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干旱胁迫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的研究

黄卫安  
【摘要】: 对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进行三种不同程度的干旱处理:对照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8.23%)、干旱1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7.55%)和干旱2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7.41%)。分别取各处理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及根状茎、地上茎和叶配制成0.08g干重/mL的水浸提液,并测量其中酚类化感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不论是根及根状茎、地上茎还是叶,它们里面酚类物质的含量都呈现出干旱1组>干旱2组>对照组的规律,其中根及根状茎对干旱最为敏感(在根及根状茎中,对照组的OD值只有0.843,是干旱2组的58.22%,而只有干旱1组的41.84%)。说明干旱胁迫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各个器官中酚类化感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但重度的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7.41%)反而使加拿大一枝黄花各个器官中酚类物质的增加量下降。 分别配制出各处理组的0.08g/mL、0.04g/mL、0.02g/mL加拿大一枝黄花各器官部位的水浸提液,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Rupr.)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受试植物,观察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并测量相应生理指标以检测不同干旱处理组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各器官部位的化感活性,结果表明: (1)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不同器官部位对于不同的干旱处理所表现出来的对三种受试植物的化感活性是不一致的。对于根及根状茎来说,其浸提液对受试植物的化感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对照组>干旱1组>干旱2组。对于地上茎来说,其浸提液对受试植物的化感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干旱1组>干旱2组>对照组;对于叶来说,其浸提液对受试植物的化感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干旱1组>对照组>干旱2组。 (2)同一处理组,相同浓度条件下,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不同器官部位所表现出来的对受试植物的化感活性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叶表现出的化感活性要强于地上茎和根及根状茎。较高浓度的叶浸提液可以强烈抑制受试植物种子的发芽势,对受试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受试植物幼苗的苗高及叶绿素a的含量和叶绿素总量也有较强的抑制降低作用。 (3)同一处理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同一器官部位所表现出来的对受试植物的化感活性与浸提液的浓度有关。一般来说,浸提液浓度越高,对受试植物的化感活性也越强。 (4)无论是哪一处理组,无论是在哪一浓度条件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各器官部位的浸提液对受试植物幼苗都有一定的致畸作用。萝卜和大白菜畸形苗的表现为:根丧失向地性竖直向上生长,茎丧失背地性向下生长,结果出现了“倒立”生长的现象。小麦畸形苗的表现为:根不能水平平铺在滤纸上生长,而是根基部的大部分向上生长而脱离滤纸,只有根尖部分与滤纸接触,结果出现了“站立”生长的现象。 (5)对照组的根及根状茎浸提液所表现出来的对受试植物的化感活性要大大强于干旱1组和干旱2组,尤其是在对受试植物苗高和畸形苗的影响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阎飞,韩丽梅,杨振明;论大豆连作障碍中有关化感作用(Allelopathy)研究的若干问题[J];大豆科学;2000年03期
2 董朝霞,沈益新;植物化感作用在饲草生产中的应用前景[J];草业科学;2002年01期
3 何华勤,林文雄,董章杭,郭玉春,沈荔花,梁义元,陈芳育,梁康迳;水稻对受体植物化感作用的遗传生态学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12期
4 邵华,彭少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化感作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年03期
5 朱晓红,王朋,梁文举,姜勇,臧树良;苜蓿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4年03期
6 何军,王三根,丁伟;青蒿浸提物对小麦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徐正浩,何勇,诸常青,俞谷松;化感作用水稻对无芒稗及相关田间杂草的抑制作用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4期
8 杨期和;叶万辉;廖富林;尹小娟;;植物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5年12期
9 刘迎;王金信;李浙江;董晓雯;隋标峰;;植物化感作用在农田杂草防除中的应用[J];杂草科学;2005年04期
10 江贵波;曾任森;;化感物质及其收集方法综述[J];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11 杨斌;董俊德;吴军;张偲;王友绍;王汉奎;龙丽娟;;浮游植物的化感作用[J];生态学报;2007年04期
12 罗侠;;化感作用的机制及化感物质的开发应用[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3 王宏生;;利用化感物质防除杂草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杂草科学;2007年04期
14 孙墨珑;宋湛谦;方桂珍;;核桃楸外果皮提取物的化感作用及成分分析(英文)[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8年03期
15 乐美旺;肖运萍;饶月亮;颜小文;周红英;;芝麻化感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08年04期
16 彭婧;薛书浩;;大蒜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J];吉林农业;2010年10期
17 聂林红;戴全厚;杜文军;;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1年01期
18 刘彬彬,胥耀平,高锦明,刘亚敏;核桃叶石油醚提取物化感作用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9 王倩;孙会军;孙令强;;化感物质及作用机理[J];中国蔬菜;2005年S1期
20 卫新菊;;小麦化感作用及其应用[J];小麦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起;韩晓增;;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化感效应[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明;周晓燕;卢展宏;李玲梅;;广金钱草营养体的化感作用[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董小艳;程智慧;;百合根系分泌物对几种观赏植物的化感作用[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董立尧;李俊;徐衡;;前茬作物残体对后茬杂草的化感作用研究[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曲波;王承旭;陈旭辉;翟强;;刺萼龙葵种子提取物对白菜种子及幼苗化感作用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6 沈慧敏;;天然草地有毒植物黄花棘豆化感作用机理研究[A];中国第五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沈硕;王舰;;植物与微生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在植物病害控制中的作用[A];中国第五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曾任森;骆世明;;化感作用研究动态和对我国化感作用学科发展的几点建议[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9 戴进用;朱朝华;胡坚;高源;郑伟丽;徐启森;;热区小飞蓬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10 林文雄;董章杭;梁康迳;何华勤;郭玉春;梁义元;陈芳育;;水稻化感作用发育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梅;外源亚精胺对干旱胁迫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幼苗的缓解效应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姬谦龙;不同基因型美国黑核桃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3 邱宗波;激光对干旱胁迫小麦幼苗的防护和修复效应及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李清明;温室黄瓜(Cucumis sativus L.)对干旱胁迫与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与适应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赵美荣;扩展蛋白与植物激素调节的干旱胁迫下小麦细胞生长的关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朱维琴;矿质、有机氮营养对水稻(Oryza sativa L.)抗旱生理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茹桃勤;刺槐无性系水分利用效率和适应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杨莉;加拿大蓬化感作用及抑菌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税军峰;柳枝稷化感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10 李茜;渭北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核桃化感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卫安;干旱胁迫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黄磊;化感水稻抑草作用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3 朱海影;水稻内生真菌与其化感作用相关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4 冯娜;瑞香狼毒叶化感作用及其植物源农药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广瑞;马蔺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波;西芹干根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沈荔花;低磷胁迫下水稻化感作用特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8 刘彬彬;核桃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杜玲;几个植物种对杉木的化感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10 朱晶晶;草坪杂草发生分布规律及其综合防除体系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邹淑玲 通讯员 詹文理;发掘植物化感潜力 发挥神奇化感作用[N];广东科技报;2004年
2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肖悦岩;生物间是相生相克关系[N];农资导报;2011年
3 山东省济宁市农业局 李生林 葛智锋 宋秀青;水稻干旱胁迫耐受性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赵军营 孔媛;果树分根区灌溉技术原理及其发展前景[N];河南科技报;2006年
5 赵杨景;药用植物栽培不可忽视植物化感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6 访谈嘉宾 周芸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将抗旱进行到底[N];中国水利报;2007年
7 杨少俊 武俊杰;浅说作物限额灌溉[N];陕西科技报;2006年
8 张吉献;高羊茅草坪的栽植管理[N];中国花卉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林菲;科技创新要在十大领域突破[N];农民日报;2001年
10 支勇平记者 张哲浩;一项沙生灌木林营造技术试验成功[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