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程红强  
【摘要】: 新老混凝土粘结是混凝土工程中经常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对二者之间粘结界面性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项目(攀登计划B)重大土木与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基础研究之5.2(1)子课题:“新老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和测试方法研究”,在普通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对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进行系统地试验研究,探讨了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剪切、劈拉基本力学性能及粘结面抗冻、抗渗耐久性能,同时运用断裂力学方法对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Ⅱ型断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并通过约束收缩试验分析了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进行了93个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Z型粘结试件及整体试件的直接剪切试验,主要考察纤维类型、纤维掺量、界面粗糙度、界面剂类型等对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的加入能明显改善新老混凝土粘结剪切性能,在纤维掺量的一定范围内,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新老混凝土粘结剪切强度不断增加;同时,纤维的加入,改善了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剪切变形性能,剪切破坏时极限变形也逐渐增大。在试验基础上,探讨了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剪切机理,得到了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剪应力~剪切滑移关系曲线,提出了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剪切强度的计算公式。 2.进行了111个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立方体试件的劈拉试验,探讨了纤维类型、纤维掺量、界面粗糙度、界面剂类型、粘结界面方位等因素对粘结劈拉强度的影响。在钢纤维体积率的一定范围内,随着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粘结劈拉强度不断增加,钢纤维体积率为1.5%(S3)时,粘结劈拉强度提高14.1%;钢纤维的加入,改善了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劈拉变形性能,劈拉破坏时极限变形也逐渐增大。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粘结劈拉强度不断提高,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5Kg/m~3(P4)时,粘结劈拉强度提高18.1%。不同的粘结界面方位对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性能有一定影响,新混凝土水平浇筑(粘结界面水平)时粘结劈拉强度较侧向浇筑(粘结界面竖直)时粘结劈拉强度要高,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劈拉强度计算公式。 3.进行了219个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立方体试件冻融循环后的劈拉试验,探讨了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面的冻融损伤机理,分析了纤维类型、纤维掺量、界面粗糙度、界面剂类型等因素对粘结面抗冻劈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损伤不断累积,主要表现为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相对动弹模逐渐下降、质量损失率增大和强度的不断降低。冻融循环对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劈拉性能有较大影响。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粘结劈拉强度急剧降低。纤维的加入,能有效提高新老混凝土粘结面冻融劈拉强度,当冻融循环次数一定时,在纤维掺量的一定范围内,随新混凝土中纤维掺量的增加,新老混凝土粘结劈拉强度不断增加;对不同的冻融循环次数,纤维对粘结劈拉强度的增加影响幅度不一样,冻融次数较大时,纤维对粘结劈拉强度的影响更加明显。根据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劈拉强度计算公式。 4.采用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复合圆台体试件,进行了114个粘结试件的抗渗试验,主要考察纤维类型、纤维掺量、界面粗糙度、界面剂类型等因素对粘结面渗透性的影响,对粘结面的渗流特性及层面力学参数,如粘结面等效水力隙宽、渗透系数以及渗透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老混凝土表面处理方式对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面抗渗性能有一定影响;界面剂的使用有利于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面抗渗性能的改善。纤维的加入能改善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抗渗性能,随着纤维掺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粘结面抗渗性能不断增加,钢纤维体积率为1.5%时,钢纤维对粘结面抗渗性能的增益比达27%;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5Kg/m~3时,聚丙烯纤维对粘结面抗渗性能的增益比达60%。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面平均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 5.设计了适用于Ⅱ型断裂的带切口的双面直接剪切试件,进行了57个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试件的Ⅱ型断裂试验及144个整体试件冻融循环条件下的Ⅱ型断裂试验,分析了纤维类型、纤维掺量、界面粗糙度、界面剂等因素对粘结面Ⅱ型断裂性能的影响及冻融循环次数对纤维混凝土Ⅱ型断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老混凝土表面处理方式对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面Ⅱ型断裂性能有一定影响,随老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增加,粘结面Ⅱ型断裂韧度逐渐增加;界面剂的使用能提高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面Ⅱ型断裂韧度。新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纤维能有效改善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Ⅱ型断裂性能,随纤维掺量的增加,新老混凝土粘结面Ⅱ型断裂韧度逐渐增加,新混凝土中钢纤维体积率为2.0%时,粘结面Ⅱ型断裂韧度较普通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面Ⅱ型断裂韧度提高25%;新混凝土中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5Kg/m~3时,粘结面Ⅱ型断裂韧度较普通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Ⅱ型断裂韧度提高16.3%。冻融循环作用下纤维对混凝土Ⅱ型断裂韧度的提高影响更加明显。冻融循环对纤维混凝土Ⅱ型断裂韧度有较大影响,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断裂韧度逐渐下降。在试验基础上,探讨了粘结面断裂损伤机理,提出了纤维混凝土整体试件在冻融循环作用下Ⅱ型断裂韧度计算公式及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Ⅱ型断裂韧度计算公式。 6.进行了162个纤维混凝土整体试件的自由收缩试验及162个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试件的约束收缩试验,探讨了新、老混凝土收缩差异对粘结性能的影响以及纤维类型、纤维掺量等因素对粘结约束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能有效减小新老混凝土之间的收缩差异(且随纤维含量的增加,收缩差异减小效果逐渐明显),从而减小粘结界面的收缩力,提高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根据纤维混凝土自由收缩应变符合双曲线函数形式的试验结果,建立了纤维混凝土自由收缩应变的统一计算模式,提出了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试件约束收缩力学模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天野礼二;史震古;;钢丝纤维混凝土的喷射施工[J];江西水利科技;1980年03期
2 西林新藏;康永丰;;混凝土的耐海水性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1985年04期
3 正奇;;建筑新材料——弹性混凝土[J];今日科技;1992年06期
4 蔡敏,蔡四维;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的Ⅰ型断裂[J];工程力学;1999年04期
5 饶巍,黄创科;试述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J];江西建材;2004年03期
6 黎校;;水工混凝土裂缝预防及处理[J];广东建材;2006年11期
7 王慧;混凝土及纤维混凝土的断裂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8 曲福进,乔光,赵国藩;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的抗剪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2001年11期
9 杜向琴;唐小翠;;浅议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及其工程应用[J];丽水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纤维混凝土[J];水运工程;1977年11期
11 天野礼二;史震古;;钢丝纤维混凝土的喷射施工[J];水利科技;1980年03期
12 戴建国,宋玉普,赵国藩;低弹性模量纤维混凝土剩余弯曲强度的力学意义[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9年01期
13 钟秉章,朱强,倪建华;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用于堆石坝面板的几个问题[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2年04期
14 张敏,刘永胜;低温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强度机理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12期
15 朱小勇;叶瑞平;;钢筋网片与纤维混凝土在桥面铺装层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6年33期
16 庄惠平;李宗敏;李经纬;;纤维混凝土SHPB试验[J];山西建筑;2007年21期
17 本刊编辑部;;纤维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3期
18 韩攀科;马增梅;;浅谈纤维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9年15期
19 杨蕊;牛庆伟;;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0 孙钢;;浅析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天宁;;微纤维混凝土抗裂防水原理的探讨[A];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黄海峰;谢永亮;李媛;卢玉松;;高强钢纤维混凝土冲击压缩特性试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3 郑建军;姜璐;周欣竹;;界面对纤维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A];先进纤维混凝土 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赵国藩;;序言[A];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全国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1992年
5 陈兴芬;胡显奇;;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新材料—玄武岩纤维[A];第七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肖琦;贾玉琢;;纤维混凝土早龄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马晓华;丁一宁;;不同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自由收缩和非自由收缩影响的试验研究[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周建红;廖武华;;纤维混凝土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赵红;谢俊恒;;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及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10 林智荣;姚立宁;施斌;何军拥;;玄武岩连续纤维混凝土动力性能的试验研究[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红强;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2 郭进军;高温后新老混凝土粘结的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王伯昕;简支转连续体系自应力法加固旧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振领;新老混凝土粘结理论与试验及在桥梁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于湖生;黄麻纤维用于混凝土增强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韩菊红;新老混凝土粘结断裂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齐锋;地铁车站纤维混凝土结构抗渗试验及阻裂防水机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刘健;新老混凝土粘结的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李贺东;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龚建清;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级配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溪;用于地下结构的纤维混凝土阻裂防渗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2 吴康振;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问题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西华大学;2012年
3 邓雯琴;纤维混凝土的孔结构特征与耐久性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4 左文锌;基于双K模型的纤维混凝土I型断裂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吴文伟;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曹海;PVA纤维混凝土损伤演化声发射监测及破坏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雯雯;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傅招旗;火成岩纤维混凝土及砂浆的抗侵蚀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李荣建;GRC纤维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10 张红州;纤维混凝土界面性能及纤维作用机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春明;纤维混凝土:为市政工程的耐久性助力[N];中国建设报;2009年
2 王建樊;纤维混凝土研究应用现状与前景(之一)[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陈进周;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会议召开[N];中国建设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葛运溥特约记者 毕仁忠;我国路面材料应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7年
5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 王璋水;纤维混凝土研究应用现状与前景(之二)[N];中国建材报;2007年
6 刘关;多孔木纤维混凝土:节能环保建筑外墙材料[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7 记者 孙铁军 通讯员 严维新;奥米敢叫混凝土“无缝”[N];连云港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文婧 实习生 李亚鹏;“透风的墙”暗藏财富[N];经济参考报;2006年
9 林立恒;波浪形钢丝纤维材料[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10 郁玉;研究新型结构 提高抗震性能[N];中国质量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