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耐药性分析

马冀  
【摘要】: 背景: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病原菌的种类、致病性、针对药物的敏感性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耐药菌株日益增多,不断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医院内耐药菌株的感染,使患者病死率大幅增加。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一类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并介导细菌对这些抗生素耐药的β—内酰胺酶。随着头孢三代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产ESBLs菌株感染逐渐增多,甚至在某些地区、医院出现暴发流行,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其治疗已成为临床上的难题。神经外科一向将预防和控制感染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及产ESBLs菌株感染特点对于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具有指导意义;对产ESBLs菌株感染的有效预防、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感染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和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外科住院患者,共查阅临床病历5675份。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从神经外科患者的脑脊液、痰液、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共408株。 研究方法: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5675份病例进行分析,并参照病历中细菌检测报告单对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做以调查。常规分离临床标本,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鉴定菌种步骤行药敏分析。按NCCLS 1999年颁布的标准判读结果。通过ESBLs初筛及表型确证实验后,进行β一内酰胺酶的检测,确定产ESBLs菌株。 资料分析方法:采用Excel录入数据,将数据库转为SAS数据集,利用SAS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科室、细菌种类等感染率、检出病原菌的分布比较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不同年份率的变化趋势采用Cochran-Armitage test趋势检验。 结果: 1 2003—2005年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平均为7.64%,通过对各年度发生医院感染的感染率进行比较,得知各年度感染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3.25,p>0.05)。2005年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率为6.56%,通过对神经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四个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比较,得知四个科室医院感染的患病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2.65,P>0.05)。 2神经外科281例患者分离菌株共4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7.2%,革兰阳性菌22.8%。本次调查未涉及真菌和厌氧菌。最常见的菌株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93株22.8%),大肠埃希氏菌(80株,19.6%),肺炎克雷白杆菌(52株,12.7%),不动杆菌(50株,12.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12.3%),肠杆菌属(30株,7.4%),凝固酶阴性葡萄菌(CNS)(17,4.2%),肠球菌(17株,4.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株2.5%),肺炎链球菌(9株,2.2%)。经过对不同病原菌在不同标本中分离出来数量的比较,得知不同病原菌在不同标本中存在的比例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8.59,p<0.05)。2005年外科系统主要致病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四个科室之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不全相同(X~2=34.96,p<0.05),其中神经外科与普通外科、神经外科与泌尿外科之间在院内感染病源菌分布存在有显著性差异(X~2_(神经外科与普通外科)=25.46,X~2_(神经外科与泌尿外科)=13.93,p值均小于0.05);其余各个科室之间在院内感染病源菌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X~2_(神经外科与骨外科相比)=8.00,X~2_(普通外科与骨外科比较)=3.27,X~2_(普通外科与泌尿外科相比)=4.40,X~2_(骨外科与泌尿外科相比)=4.96,p值均大于0.05)。 3神经外科分离菌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G~-菌对常用的大多数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极高,仅头孢他啶的敏感率达44.6%,对亚胺硫霉素的敏感率达93.7%。G~+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己基本耐药,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也只有80.6%。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增加氨苄青霉素对部分病原菌的敏感率。 对2003-2005年患者使用头孢三代抗菌素的使用率进行比较,得知各年度之间头孢菌素使用率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X~2=74.18,p<0.05)。经过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得T=8.61,p<0.05,且根据使用比例逐年增加可知,住院患者使用头孢三代抗生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4分离产ESBLs菌株36株,占总数8.8%,其中大肠埃希氏菌18株,不动杆菌12株,肺炎克雷伯杆菌6株。经过统计学检验,2003-2005年各年产ESBLs菌株数占各年总菌株数的比例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84,p<0.05),并且经过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得T=8.61,p<0.05,即各年产ESBLs菌株数占各年总菌株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5 36株产ESBLs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00%,83.3%,88.9%;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00%,91.7%,91.7%和33.3%;对丁胺卡那的耐一药率为58.3%;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75.0%,对亚胺硫霉素无耐药。 结论:G~-菌是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性普遍较高;三代头孢菌素在神经外科的长期大量使用是细菌产生ESBLs的重要因素;预防细菌耐药,必须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系统,并开展相关知识培训与普及教育,合理使用抗菌素,以求达到控制或延缓细菌耐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晓军;王林峰;王选锭;;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2006年09期
2 刘旭忠;詹贞芳;宋智盛;李毅;谢必会;;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年04期
3 马冀;张卫东;;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感染分析[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6年04期
4 罗宇芬;赖伟华;郭昭伟;;院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药房;2008年26期
5 任丽娟;郑文亮;范雪格;;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6 任晚霞;;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的应用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3期
7 彭敬红;孙自鏞;;产ESBLs及AmpC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3期
8 张杰;刘胜;刘远新;王诚;吴涛;;微生态制剂治疗神经外科术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11期
9 韦柳华;周定球;;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骨科感染及药敏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彭宇生;王鹏;;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4期
11 赵昌会,张晓冬,彭程,唐文渊;神经外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J];创伤外科杂志;2001年03期
12 张文;高庆平;;肠杆菌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菌株的调查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6年06期
13 杜丛;王继华;马志玲;徐佳羽;杨朔;;常见肠杆菌属细菌的耐药性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14 潘芸;徐瑞龙;郑雅萍;;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2007年02期
15 刘卫国;;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年03期
16 吴杰;李松;廖湘建;;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7期
17 何丽萍;;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医院;2007年07期
18 陈鹏;张艳;杨志英;刘文和;陈家玉;;大肠埃希菌ESBLs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19 熊燕,李齐女,石胜;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分析及耐药监测[J];海南医学;2004年07期
20 吴文汉;;6种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亚静;张砺;夏万敏;张琪琛;黄成;王莉;姜舟;沈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分布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毛红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许静;刘宁;;加温输液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意义[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丽卿;卢海霞;;神经外科病人继发性尿崩症的护理[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5 吴亚荣;谢霞梅;杨青;陈秀贞;;股静脉穿刺置管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胡玉兰;王学艺;郭玉雯;;神经外科病人术后拔尿管的技术方法改进[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朱秀英;赵美萍;刘玉彩;;神经外科门诊护理管理[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遆燕燕;王树敏;;我科创建神经外科加强监护病房的体会[A];河南省外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9 王忠诚;张玉琪;;中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养基地标准[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赵东娥;朱贤春;;神经外科NCU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分析与对策[A];全国第5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晶;2004-2006年长春市医院内细菌耐药监测及产超广谱β内酰氨酶基因型特征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倪朝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分子耐药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乔晖;神经外科术中容量治疗监测与效应的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李国庆;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昌欣沙星的药效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庞秀华;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10-22染色体物理图谱的构建及抗生素5012-Ⅳ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定位和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6 李蓉;耐药性细菌的筛选及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7 李宇;普外科胆道手术细菌感染及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调查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邸垫平;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活性组分的制备及相关基因克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9 宗虎民;氟苯尼考对近岸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林壁润;农抗2507发酵条件优化和应用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冀;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耐药性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2 张晓冬;神经外科耐药菌株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3 窦博生;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4 王建斌;杀松材线虫剂筛选及抗生素对杀线剂增效作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5 郭晓东;预防和控制植物组织培养污染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6 许瑾;几种草坪草的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山西大学;2006年
7 李明;盐酸金霉素反应结晶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魏松林;抗生素污染土壤细菌生态学及其耐药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9 陆召辉;探讨SAA联合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D];昆明医学院;2009年
10 杨迎宾;C2-二茂铁基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景峰;江基尧:做神经外科的中流砥柱[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采写/特约记者 李妍斐;周良辅在脑部“禁区”出奇制胜[N];健康报;2010年
3 张咏梅;萨米 带领神外“梦之队”来华的德国专家[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4 吴卫红;神经外科抗感染临床专家有共识[N];健康报;2011年
5 赵修娟;首都医科大学授予王忠诚院士“科学成就终身荣誉奖”[N];科技日报;2009年
6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凌锋;神经外科的“世纪泰斗”[N];健康报;2001年
7 记者 周惠真;交流提升 造福患者[N];闽南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孙宁华 杨爱琴;“培养一两个超越自己的人”[N];光明日报;2009年
9 刘耀仑;他肩负着病人的生命[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海旭;张新中:三十年扎根豫北农村瞄准神经外科“高精尖”[N];河南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