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耐药性分析
【摘要】:
背景: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病原菌的种类、致病性、针对药物的敏感性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耐药菌株日益增多,不断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医院内耐药菌株的感染,使患者病死率大幅增加。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一类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并介导细菌对这些抗生素耐药的β—内酰胺酶。随着头孢三代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产ESBLs菌株感染逐渐增多,甚至在某些地区、医院出现暴发流行,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其治疗已成为临床上的难题。神经外科一向将预防和控制感染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及产ESBLs菌株感染特点对于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具有指导意义;对产ESBLs菌株感染的有效预防、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感染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和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外科住院患者,共查阅临床病历5675份。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从神经外科患者的脑脊液、痰液、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共408株。
研究方法: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5675份病例进行分析,并参照病历中细菌检测报告单对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做以调查。常规分离临床标本,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鉴定菌种步骤行药敏分析。按NCCLS 1999年颁布的标准判读结果。通过ESBLs初筛及表型确证实验后,进行β一内酰胺酶的检测,确定产ESBLs菌株。
资料分析方法:采用Excel录入数据,将数据库转为SAS数据集,利用SAS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科室、细菌种类等感染率、检出病原菌的分布比较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不同年份率的变化趋势采用Cochran-Armitage test趋势检验。
结果:
1 2003—2005年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平均为7.64%,通过对各年度发生医院感染的感染率进行比较,得知各年度感染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3.25,p>0.05)。2005年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率为6.56%,通过对神经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四个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比较,得知四个科室医院感染的患病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2.65,P>0.05)。
2神经外科281例患者分离菌株共4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7.2%,革兰阳性菌22.8%。本次调查未涉及真菌和厌氧菌。最常见的菌株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93株22.8%),大肠埃希氏菌(80株,19.6%),肺炎克雷白杆菌(52株,12.7%),不动杆菌(50株,12.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12.3%),肠杆菌属(30株,7.4%),凝固酶阴性葡萄菌(CNS)(17,4.2%),肠球菌(17株,4.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株2.5%),肺炎链球菌(9株,2.2%)。经过对不同病原菌在不同标本中分离出来数量的比较,得知不同病原菌在不同标本中存在的比例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8.59,p<0.05)。2005年外科系统主要致病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四个科室之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不全相同(X~2=34.96,p<0.05),其中神经外科与普通外科、神经外科与泌尿外科之间在院内感染病源菌分布存在有显著性差异(X~2_(神经外科与普通外科)=25.46,X~2_(神经外科与泌尿外科)=13.93,p值均小于0.05);其余各个科室之间在院内感染病源菌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X~2_(神经外科与骨外科相比)=8.00,X~2_(普通外科与骨外科比较)=3.27,X~2_(普通外科与泌尿外科相比)=4.40,X~2_(骨外科与泌尿外科相比)=4.96,p值均大于0.05)。
3神经外科分离菌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G~-菌对常用的大多数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极高,仅头孢他啶的敏感率达44.6%,对亚胺硫霉素的敏感率达93.7%。G~+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己基本耐药,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也只有80.6%。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增加氨苄青霉素对部分病原菌的敏感率。
对2003-2005年患者使用头孢三代抗菌素的使用率进行比较,得知各年度之间头孢菌素使用率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X~2=74.18,p<0.05)。经过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得T=8.61,p<0.05,且根据使用比例逐年增加可知,住院患者使用头孢三代抗生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4分离产ESBLs菌株36株,占总数8.8%,其中大肠埃希氏菌18株,不动杆菌12株,肺炎克雷伯杆菌6株。经过统计学检验,2003-2005年各年产ESBLs菌株数占各年总菌株数的比例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84,p<0.05),并且经过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得T=8.61,p<0.05,即各年产ESBLs菌株数占各年总菌株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5 36株产ESBLs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00%,83.3%,88.9%;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00%,91.7%,91.7%和33.3%;对丁胺卡那的耐一药率为58.3%;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75.0%,对亚胺硫霉素无耐药。
结论:G~-菌是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性普遍较高;三代头孢菌素在神经外科的长期大量使用是细菌产生ESBLs的重要因素;预防细菌耐药,必须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系统,并开展相关知识培训与普及教育,合理使用抗菌素,以求达到控制或延缓细菌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