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演马矿顶板抽采巷水力压裂增透技术研究

刘传义  
【摘要】:本文利用理论分析、数值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演马庄矿顶板抽采巷低渗透、高瓦斯及高压力的具体特点,通过对定向压裂增透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研究成果: (1)通过建立本煤层和穿层条件下弱面扩展延伸的力学模型,分析次一级裂隙弱面扩展延伸需要满足的力学条件,是有效注水压力必须克服原岩应力和裂隙弱面处抗拉强度的综合作用。并进一步分析阐述了次级弱面分别在原一级弱面空间边缘端部以及沿原一级弱面充水空间壁面上发生起裂的力学条件。 (2)结合钻孔围岩的应力分布状态,研究了低渗透煤层的致裂机理和高压注水裂缝起裂和扩展延伸机理。 (3)以演马矿试验煤层的现场数据为基础,利用RFPA2D软件从煤层的不同埋深对煤层压裂透气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埋深下,不同增透范围对增透效果的影响。 (4)并根据演马矿顶板抽采巷的特点设计了有效的压裂方案,压裂后改变了之前透气性低、抽采困难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抽采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全疆,李新宝,匡永久,张凤兰,卢素萍;濮城油田水力压裂措施效果分析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2年04期
2 李未蓝;;水力压裂新工艺[J];新疆石油科技;2002年04期
3 李未蓝;;扩大水力压裂的应用范围[J];新疆石油科技;2002年04期
4 刘建军,冯夏庭,裴桂红;水力压裂三维数学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12期
5 张永军,李新宝,杨全疆,李峰华,周铭,岳会芳;水力压裂在濮城油田的应用效果分析与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年03期
6 饶伟锋,张若京;水力压裂中多孔岩体的等效弹性常数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7期
7 L.Jin ,张红,甘霞,王小尚,赵炜;在中国四川边远气田实施的大型水力压裂[J];国外油田工程;2004年07期
8 朱斯明,程海霞,安登波,闫凤萍;深层低渗透油气藏水力压裂的效果评价及认识——以文南油田文135断块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6期
9 王惠清,刘进军,周高鹏,古丽曼,罗永全;微地震方法监测水力压裂改善措施效果[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姜慧;;梁112块沙四段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工艺优化[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3期
11 刘洪;符兆荣;黄桢;钟水清;陆秀林;尹丛彬;郭生秋;叶林祥;;水力压裂力学机理新探索[J];钻采工艺;2006年03期
12 孙东生;王红才;侯默;赵卫华;宋清新;刘振华;牛淑芳;;影响水力压裂效果的因素及人工神经网络评价[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4期
13 Les Bennett;Jo■l Le Calvez;David R.(Rich)Sarver;Kevin Tanner;W.S.(Scott)Birk;George Waters;Julian Drew;Gwénola Michaud;Paolo Primiero;Leo Eisner;Rob Jones;David Leslie;Michael John Williams;Jim Govenlock;Richard C.(Rick)Klem;Kazuhiko Tezuka;;水力压裂监测新方法[J];国外测井技术;2007年04期
14 薛炳;张广明;吴恒安;王秀喜;;油井水力压裂的三维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15 连志龙;张劲;吴恒安;王秀喜;薛炳;;水力压裂扩展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11期
16 张林;赵喜民;刘池洋;赵勇;李志航;王昌龄;;沉积作用对水力压裂裂缝缝长的限制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年02期
17 张洪新;冯胜利;修书志;;水力压裂裂缝转向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2期
18 杜冰鑫;陈冀嵋;钱文博;;预测水力压裂和裂缝对工作状态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19 裴润有;蒲春生;吴飞鹏;任正城;高永亮;;胡尖山油田水力压裂效果模糊综合评判模型[J];特种油气藏;2010年02期
20 李连崇;梁正召;李根;马天辉;;水力压裂裂缝穿层及扭转扩展的三维模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若京;;地下能源开发的重要技术——水力压裂[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刘建军;杜广林;薛强;;水力压裂的连续损伤模型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连崇;梁正召;李根;马天辉;;水力压裂裂缝穿层及扭转扩展的三维模拟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传华;陈勉;金衍;;层状介质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闯;刘合;李向阳;吴恒安;;页岩气水平井水力压裂多缝间距优化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杨丽芳;张陈芳;阳国桂;王路伟;;油田水力压裂过程中示踪砂用量计算[A];第三届全国核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文集[C];2012年
7 李家祥;张文泉;;井下水力压裂应力测量[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8 朱礼军;陈勉;金衍;;松软地层水力压裂缝宽预测[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阳国桂;李锦富;;同位素水力压裂示踪用示踪剂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核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文集[C];2012年
10 鄢旭彬;饶少莹;任海龙;王军红;;水力压裂工艺技术的应用[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万春;水力压裂岩体非线性损伤演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2 张广明;水平井水力压裂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李正军;基于最小耗能原理水力压裂裂缝启裂及扩展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王瀚;水力压裂垂直裂缝形态及缝高控制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门晓溪;岩体渗流—损伤耦合及其水力压裂机理数值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6 刘先灵;水力压裂实时监测及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7 连志龙;水力压裂扩展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李贤忠;高压脉动水力压裂增透机理与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9 彪仿俊;水力压裂水平裂缝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徐严波;水平井水力压裂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旭刚;潘二矿水力压裂增透范围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周鹏;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井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3 李勇;特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中的若干计算与裂缝扩展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傅海龙;水力压裂法处置中放废液工程技术应用与系统改进[D];清华大学;2007年
5 李玉伟;水力压裂井井眼围岩损伤力学模型[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6 王晓锋;煤储层水力压裂裂缝展布特征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王珏;基于损伤理论的水力压裂人工裂缝应力场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8 周健;水力压裂诱导钻孔孔壁应变行为演化特征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9 文健;锦150低渗区块整体水力压裂研究与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10 王兴东;应用岩石弹性特性提高宋芳屯油田水力压裂的效果[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蒂芬·科恩 编译 王林;对水力压裂法应该宽容一些[N];中国能源报;2012年
2 卢克·亨特 王林 编译;水力压裂法在东南亚难应用[N];中国能源报;2013年
3 苏珊·布兰特利 安娜·美耶徳夫 刘洋 编译;应正视水力压裂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4 武晓昆 译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法国遭遇“水力压裂”难题[N];中国石化报;2013年
5 王林;乌克兰启动欧洲最大规模水力压裂[N];中国能源报;2013年
6 李慧;欧洲“松绑”水力压裂法禁令[N];中国石化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李慧;水力压裂法挺进深水[N];中国能源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焦旭;2012年全球水力压裂市场增速将放缓[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赵琳琳;页岩气开采秘密浮出水面[N];中国石化报;2012年
10 赵琳琳;探寻风光背后的阴暗[N];中国石化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