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评价及省际比较
【摘要】:
科技综合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众多专家学者对于科技综合实力评价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而对于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评价研究则起步较晚,目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基于上述状况,本文在借鉴已有的中外研究成果基础上,专门对农业科技综合实力作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河南省18个市级区域以及我国30个省级区域的农业科技综合实力分别进行评价。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针对当前农业科技现状,提出了评价的理论基础,对构成农业科技综合实力主要成分及其影响因素做出客观的解释和理论概括,即着眼于“实际上是什么”的分析,并从农业发展的要求出发,参考以往相关资料,结合专家咨询法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即对农业科技综合实力“应该是什么”给出专家的价值判断;其次,运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以及其所属18个市级区域、我国30个省级区域进行实证研究,对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排序,并运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对各市聚类研究,根据其聚类系数将18个市归为强、一般、弱三类,以验证综合评价结果;最后分别对河南省18个市级区域、13个省级区域用DEA方法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对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进行深层次分析。
综合三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农业科技综合实力的排序与经济实力有较强的关联,区域间的差距是明显的,需要加大对于科技基础薄弱、市场欠发达地区的支持,要使资金投入向这些地方倾斜,促进技术市场发育,加大政策扶持。从投入产出效率看,排名居于前列、归于强类的部分区域存在着投入冗余现象,如人员、资金冗余;另外还有一些区域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现象同时存在,如技术市场成交额、授权专利数明显较低,说明了多数区域在微观层次缺乏活力,这就需要调整投入结构,提高产出效率,加大自主创新,争取在较高的技术水平上实现投入产出效益最佳。同时也说明“重论文轻专利”“重理论轻实践”现象非常普遍,这与政策激励不到位、科技政策导向不明确有较大的关系。必须采取措施鼓励创新,提高专利的产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