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复杂采空区瞬变电磁响应及解释方法研究
【摘要】: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其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性。随着煤矿开采范围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所留下的采空区常有大量的积水,极易造成突水灾害。为了避免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寻求探查此类复杂采空区精确位置及富水性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探查煤矿灾害水源的矿井地球物理方法主要有矿井直流电阻率法和矿井瞬变电磁法,其中矿井瞬变电磁法以其施工便捷、工作效率高和对低阻体反映灵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灾害水源的探查。本文通过对煤系地层中发育的单层低阻采空区、高阻采空区及多层采空区等不同地电模型的瞬变电磁物理模拟实验和正演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复杂采空区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由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可知,高阻围岩中的单层低阻(积水)采空区情况下,瞬变电磁法信号反应灵敏;而高阻(充气)单层采空区情况下,信号反应不灵敏,且探测采空区位置准确性还存在一定误差;多层采空区情况下,两煤层中间层厚度大小与其感应电动势大小成正比关系,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组煤层和下组煤层在含水及不含水等多种复杂情况下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对多层采空复杂区响应结果分析可知,复杂采空区存在的情况下,会对瞬变电磁法探测的分辨率造成不利影响,减弱瞬变电磁法的探测能力。为了克服这种不利影响,须对瞬变电磁解释方法进行针对性改进。基于上述原因在数据解释的同时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算法消除复杂采空区对瞬变电磁精度的影响。针对复杂煤层采空区的屏蔽影响,本文提出了改进阻尼最小二乘法反演方法完成了瞬变电磁数据拟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在利用“烟圈”成像反演得出的电阻率剖面作为阻尼最小二乘反演初始模型的基础上,对实测数据进行晚期视电阻率转化,以晚期视电阻率相对误差作为收敛标准,推导了迭代方程,实现瞬变电磁数据拟合,并提出了阻尼因子修正方法、设定了参数上、下界,在保证收敛良好的情况下,完成了阻尼最小二乘法拟合,使迭代参数达到最大步长,提度和精度高了反演算法的运算速。通过对复杂采空区的的正反演理论的研究,结合煤层复杂采空区探测实例,证明所得结论正确性。验证了改进阻尼最小二乘法拟合的实用性与精确性。进一步表明瞬变电磁法对煤矿复杂采空区的探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
|
|
|
1 |
李贺;李貅;姚伟华;刘文韬;;三维矢量有限元瞬变电磁直接时间域正演[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41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专题42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专题43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C];2015年 |
2 |
武欣;李巨涛;刘丽华;刘富波;方广有;;航空瞬变电磁研发进展[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七)——专题69:利用人工震源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70:地球物理探测前沿技术[C];2017年 |
3 |
刘富波;李巨涛;刘丽华;耿智;张启卯;武欣;方广有;;半航空瞬变电磁系统研制进展[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七)——专题69:利用人工震源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70:地球物理探测前沿技术[C];2017年 |
4 |
任秀艳;殷长春;刘云鹤;蔡晶;;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地空瞬变电磁响应计算[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41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专题42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专题43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C];2015年 |
5 |
李貅;赵越;;航空瞬变电磁合成孔径多尺度信息提取[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1: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专题42: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C];2016年 |
6 |
呼彦朴;嵇艳鞠;;基于虚拟波动场的三维瞬变电磁带地形快速正演[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32: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专题33:盆地动力学与能源[C];2016年 |
7 |
王显祥;底青云;唐静;;电性源瞬变电磁初探[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6年 |
8 |
李貅;戚志鹏;刘银爱;汝亮;吴琼;马炳镇;;航空瞬变电磁合成孔径快速成像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9 |
史渊;肖恒训;;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在煤矿水患探测中的应用[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
10 |
赵希刚;贺建国;赵翠萍;娄汉生;;应用瞬变电磁测量资料分析麻黄泉地区地层结构及沉积环境[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