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蜂蜜罐’枣上胚轴和子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Bt基因的转化
【摘要】:枣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具有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点,并且枣树果实营养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枣树杂交育种由于工作量大、育种周期长,极大地限制了枣树的栽培发展,与此同时,枣尺蠖、枣粘虫、枣桃小食心虫、黄刺蛾等常见害虫也极大地制约了枣树的生产栽培。枣树虫害研究的需求,随着枣树种植面积的一步步扩大,枣树虫害一步步地蔓延和加重,也在慢慢地扩大和延伸。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尤其是植物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为枣树定向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而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快速培育枣树抗虫新种质提供了可能。本试验以‘蜂蜜罐’枣胚培苗上胚轴和子叶为试验材料,进行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GUS瞬时表达率,研究了不同的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和侵染方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优化了农杆菌介导上胚轴和子叶的遗传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以‘蜂蜜罐’枣上胚轴、子叶和叶片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Bt基因的转化研究,为遗传转化培育抗虫新种质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外植体Kan敏感性试验以上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探究了不同浓度Kan对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 Kan为抑制上胚轴和子叶再生的最适浓度。2.上胚轴和子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通过比较GUS瞬时表达率,确定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和侵染方式的最适处理。结果表明,以上胚轴为外植体时,菌液浓度OD600为0.5,采用真空辅助侵染10 min,共培养培养基添加20 mg/L乙酰丁香酮,共培养3 d后GUS瞬时表达率最高,为最佳转化体系;以子叶为外植体,预培养3 d,菌液浓度OD600为0.5,采用真空辅助侵染10 min,共培养培养基添加10 mg/L乙酰丁香酮,共培养3 d后GUS瞬时表达率最高,为最佳遗传转化体系。3.农杆菌介导‘蜂蜜罐’枣不同外植体Bt基因的转化分别以上胚轴、子叶和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Bt基因遗传转化,对三种外植体获得的抗性芽进行PCR检测,共获得21株经PCR检测为阳性的植株,并对三种外植体的转化率进行了比较。
|
|
|
|
1 |
韩美丽,陆荣生,唐玉贵,张英,黄华艳;枳壳上胚轴转化系统建立研究初报[J];广西林业科学;1998年04期 |
2 |
黄家权,邬志荣,孙中海;影响椪柑上胚轴再生不定芽的几个生理因素[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年01期 |
3 |
万才淦;桦叶荚蒾种子的休眠和催芽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85年02期 |
4 |
佐藤亨
,森格良
,齐藤明
,陈佩钦;用麻栎萌芽的上胚轴片再生幼小植株[J];江苏林业科技;1992年03期 |
5 |
谭保才,文江祁,梁厚果;切除上胚轴对绿豆子叶衰老逆转及其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的效应[J];植物生理学报;1993年03期 |
6 |
赵毓橘;绿豆幼苗上胚轴伸长生长与细胞渗透势的相关性[J];植物生理学报;1985年04期 |
7 |
吴登如,赵毓橘;表油菜素内酯对绿豆上胚轴核酸代谢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93年01期 |
8 |
阳立恒;郝秀英;曲延英;;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棉花上胚轴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
9 |
鲁旭东;刘华英;萧浪涛;;椪柑上胚轴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10期 |
10 |
刘淑敏;;牡丹“古班同春”组培初报[J];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07期 |
11 |
徐正华,刘国屏;蚕豆和绿豆上胚轴切段培养成苗(简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
12 |
李文亮;;杧果塑料袋苗上胚轴嫁接试验[J];中国果树;1993年04期 |
13 |
K.Aravindakshan;黄财成;;腰果上胚轴嫁接研究[J];热带作物译丛;1987年06期 |
14 |
李忠岐,佘小平;草酸对绿豆上胚轴插条生根和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年03期 |
15 |
D.P.Sanke;黄财城;;季节和砧木年龄对腰果上胚轴嫁接成活的影响[J];热带作物译丛;1987年05期 |
16 |
吴火和;四川桤木上胚轴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J];福建林业科技;2003年03期 |
17 |
韩美丽,陆荣生,杜晓莉;沙田柚上胚轴离体培养影响因素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4年05期 |
18 |
U·Chakrabarti;陈俊学;;嫁接时间及接穗品种与种类对芒果上胚轴嫁接成活的影响[J];热带作物译丛;1985年06期 |
19 |
韩美丽,吴耀军,陆荣生;外界因子对沙田柚上胚轴不定芽发生影响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4年02期 |
20 |
吴登如,赵毓橘;表油菜素内酯对绿豆上胚轴内源IAA及其氧化酶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9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