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紧实胁迫对玉米根土系统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
本文于2007-2009年在不同类型土壤(原状潮土、砂姜黑土和黄褐土)上采用桶栽(盆栽)和大田等种植方式,系统研究了紧实胁迫对不同类型土壤上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和生理功能、根显微结构、呼吸代谢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植株养分吸收与分配、氮肥利用效率、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规律,以及土壤耕作措施的调控效应,以期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1、紧实胁迫下根系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发生明显改变,高紧实胁迫下显著降低了玉米单株根长度、根干重、根总表面积和根体积,使根直径增粗;紧实胁迫使根系的生理特性也受到明显影响,高紧实度下根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和根系ATP酶活性下降,单根吸收强度(比吸收表面和比活跃吸收表面)增加,根冠比降低。不同类型土壤对紧实度的反应不同,各指标总趋势表现为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对紧实胁迫的响应以砂姜黑土和黄褐土较为敏感,变幅较大,潮土变幅较小。在玉米生育期间各项指标呈单峰曲线变化,吐丝期达到最大。
2、紧实胁迫下根系基本组织内形成大量溶生型气腔,气腔数量和气腔面积均显著高于正常紧实土壤;紧实胁迫下根的皮层厚度和中柱直径增加,导管数量和导管直径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系皮层薄壁细胞在紧实胁迫下径向长度和横位直径均受到明显制约,与正常土壤对照差异达极显著。不同类型土壤上根横切结构的变化总的表现为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以砂姜黑土和黄褐土对紧实胁迫的响应较为敏感。
紧实胁迫下根系的无氧呼吸代谢功能增强,表现为无氧呼吸关键酶——PDC、LDH、ADH酶活性显著增加,无氧代谢产物乳酸、乙醛和乙醇含量急剧增加,虽然紧实胁迫下无氧呼吸代谢并未像淹水缺氧胁迫下剧烈,但紧实胁迫已表现出明显的缺氧胁迫机制。紧实胁迫下根系的内源激素IAA、GA、ZR含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ABA含量显著增加,且紧实胁迫IAA/ABA、GA/AB、ZR/ABA比值低于正常紧实土壤,而IAA/ZR则高于正常紧实土壤;受土壤紧实胁迫的影响,根系SOD和POD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MDA含量上升。
3、紧实胁迫下单株氮磷钾累积量和器官中的分配量均表现为: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器官中养分分配比例以叶片中的高于茎鞘;各处理后期养分转移率表现为黄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降低土壤紧实度增加了各类土壤上玉米单株和各器官中氮磷钾的累积量,其中黄褐土和砂姜黑土增加幅度较大,潮土增幅较小;随着紧实度的降低,玉米叶片和茎鞘中的氮磷钾转移率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土壤氮肥利用效率与植株吸氮量呈相反变化趋势,表现为潮土小于砂姜黑土和黄褐土,潮土比砂姜黑土和黄褐土氮素表观利用效率分别小3.1%和3.6%;降低土壤容重后总吸氮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明显提高,其中潮土、砂姜黑土和黄褐土的氮素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3%、6.0%和5.4%,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2.59 kg·kg-1、4.28 kg·kg-1和1.87kg·kg-1。
4、在玉米生长季节,土壤微生物碳、氮总量、各层次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熵(MBC/SOC)和MBN/TN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在吐丝期;紧实胁迫下,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变化顺序为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降低土壤紧实度,各处理微生物量碳、氮值升高,以黄褐土和砂姜黑土增幅较大,潮土增幅较小,低紧实度对20-40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氮影响效应比0-20cm更为显著。不同类型土壤MBC/SOC变化顺序为黄褐土略高于潮土和砂姜黑土,而MBN/TN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了各处理的MBC/SOC和MBN/TN值, MBC/SOC以黄褐土和潮土提高幅度较大,砂姜黑土较小,MBN/TN则以黄褐土和砂姜黑土提高幅度大于潮土;微生物C/N比则变化顺序为黄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降低紧实度使微生物C/N比值下降。微生物量碳、氮与有机碳、全N、速效N呈显著正相关,微生物熵与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也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不同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和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裸土上土体呼吸和种植玉米的土壤呼吸峰值分别出现在吐丝后25天和吐丝期,不同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变化依次是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降低土壤紧实度增加了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不同类型土壤以砂姜黑土增幅最为明显;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根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微生物碳、氮、土壤温度、土壤水分。
5、玉米生育期间,3种类型原状土壤上玉米叶面积指数、可溶性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SPAD值从吐丝后14天开始趋于下降,干物质积累呈上升趋势;叶面积指数、株高、茎粗、叶绿素值、干物质量、可溶性糖含量、穗粒数和产量均表现为潮土砂礓黑土黄褐土,且株高、茎粗、穗粒数和产量在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降低土壤紧实度,3种类型土壤上各项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以砂礓黑土和黄褐土较为明显,降低紧实度前后各类土壤的株高、茎粗、产量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紧实度显著影响玉米穗粒数的变化,但对百粒重影响较小。降低土壤紧实度虽然能改善玉米的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状况,缩小各类土壤间的差异,但并不能改变三类土壤上各指标的变化顺序,仍然为T潮土T砂姜黑土T黄褐土。
通过大田土壤深耕或者深耕起垄等耕作措施,有效降低了土壤容重和紧实性,大幅度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尤其对10-20cm和20-30cm土层效果更为显著,两土层平均容重降低10.41%和13.97%,孔隙度增加17.91%和30.51%;降低紧实度使大田玉米穗长平均增加幅度为4.76%-8.63%、穗粒数和产量增加幅度分别6.89%-12.70%和10.35%-16.71%。
|
|
|
|
1 |
杨青华,高尔明,马新明,王玉琴;不同土壤类型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分布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0年01期 |
2 |
吴鹏飞;武伟;刘洪斌;于群英;;不同设施农业土壤中无机磷转化比较——以潮土和砂姜黑土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
3 |
杨青华,高尔明,马新明;不同土壤类型对玉米根系干重变化及其分布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1年05期 |
4 |
郭呈芬;小麦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5 |
赵大贤,季咏梅,曾广凤;淮北地区棉花微肥效应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1996年04期 |
6 |
郭呈芬;宿州市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简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7 |
李贵宝,焦有,孙克刚,王英,高尔民,马新民,郑义,孙笑梅;砂姜黑土的固钾特性和小麦施用钾肥的效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年02期 |
8 |
王天中,赵清友,李令英;砂姜黑土的成土过程及其分类[J];土壤通报;1981年06期 |
9 |
邓留珍,郑文麒;豫南地区土壤中的锌及其利用分区[J];土壤肥料;1983年05期 |
10 |
马新明,高尔明,杨青华,王小纯,姚向高,王丽娟,焦有;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与玉米生长关系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11 |
丁维新;砂姜黑土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微肥增产效应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9年S1期 |
12 |
吴文荣;;砂姜黑土综合治理模式设计与实施[J];安徽农业科学;1983年04期 |
13 |
张子健;张树义;邓自成;张文鼎;城项县砂姜黑土综合治理指挥部、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砂姜黑土课题组;;砂姜黑土花生地膜覆盖高产试验总结[J];河南科技;1985年04期 |
14 |
张鸿程;阴世杰;李安智;;砂姜黑土小麦、油菜施微肥效果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1987年09期 |
15 |
何传龙,闫晓明;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培肥改土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03期 |
16 |
何静安;刘全义;;砂姜黑土小麦施肥试验结果的初步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1983年10期 |
17 |
丁文盘;夏文光;连文楷;;砂姜黑土小麦分蘖消长动态及产量结构[J];河南农业科学;1984年08期 |
18 |
颜廷梅,张喜群,徐琪;稻草对砂姜黑土重组有机碳氮的影响[J];土壤;1993年01期 |
19 |
李卫东,王庆云;砂姜黑土形态特征的观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20 |
马友华,罗孝荣,陈邦本,方明;砂姜黑土植烟后土壤钾变化及施钾对烟草的影响[J];土壤通报;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