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褶皱构造及其对瓦斯赋存控制规律研究

马东晓  
【摘要】:瓦斯灾害严重威胁和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要有效防治瓦斯灾害,就必须首先搞清瓦斯赋存规律。瓦斯是一种气态地质体,生于煤层、并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它的生成条件、保存条件、赋存与分布规律受到地质构造演化作用的影响。在中国,有相当比例的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着褶皱构造的影响,褶皱构造也不可避免的影响煤层瓦斯赋存。在褶皱构造发育地区发生的瓦斯灾害很多。大量研究表明,褶皱构造对煤层瓦斯的赋存,煤体结构的改变和破坏,煤层渗透性的改变,以及对断裂构造的控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纵弯褶皱的中和面效应,研究了煤层处于中和面上下的不同位置对煤层瓦斯的赋存控制。背斜中和面以下、向斜中和面以上受挤压力作用有利于瓦斯的保存;背斜中和面以上、向斜中和面以下受拉张力作用有利于瓦斯的释放。纵弯褶皱首先在翼部形成片状和鳞片状的构造煤,随着褶皱进一步发展,构造煤流向褶皱轴部部,从而轴部构造煤增厚。从纵弯褶曲轴向压应力,纵向压应力、纵向张应力、横向剪应力、纵向剪应力分析了纵弯作用下形成的横张性断裂、压剪性断裂、压性逆冲断裂、纵张性断裂、张剪性断裂及其这些断裂对构造煤、瓦斯赋存的影响。这些研究对较准确的评价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经济效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维恒;;洽溪井田褶皱构造成因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2 李源;;提高Z型褶皱煤层开采回收率的对策[J];煤矿开采;1997年04期
3 王峰;陈小清;金瞰昆;;贵州盘县马依东勘探区构造发育规律特征[J];陕西煤炭;2010年04期
4 马东晓;;褶皱构造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5 干晓锐;张兴平;;褶皱的形态类型及表示方法[J];中国煤田地质;2007年05期
6 马金龙;高春文;;绥滨坳陷早白垩世末逆冲褶皱构造的形成机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5期
7 付京斌;;煤层褶皱构造形成演化应力场分布特征数值模拟[J];煤矿安全;2010年01期
8 张晓明;张国良;田忠福;张新福;;红阳煤田褶皱构造展布规律[J];煤炭技术;2010年07期
9 雍晓艰;;章村煤矿四井田地质构造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10期
10 李福振;;济宁二井田构造浅析[J];煤矿现代化;2008年02期
11 袁晓丹;褶皱构造对七宝山铅锌矿石质与量的影响[J];江西冶金;1994年02期
12 芮校龄;;锡铁山铅锌矿床地质构造基本特征[J];采矿技术;2005年04期
13 孙学阳;夏玉成;白红梅;;褶皱构造对采煤沉陷控制作用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7年05期
14 申萍;沈远超;王京彬;刘铁兵;刘正桃;付水兴;李丰收;;湘西桃源县西安钨金矿床褶皱构造的发现及控矿意义[J];矿床地质;2008年03期
15 陈国祥;窦林名;乔中栋;陆菜平;巩思园;;褶皱区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对冲击矿压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16 姜进楼;王强;;东坡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及规律研究[J];陕西煤炭;2009年03期
17 康继武;褶皱构造控制煤层瓦斯的基本类型及其意义[J];中州煤炭;1993年01期
18 王生全;褶皱中和面效应对煤层瓦斯的控制作用[J];东北煤炭技术;1999年03期
19 徐凤银,龙荣生;中和面及其在矿井地质构造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1990年01期
20 余清仔,陈庄宏;北区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及加固方案[J];铜业工程;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钦;李秀晗;胡东祥;;济宁二井田构造浅析[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刘何清;徐志胜;;高层建筑热风压中和面位置的确定[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3 欧阳沁;朱颖心;;建筑中庭热压自然通风设计分析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4 蒋靖祥;尹光华;;基于跨断层定点测量资料研究天山断层微量活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德宝;李声固;;茅山推覆片体内部的褶皱构造和显微组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9)[C];1985年
6 靳云川;姚复举;简云林;;牛赶冲矿段地质构造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徐树桐;;根据变质岩区岩心资料推断深部褶皱构造的方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C];1981年
8 申萍;沈远超;王京彬;刘铁兵;刘正桃;付水兴;李丰收;;湘西桃源县西安钨金矿床褶皱构造的发现及控矿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9 白文吉;王若华;;红区超镁铁岩体与铬铁矿床的褶皱构造[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6)——超基性岩·铬铁矿[C];1982年
10 吴龙年;;潘一东矿井下巷道F32断层精确探测[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叶;挤压应力作用下的构造变形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2 苗培森;恒山中深变质岩区构造样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1年
3 刘志刚;阜新盆地地质力学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1988年
4 房建军;宁南盆地沉积构造演化与改造[D];西北大学;2009年
5 袁进科;斜坡震裂岩体结构特征与震后崩塌识别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于凤金;红透山式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7 孟辉;基于图表达蛋白质组学质谱模式的癌症诊断可视化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8 王建国;残采期抚顺西露天矿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9 金宠;雪峰陆内构造系统逆冲推滑体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杨喜安;滇西羊拉成矿带叠加成矿作用及找矿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东晓;褶皱构造及其对瓦斯赋存控制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海坚;基于三维网格构造的服装褶皱生成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王玉刚;褶皱附近冲击矿压规律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4 赵裕辉;川东地区高陡构造成因机制及含油气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张敏婕;四川宣汉百里峡地区褶皱构造特征及地质景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隋学敏;房间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D];长安大学;2005年
7 滕飞;燕山中段早、中侏罗世构造变形及其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魏鑫;郯庐断裂带中段周边挤压应力场演变过程[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冯震;核电站汽机房通风方案的优化[D];东华大学;2010年
10 赵皓;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断层两侧地层层位追踪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武娜 通讯员 闫晓丽;家长和孩子应补上“断层课”[N];连云港日报;2009年
2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教授 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 嵇少丞;断层死活不能轻易下结论[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王东燕 付芝子;断层叠加,看他们如何闯关[N];经理日报;2009年
4 陈振东 李东生;扫除“盲区” 缝合“断层”[N];人民武警;2009年
5 李炳青;关于《断层文丛》[N];人民政协报;2000年
6 刘玉保;孙疃矿成功实现过大断层回采[N];经理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赵雪;科普作家断层十年依旧[N];科技日报;2009年
8 乔新生;立法要避免出现断层[N];检察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康劲;大学生基层就业遭遇“政策断层”[N];工人日报;2009年
10 李娟;要善觅市场断层和空当[N];农民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