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城沙雷菌A21-4对辣椒诱导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摘要】:Serratia plymuthica A21-4是辣椒疫病生防菌。A21-4产生大环内酯类抗生物质,对辣椒疫霉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抗生作用;A21-4对辣椒疫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同时具有诱导植物系统抗性效果,即在植物根部处理A21-4,在空间隔离的叶部却表现对病原菌侵染的抗性。为了进一步确认A21-4的诱导抗性效果,并探讨其诱导抗性机制,本研究探讨了A21-4对辣椒体内防卫相关酶和PR蛋白的影响、A21-4诱导辣椒产生ISR的信号传导途径及A21-4促生长作用、A21-4促生相关活性等,为新型广谱性生物农药的开发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空间隔离接种试验测定A21-4的诱导抗效果。结果,A21-4能诱辣椒抗疫病,病斑抑制率达到了75.33%;A21-4诱导黄瓜抗白粉病的效果达到63.64%,离体在黄瓜叶片接种灰霉病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78%。而且A21-4处理后第7d诱导辣椒抗辣椒疫病效果最好。2、分析A21-4对辣椒体内防御相关酶的影响,结果,A21-4均显著提高辣椒体内POD、PAL、PPO和SOD活性,提高活性峰值各57.14%、46.77%、64.16%和35.99%。并初步推测PAL酶和POD酶与A21-4诱导抗性具有密切关系。辣椒疫霉和A21-4同时处理能更加显著诱导辣椒体内POD酶、PAL酶和PPO酶活性。3、分析A21-4对辣椒体内抗病蛋白的影响,结果,A21-4能显著提高辣椒体内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提高活性峰值各为76.66%和276.05%。另外,采用RT-PCR和Real-time PCR分析结果A21-4能够诱导辣椒体内几丁质酶基因CaChi和PR4基因的超量表达,显著增加其表达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4倍和32倍。4、采用RT-PCR和Real-time PCR测定A21-4诱导抗性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A21-4可诱导总调控基因NPR1超量表达以及诱导SA信号传导途径中关键防卫相关基因PR1的表达。同时,A21-4诱导的JA/ET信号传导途径调节基因PDF1.2表达量较低,但与对照相比,表达量有一定程度提高。表明A21-4诱导辣椒对辣椒疫病的系统抗性是通过SA信号传导途径实现的,可能存在SA信号传导途径与JA/ET信号传导途径间的协同表达,需要进一步研究。5、A21-4对辣椒等作物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A21-4浸根处理后,能显著促进辣椒、黄瓜和番茄苗期的生长。并初步测定A21-4菌株的促生相关活性,结果,A21-4能分解无机磷、有机磷、纤维素和几丁质,能分泌吲哚乙酸和嗜铁素。A21-4菌株的这些特性是A21-4促生长机制的重要方面,其详细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
|
|
|
1 |
王守正,李洪连,袁红霞;蔬菜诱导抗性研究现状[J];中国蔬菜;1992年05期 |
2 |
董汉松;植物抗病防卫基因表达调控与诱导抗性遗传的机制[J];植物病理学报;1996年04期 |
3 |
马桂珍;植物真菌性病害诱导抗性研究进展(综述)[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4 |
李艳;高宝嘉;陈连涛;;植物诱导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13年04期 |
5 |
董玉红,高祖明,李升东;不同化学诱导因子对蔬菜炭疽病的诱导抗性效应[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
6 |
李萍;;采用诱导抗性进行作物病害控制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植保导刊;2013年10期 |
7 |
骆桂珍,邹艳华,霍永珍;黄瓜诱导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木质素含量与诱导抗性的关系[J];植物病理学报;1990年01期 |
8 |
王问学,莫建初;树木对昆虫的诱导抗性[J];森林病虫通讯;1998年04期 |
9 |
张鹏翀;胡增辉;沈应柏;;植物诱导抗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
10 |
曾东慧;;生防菌系统诱导果蔬采后抗性的机制及其信号转导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5期 |
11 |
田兆丰;刘伟成;董丹;;诱导抗性预防植物病害的原理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
12 |
刘刚;;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改变植物对线虫的诱导抗性[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7期 |
13 |
李荣林;李珍珍;杨亦扬;黎星辉;孔云龙;黄东华;;以诱导抗性为基础的茶树病虫害控制新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
14 |
吴霞,张一宾;作物抗御病害的新技术——由微生物诱导作物全株抗性[J];现代农药;2002年04期 |
15 |
王万能;全学军;肖崇刚;;植物诱导抗性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
16 |
刘骏,蒋士君,谈文;烟草对花叶病毒诱导抗性及其遗传传递效应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3年04期 |
17 |
郭桢,胡小平,杨之为,李振岐;弱毒菌株尤Ⅱ对小麦条锈病的诱导抗性 Ⅱ.诱导抗性的病生理变化观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18 |
葛少林,程新胜,薛泽春,杨丽文;烟草诱导抗性的研究进展[J];烟草科技;2005年06期 |
19 |
班兆军;李莉;李喜宏;郭红莲;;隐球酵母对长枣果实的生防效果及诱导抗性[J];植物保护;2009年03期 |
20 |
胡东维,李振岐,康振生;白粉病菌初生芽管对小麦诱导抗性的细胞学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