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庭审质证制度研究
【摘要】:
刑事质证是法官采证、认证的前提和基础,是刑事庭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诉讼环节,已成为现代刑事庭审活动的必经程序。随着我国刑事审判模式及庭审构造的不断改革,证据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质证对于法官裁决的影响更加重要,因而刑事质证问题在我国理论和实务界也越来越受关注,成为学者和司法工作人员深入而广泛地思考和讨论的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诉讼结构和司法理念的转变。特别是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审判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引入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合理因素,弱化了我国刑事审判中传统的职权主义因素,刑事质证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受职权主义的影响较深,无论在刑事法立法过程中还刑事司法实践中刑事质证制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庭审质证流于形式,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使刑事质证的作用和价值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得到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尽快完善我国现行的刑事质证制度。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我国刑事庭审质证制度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关于刑事质证制度的基本理论概述,对刑事质证的内涵、要素和价值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对两大法系质证模式探析。通过两大法系质证模式优缺点的比较分析从中得出一些启示,进而提出一些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质证制度的构想。第三部分是关于我国庭审刑事质证制度的现状剖析,探讨了我国庭审质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第四部分是我国刑事质证制度的完善,针对我国刑事质证制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革和完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