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生物质能—太阳能联合制冷的适配性研究

周恒涛  
【摘要】:本研究项目是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指导计划项目(编号:2009B480001) 全球能源供应紧张,2006年底世界石油、煤炭的储采比分别为41.0、147.0。中国基本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二位,煤多油(气)少,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温室效应将会最为严重的环球生态灾难,节能减排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措施。对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新型能源的开发是世界今后能源利用的总趋势,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是今后能源科学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主要任务。 主要研究工作: (1)分析研究了小型溴化锂吸收制冷机的效率问题,并从热工计算和实际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并把优化设计思路在加工制冷机的过程实现。对小型制冷机组进行初步实测,效率为0.6,性能满足实验需要 (2)对太阳能集热器进行选择计算,并对集热器工作效率进行动态和静态了测试,效率接近60%,满足试验要求。 (3)在总结数理建模和仿真技术的基础上,对原有复杂系统构成的溴化锂联合吸收制冷系统简化为三个子系统,在不影响目标函数分析的条件下,舍去建筑空调系统,重点研究制冷系统和热源系统匹配关系,大大简化系统分析复杂程度。 (4)针对系统动态过程特性,建立了锅炉系统、制冷系统、集热器简化的基于MATLAB-Simulink动态系统仿真平台的模型,对锅炉模型进行优化修正,提高了仿真计算效率。建立联合工况系统的耦合关联动态仿真系统模型,减少试验工作量。 (5)建立适用对制冷系统经济技术分析的数学模型,进行初步分析。 主要结论 (1)通过对双热源不同连接方式的分析和仿真测试,发现入口温度的变化对太阳能集热器和吸收制冷机效率影响明显。入口温度高升高,太阳能集热器和制冷机组效率降低。串联方式运行的双热源系统,制冷机组出水首先连接太阳能集热器,再连接生物质锅炉是最优方案。 (2)并联工况的分流比例K值增加,有利于提高锅炉效率。分流比例K值减小,有利于提高集热器效率。分析认为K值保持在0.5-0.6比较合适。 (3)串联模式运行下的锅炉的换热效率较高,并联模式下太阳能集热器具有较高的效率。 (4)系统循环水流量增加,各部分传热强化,有利于提高制冷系统效率。 (5)对制冷机、热源、空调用户组成的整体系统存在最大热经济性数值及相应的制冷系数。制冷机必须牺牲一部分制冷系数,才能取得一定的热经济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任吉君,王艳,周荣;鸭儿芹花芽分化动态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林森文;分体式制冷机组的安装与试运行[J];福建农机;2004年03期
3 查放;;尾气制冷技术与渔船尾气制冷机[J];渔业现代化;2006年04期
4 宋国营;BAT与BOC模式的CO_2压缩制冷机组的比较与改进[J];烟草科技;2004年12期
5 鲁墨森;;挂机式自动冷库的研制和应用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12期
6 罗富德;苏建国;谢勇;;制冷机组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改进[J];烟草科技;2006年02期
7 鲁墨森;刘晓辉;鲁荣;;多效冷凝制冷机组研制及其在中小型冷库上的应用[J];落叶果树;2009年06期
8 张家洋;朱凤荣;胡海波;;不同叶面积指数下截留、透流和干流动态过程研究[J];北方园艺;2011年03期
9 仇德庆;杨生;李元侠;刘子文;王玉兰;;应用移动式粮食制冷机低温储粮的研究[J];粮食储藏;1984年02期
10 蔡志伟;制冷机组在蚕种场雄蛾冷藏上的应用[J];蚕桑通报;1999年02期
11 张芸香;韩有志;郭晋平;呼起跃;;华北落叶松二年生苗年生长格局对光照变化的响应[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2 孙智慧;高德;郑大宇;王峰林;;制冷机组发动机隔振仿真分析及机架结构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06期
13 邱木昌;;蚕种冷库制冷机组节能的探索[J];广东蚕业;1995年03期
14 林玉;;与孩子一起成长[J];农家参谋;2007年06期
15 ;渔获物冷却海水保鲜技术要点[J];水产科技情报;1976年02期
16 任祖干;李华;;土生土长的“茶”艺术——漫谈江南茶文化发展的动态过程[J];农业考古;1991年04期
17 刘晓辉;鲁墨森;王淑贞;辛力;张倩;鲁荣;;小型冷库多效冷凝制冷机组的能耗及节能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18 王信理;;在作物干物质积累的动态模拟中如何合理运用Logistic方程[J];中国农业气象;1986年01期
19 雷廷武,张晴雯,赵军;细沟水蚀动态过程的稳定性稀土元素示踪研究[J];水利学报;2004年12期
20 高正钢;孔宪勇;王玉光;杨年华;;简易冷风库越夏储存玉米种子技术[J];种子世界;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飞轮;;谈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A];铁路暖通空调专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衍智;周丹;杜丽丽;;速冻行业用制冷系统研究[A];全国冷冻、冷藏行业制冷安全技术、节能、环保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玉峰;邵宗义;;空调制冷机组的性能及经济性分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乃诚;;浅谈直燃机的现状与发展[A];1997年湖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李彦法;;渔船尾气制冷机在渔船节能环保工作中的作用[A];2007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尹忠毅;沈行德;;铁路机械冷藏车制冷机组的应用分析[A];中国食品冷藏链新设备、新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倪建斌;余晓明;;商用中央空调系统现场运行分析与试验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孟长再;王文新;刘继萍;;某酒店空调系统运行调试中三个问题的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9 江爱朋;陈红;王春林;;基于非线性规划和混合求导的动态过程系统优化方法[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高峰;;螺杆压缩制冷机组的噪声治理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恒涛;生物质能—太阳能联合制冷的适配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慧凡;太阳能喷射/电压缩联合制冷系统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郭喜燕;火电机组动态过程性能在线监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4 李因武;土壤/推土板界面粘附系统的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李志生;制冷机组故障检测与诊断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康慧芳;高频行驻波型热驱动热声制冷机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9年
7 夏欣;基于电阻率测量的海床蚀积过程原位监测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刘延勇;基于无创伤逐拍动脉血压测量技术的倾斜实验系统[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9 洪晓丽;仁:作为道德本体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徐晓虹;脑缺血损伤动态过程的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丽花;毛细驱动太阳能喷射压缩联合制冷系统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晓辉;多效冷凝制冷机组的冷凝机理与工况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3 区志江;蒸发式冷凝制冷机组节能研究及其在机房空调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袁喻华;多台制冷机组控制系统研究及优化[D];中南大学;2010年
5 徐永峰;氨水吸收式功冷并供循环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蒋正坤;小型制冷机组盘管式降膜蒸发器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郑剑娇;分布式供能中的吸收式制冷机变工况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8 范拓源;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徐俐;基于BP网络的动态定量称重控制系统的算法研究和设计[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徐长红;采用溴化锂溶液的先进蓄能空调/供热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谭杨正莲;卫生部部长陈竺:医改是个动态过程[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王赞江;炎症的过程[N];东方城乡报;2006年
3 杜志才;企业和谐是个动态过程[N];台州日报;2007年
4 赵强;以娱乐的名义[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杨超苏;打破定式思维提倡“没有第一”的教育观念[N];锦州日报;2007年
6 记者 孙锦;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过程[N];深圳特区报;2009年
7 郭阳 蔡正华;点点滴滴总关“勤”[N];人民武警;2009年
8 沈阳军区司令部办公室 隗铁军;抓安全贵在用心[N];解放军报;2007年
9 邢小萍;长安铃木的SOA之路[N];网络世界;2008年
10 常言;班组安全管理是个动态过程[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