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河南省棉花生产潜力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及河南省农业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为基础,采用机制法,通
过对光、温、水、土和社会因子逐级衰减,以县为单位具体计算了河南省棉花生产潜力。将
计算结果与现实棉花单产比较分析,确定了河南省棉花生产潜力开发优势区。最后在综合分
析单产潜力、潜力系数、总产潜力和开发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不同棉区的棉花优质高
产发展对策。结果表明:
(1)河南省棉花的光合生产潜力在8130-9950 kg·hm~-2之间,由北向南潜力值逐步减小。
表明光照条件由南向北逐步增强,但光照条件均能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
(2)河南省棉花光温生产潜力为4020-6220 kg·hm~-2,总体而言,光温生产潜力的分布
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
(3)河南省棉花的气候生产潜力在650-5300kg·hm~-2之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4)河南省棉花土地生产潜力,也就是自然条件下棉花的生产潜力在160-3920kg·hm~-2
之间。不同地区潜力值差别较大,最大值出现在舞阳县、确山县、临颍县、内黄县等地,表
明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最小值出现在淅川县、叶县、汝阳县、新蔡
县等地,表明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与棉花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差别较大。
(5)河南省棉花社会生产潜力值在652-2116kg·hm~-2之间,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分布,与
自然生产潜力的分布有一定差异。不同县市的经济条件不同,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
不同,植棉的技术水平不同,使自然资源的发挥也有区别。
(6)潜力开发优势区域分布为:豫东地区的周口市、开封市、商丘市,豫北地区的濮阳
市以及新乡的封丘县、长恒县等,南阳盆地的唐河县、方城县等地区棉花生产潜力开发优势
较高,属一二级生产潜力开发优势区:豫西大部、豫中部分地区潜力开发优势多为四、五级,
一般不适宜发展棉花;其它地区居中。
(7)不同地区棉花生产的发展对策为:豫北棉区应注重有效的灌溉设施,同时可以适当
扩大种植面积;豫东棉区在有较大种植面积的条件下,继续增加科技投入,使单产水平再上
一个新台阶;南阳地区应注重农田基本建设,做到灌排配套。培育并种植耐湿热的品种配方
施肥,培肥土壤,改善土壤质地,同时加大植棉的科技投入;豫中地区棉花发展对策同豫东
棉区,同时可适当扩大棉花种植面积;豫西和豫南地区不宜发展棉花。
本文对指导河南省棉花生产布局、结构调整、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
义,为区域棉花生产的管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
|
|
|
1 |
康麟书;棉花生产“三个转向”的现状与设想[J];中国棉花;1986年05期 |
2 |
万经中;;尊重自然规律 让敦煌放手发展棉花生产[J];甘肃农业科技;1980年06期 |
3 |
易继森,胡杰;试论荆州地区棉花生产的潜力[J];中国棉花;1987年06期 |
4 |
王建勋;庞新安;伍维模;胡云喜;;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种植气候生产潜力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6年04期 |
5 |
朱少青;李业强;;提高棉花移栽质量的技术关键及注意事项[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5期 |
6 |
程乾生;;关中气候与棉花生产[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
7 |
王秀珍,王人潮;基于GIS的浙江省水稻产量空间变化特征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年03期 |
8 |
卢剑波,王兆骞;GIS支持下的青石山小流域农业生态信息系统(QWAEIS)及其应用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0年05期 |
9 |
严泰来,吴平;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带时间维GIS的一种数据模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10 |
薛亮,马海州,曹广超,沙占江,欧立业;GIS技术在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方面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为例[J];生态环境;2003年04期 |
11 |
陈云从;;棉花的整枝[J];浙江农业科学;1961年06期 |
12 |
张朝斌;;棉花的“五分”和收摘[J];农业科技通讯;1978年10期 |
13 |
潘永桐,李金连;棉花看苗诊断技术的简化运用[J];中国棉花;1986年02期 |
14 |
李俊尧;;试论我省棉花生产中几个基本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1987年04期 |
15 |
杨新民;余行简;强学杰;;南阳盆地棉花生产障碍因素及高效益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88年10期 |
16 |
陈德令,魏思臣;棉花适度规模经营的有益尝试[J];中国棉花;1991年03期 |
17 |
简火仔;;对发展我市棉花生产的几点建议[J];江西棉花;1991年01期 |
18 |
高安县委农工部《棉花问题》课题组;;困扰棉花生产的深层原因及对策——高安县棉花生产发展的调查[J];江西棉花;1991年03期 |
19 |
王贺军;王贵生;阚青松;张维生;;河北省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1992年03期 |
20 |
常原飞,马圣安,武红敢,乔彦友;基于GIS的安徽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管理信息系统[J];林业资源管理;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