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株YB024对小麦全蚀病生物防治机制研究
【摘要】:利用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13株生防菌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3株生防菌对小麦全蚀病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生防放线菌主要以抗生作用为主,其中S037抑菌带最宽,为0.98cm,其抑菌率也较高为60.37%;其次为YB024,抑菌带为0.88cm;细菌则兼具竞争和抗生作用,其中B22菌株抑菌带为0.44cm,抑菌率为59.15%;生防真菌木霉菌T4菌株主要是竞争作用和寄生作用,抑菌率达到63.41%。
对13株生防菌的防病效果进行盆栽和田间小区防效试验。盆栽试验结果发现,各种生防菌中,放线菌YB024菌株的防效最高,达到58.92%,高于对照药剂立克秀的效果(53.94%),但低于对照药剂全蚀净的效果(65.4%);其次为木霉菌T4菌株,其防效达到49.45%,显著低于对照药剂全蚀净和立克秀的防效,但与YB024的防效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EM3、S89等生防菌的防效显著低于放线菌YB024和真菌T4菌株的防效,分别只有43.17%和38.87%。田间小区白穗率调查结果表明,在13株生防菌处理中,经生防菌YB024菌株处理的小麦,其白穗率最低为27.9%,防治效果也最好为57.67%,这与盆栽防效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其次为生防细菌B22菌株,其防治效果为52.59%。研究结果表明放线菌株YB024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对小麦全蚀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生防菌株。
不同生防菌株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盆栽试验中,施用生防菌后对小麦的出苗率、鲜重和其株高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小麦播种7天后,S024菌株处理后出苗率最高,为76.25%;对小麦鲜重的促生作用最强的是生防细菌EM3菌株和G21-33菌株,其平均鲜重分别为0.729g/和0.707g/株,显著高于清水对照,;生防细菌G21-33对小麦株高的促生作用最强的,其株高为32.42cm,显著高于清水对照。
对生防放线菌菌株YB024的防病机制进行了研究。对不同量YB024无菌体发酵滤液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发酵滤液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YB024无菌体发酵滤液滤液剂量增多,抑菌作用逐渐增强。表明放线菌菌株YB024能产生对小麦全蚀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物质。
试验结果表明,生防放线菌株YB024处理后,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优势种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小麦的生育过程中,苗期经生防菌株YB024处理的根际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低于对照,而拔节返青期和成株期的数量均高于对照;细菌在整个生育期中的数量都高于对照;在小麦的苗期、拔节返青期和成株期经生防菌株YB024处理的根表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高于对照,在小麦的生长发育期,小麦根际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基本成增多趋势。不同处理小麦根际分离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种数和优势种有着一定的差异,YB024处理真菌优势种主要为Penicillium janthinellum、Cladosporium herbarum和Trichoderma viride,YB024处理细菌优势种主要为Pseudomonas sp.1和Bacillus sp.1,YB024处理放线菌优势种主要为Streptomyces sp.1和Streptomyces sp.6,这种差异可能是放线菌YB024对小麦全蚀病具有较高防
|
|
|
|
1 |
刘社霞;马琳;宋玉梅;刘汝镇;;阿米西达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
2 |
宋喜梅;;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症状、规律与防治措施[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
3 |
邢彩云;胡锐;李延伦;李丽霞;杨爱华;;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研究[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
4 |
马国岭;薛伟伟;张玉红;陈光;;漯河市小麦全蚀病防控与综合治理技术[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
5 |
卢素华;吴新会;刘永宁;李景红;;小麦全蚀病在我县的发生防治现状及防治思路[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
6 |
蔡聪;李延伦;杨爱华;;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研究[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
7 |
彭于发;张中鸽;黄大昉;陈彩层;张杰;张克诚;王开梅;张玉勋;;荧光假单胞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研究[A];“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选[C];1995年 |
8 |
袁天祥;王建敏;;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
9 |
韩世平;刘辉志;马巍;曹喜正;曹海昌;;河南省小麦全蚀病防控示范试验研究报告[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
10 |
彭于发;张中鸽;黄大昉;陈彩层;张杰;;荧光假单胞菌体内遗传工程菌提高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英文)[A];“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选[C];199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