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植酸酶基因乳酸菌对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摘要】:
为了解决微生态制剂和植酸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把植酸酶基因转入到乳酸杆菌中,这种转基因乳酸杆菌在动物食入后,在胃肠道中大量繁殖的同时,可分泌大量的植酸酶。使其具有植酸酶和益生菌的双重功效,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主要结果如下:
(1)转植酸酶基因乳酸杆菌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饲养试验选用60日龄的三元杂交(杜×长×皮)仔猪56头,随机分成A、B、C、D、E、F、G7个组,分别为对照组、金霉素组(500mg/kg)、溶菌酶组(500mg/kg)、基础日粮中去除20%的磷酸氢钙+转植酸酶基因包埋乳酸菌(500mg/kg)、基础日粮中去除20%的磷酸氢钙+天然包埋乳酸菌(500mg/kg)、基础日粮中去除40%的磷酸氢钙+转植酸酶基因包埋乳酸菌(500mg/kg)、基础日粮中去除40%的磷酸氢钙+植酸酶(500mg/kg)组。70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7个组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D组与B组各项生产指标相当,其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分别比A组提高10.6%和8.7%,且优于C和G组(P>0.05)。同时D组的腹泻率分别比A和B组降低48.0%(P<0.01)和32.8%(P<0.05),特别是在利用大肠杆菌做攻毒试验中,D组具有较强的抑菌促生产作用(P<0.05)。当基础日粮中去除40%的磷酸氢钙后,其生产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均差异不显著。
(2)转植酸酶基因乳酸杆菌对猪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转植酸酶基因包埋乳酸杆菌试验组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比空白组、抗生素、未转植酸酶基因包埋乳酸杆菌和植酸酶试验组分别提高了13.38%(P>0.05)、6.95%(P>0.05)、40.72%(P<0.01)和18.59%(P<0.05);添加转植酸酶基因包埋乳酸杆菌试验组钙的消化率比空白组、抗生素、未转植酸酶基因包埋乳酸杆菌、植酸酶试验组分别提高了29.77%(P<0.01)、40.77%(P<0.01)、95.31%(P<0.01)、23.32%(P<0.05);添加转植酸酶基因包埋乳酸杆菌试验组磷的消化率比空白组、抗生素、未转植酸酶基因包埋乳酸杆菌、植酸酶试验组分别提高了30.39%(P<0.01)、18.45%(P<0.05)、64.90%(P<0.01)、22.24%(P<0.05)。
另外,试验结果还表明,仔猪对添加转植酸酶基因包埋乳酸杆菌后其粗脂肪和干物质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E、F和G号料(P<0.01):D、E、F和G组粪便的pH值较A、B、C组偏低,粪便中氨氮含量则相对较高。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转植酸酶基因包埋乳酸杆菌能提高仔猪对粗蛋白质、粗脂肪、干物质、钙和磷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还使粪便的pH值降低,而使氨氮含量提高(P<0.05),并对胃肠道内环境的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转植酸酶基因乳酸杆菌对猪血清学分析:血清学分析表明,D组能够显著提高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P<0.05),而对其它血清学指标无显著性影响。其血清中磷的含量分别比A和F组提高10.5%和7.3%,但均差异不显著。
综合结果表明,在猪的基础日粮中去除20%的磷酸氢钙并添加转植酸酶基因包埋乳酸菌(500mg/kg)具有替代抗生素和植酸酶的双重功能,使仔猪的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和抗病能力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具有降低磷的排放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将是一种新型和理想型的饲料添加剂。
|
|
|
|
1 |
李清艳;翟向和;仝军;史书军;;中药添加剂“增重灵”对猪生长性能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12期 |
2 |
余东游;姜秋水;金小军;;二丁酰环腺苷酸对猪生长性能与胴体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8期 |
3 |
明再勉
,刘永行
,Elwyn Miller;提高饲粮锌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饲料广角;1994年03期 |
4 |
李剑豪,容巨豪;“益康-XP”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1997年01期 |
5 |
鲍英慧,李晓珍;“宝肠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饲料广角;2004年06期 |
6 |
张石蕊,易学武,罗先志,魏文贵,李湘;富钾矿物添加剂对猪生长性能及相关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J];饲料广角;2005年07期 |
7 |
怀明燕,许梓荣;甜菜碱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1999年20期 |
8 |
郭福有,张健騑,魏平华,孔德胜,张坚,刘经德;3种中猪预混料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0年03期 |
9 |
J.A.Jendza;赵海燕;;大肠杆菌植酸酶对饲喂缺磷日粮的仔猪、生长猪和育肥猪生长性能的改进效果[J];中国畜牧兽医;2006年05期 |
10 |
李吕木;低蛋白日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1998年19期 |
11 |
金光明,王寿存;无鱼粉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1999年10期 |
12 |
鞠继光;微量元素有机螯合物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1年01期 |
13 |
张艳;日粮中3-甲基吡啶铬、能量水平及能量来源对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2年06期 |
14 |
李学军;朱良;;茶籽多糖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广东饲料;2010年07期 |
15 |
王琤韡;王仁华;刘晓兰;;小麦DDGS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消化率的影响[J];饲料广角;2011年15期 |
16 |
熊文中,吴德,杨凤,周安国;生长激素对猪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1999年01期 |
17 |
张曦,戴志明,陈克嶙,陈泉,余长林,李勇能,郭荣富;生长育肥猪可消化赖氨酸适宜需要量试验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8 |
李洪龙;官丽辉;孙明梅;胡爽;;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年01期 |
19 |
李梦云;陈代文;张克英;;肌糖原含量与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间的关系[J];中国畜牧杂志;2008年01期 |
20 |
张静波;马文强;汪以真;刘建新;冯杰;;N-甲基-D-天冬氨酸对猪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动态分泌模式及特征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