎;蒋国昌;;Zn-Mg合金的长程Finnis-Sinclair势[J];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20 张寅晖;张瑞生;胡荣静;袁永娜;;HIV-1 Tat与P-TEFb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结合自由能计算[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生;王渊;叶家元;;分子动力学模拟水化硅酸钙中铝部分取代硅后结构的变化[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韩晨;王建平;;非天然氨基酸与生物水相互作用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刘小明;由小川;庄茁;;纳米摩擦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孔祥谦;欧阳斯盛;梁中洁;叶飞;陈丽敏;罗成;蒋华良;;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催化反应机制的理论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徐文生;孙昭艳;安立佳;;硬球胶体结晶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王华;苑世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孙倩;陈景文;盛连喜;;柠檬酸在富勒烯表面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朱卫华;肖鹤鸣;;含能晶体叠氮化银温度行为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侯兆阳;;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团簇结构的形成与演变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2007“与统计有关的凝聚态物理中一些数值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鹏;邵学广;蔡文生;;分子项链稳定构象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进;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羧基转移酶功能域的理论计算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韩秀丽;氢在钛晶体中作用的第一原理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陈欣;蛋白质在不同界面的识别、吸附及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崔新林;冲击波压缩下铁的结构相变及微观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梁苏会;基于多体势的分子动力学研究合金系统晶态—非晶态相变[D];清华大学;2010年
6 高虹;冷喷涂中激波及粒子沉积过程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王小清;CLC氯通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张世良;硅熔化与快速凝固过程的模拟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左光宏;纳米颗粒与环境水结构对蛋白质构象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孔哲;硅/二氧化硅表面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性质、制备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雄杰;硅团簇结构硅团簇结构、形变以及相应力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2 章伟;氧化铝基纳米陶瓷刀具材料界面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雷海东;纳米级粗糙表面粘着接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重庆大学;2010年
4 张玉新;混合量子经典方法研究蛋白质与配体的相互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邹桂敏;分子在纳米微孔材料中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6 梁晓风;一维纳米孔道材料中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中北大学;2011年
7 赵涛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盐的相互作用[D];山东大学;2010年
8 唐静;溴化锂溶液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周登山;功能化石墨烯/聚合物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郭风晨;纳米尺度双金属轧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燕山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皓;“深超-21C”通过鉴定[N];计算机世界;2003年
2 记者 任海军;美《科学》杂志评出2010年十大科学进展[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美《科学》评出2010年十大科学突破及十年成就[N];科技日报;2010年
4 陆小华;研究介观结构开发新型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安吉;生命探索新引擎[N];科技日报;2009年
6 刘莉 赵雪;药物分子设计成为药物研究核心技术[N];科技日报;2004年
7 记者 李大庆;我科学家提出提高材料综合强韧性新途径[N];科技日报;2009年
8 柯新玮;我国发现提高材料综合强韧性新途径[N];上海科技报;2009年
9 记者 贾少强 通讯员 王静思;华大基因两大领域收获六项成果[N];深圳商报;2010年
10 通讯员 王静思 记者 刘传书;中国基因组学研究居国际领先地位[N];科技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