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低能N~+注入L-Ile产生菌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汪杏莉  
【摘要】: 离子注入用于微生物诱变可以在损伤轻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宽的突变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菌种对传统诱变源的的抗性饱和等优点。 通过对L-异亮氨酸产生菌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AS1.998进行N~+离子注入,结合紫外线诱变及乙硫氨酸抗性筛选,筛选出诱变菌株N24。其L-异亮氨酸产量由原来0.446g/100ml提高到0.642g/100ml,高出出发菌株43.95%,突变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运用单因素法及正交试验法对突变菌株N24摇瓶发酵的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种子培养基为:葡萄糖7%,玉米浆1.8%,蛋白胨0.5%,KH_2PO_4 0.1%,MgSO_4 0.05%,尿素0.4%(单灭)。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2%,(NH_4)_2SO_4 6%,K_2HPO_4 0.06%,玉米浆1.0%,麸皮水解液1.0%。采用优化种子及发酵培养基,突变株N24的L-异亮氨酸产量达0.744g/100ml,较原培养基的0.642g/100ml提高了15.89%。 对突变菌株N24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初始pH7.2,CaCO_3调节pH,接种量10%,装液量25ml/500ml,转速200rpm,28℃条件下,发酵72h,L-异亮氨酸产量达到0.775g/100ml,较原培养条件提高了4.17%。 突变株N24在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下,L-异亮氨酸产量达到0.775g/100ml,较出发菌株的0.446g/100ml提高了73.77%,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伟国,陈坚,伦世仪;L-异亮氨酸产生菌XQ-4在连续培养中的动力学特性[J];工业微生物;2001年02期
2 齐秀兰,阎浩林;L-赖氨酸高产菌株选育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97年02期
3 陈敏,方序;钝齿棒杆菌T6-13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4 张邦建,宋文军,张克旭;化学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齐秀兰,阎浩林,郭信梅,阎君;二甲基亚砜和吐温80对钝齿棒杆菌产生赖氨酸影响的研究[J];生物技术;1997年05期
6 宋文军;;L-异亮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7 王弘;齐秀兰;李福德;;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赖氨酸高产菌株[J];生物工程学报;1990年01期
8 刘党生;王鹏;李福德;李建梅;;均匀设计在L-异亮氨酸发酵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1991年03期
9 赵智,刘阳剑,王宇,张英姿,丁久元;抗反馈抑制的天冬氨酸激酶基因在钝齿棒杆菌中的表达[J];微生物学报;2005年04期
10 陈雪岚;熊勇华;陶文沂;王正祥;许正宏;;野生型与突变型钝齿棒杆菌生物合成精氨酸基因簇arg JBDFR的生物信息学比较[J];食品科学;2007年03期
11 张磊;李丽燕;刘党生;王静敏;王伟平;马海云;;利用IABS模型筛选L-异亮氨酸高产菌株[J];生物工程学报;1993年02期
12 张伟国,陈坚,伦世仪;L-异亮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2001年04期
13 常高峰,陈宁,彭飞,徐国华,张克旭;环境因素对L-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年04期
14 常高峰,陈宁;L-异亮氨酸发酵代谢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03年06期
15 王健;王志诚;田梁逦霞;陈宁;;产生L-异亮氨酸的黄色短杆菌的代谢途径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06年04期
16 那淑敏;沈天翔;贾盘兴;门大鹏;陈琦;;谷氨酸棒杆菌质粒pXZ10145自发缺失突变体的特性及其重组质粒的构建[J];生物工程学报;1991年04期
17 刘勇,张长铠,曹光宇,房敏;分批补料培养对L-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J];工业微生物;2000年02期
18 郝宁;赵智;王宇;张英姿;丁久元;曹芹;;钝齿棒杆菌N-乙酰谷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J];微生物学报;2006年01期
19 陈雪岚;许正宏;陶文沂;王正祥;;钝齿棒杆菌精氨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argCJBDFR的扩增及序列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2期
20 武标;武威;张千;赫英军;程颖;;抗噬菌体谷氨酸高产菌株选育[J];激光生物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美娟;钝齿棒杆菌SYPA5-5发酵产L-精氨酸的代谢工程改造[D];江南大学;2012年
2 宋文军;L-异亮氨酸高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铁民;cglI基因复合体在钝齿棒杆菌中的功能和行为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杏莉;低能N~+注入L-Ile产生菌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2 陶帅;高产L-精氨酸的钝齿棒杆菌在不同供氧条件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3 杨娟;转运蛋白LysE在钝齿棒杆菌发酵产精氨酸中的作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4 常高峰;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发酵控制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4年
5 王菲;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融合育种选育及其关键酶与发酵条件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进;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D];江南大学;2005年
7 张灿丽;高产L-异亮氨酸菌种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学会;遗传算法和BP网络在发酵模型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9 胡永飞;cglI基因复合体在构建钝齿棒杆菌抗噬菌体菌株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杜秀敏;Fmoc系列保护氨基酸的制备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