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豫中烟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管理分区

张明  
【摘要】:本研究采用网格取样,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技术,对平顶山市郏县吴洞村的烟田进行了20×20m的网格取样。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并制作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图。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主成分的提取,以此为数据源进一步利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土壤管理分区的划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烟区植烟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偏高;有效Fe含量很缺,有效态Mn、Cu、Zn含量适中。除速效钾之外,所有的养分属性均与土壤pH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pH能够提高各养分的含量及有效性;碱解氮与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锰和有效铜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关系密切,表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提高其它养分的含量有促进作用。 (2)通过对46个土样的养分的半方差分析表明,各养分空间变异均存在半方差结构,土壤pH、速效磷的块金值/基台值[C0/C0+C]为22.9%和23.7%,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说明空间变异主要是由母质、地形、成土过程、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素引起;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块金值/基台值[C0/C0+C]为29.5%和30.9%,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在研究区域上由施肥、作物、管理水平等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占较大比重。土壤有效铁、锰、铜、锌的块金值/基台值[C0/C0+C]分别为43.4%、31.2%、32.2%和48.5%,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有效锰和有效铜的块金值/基台值[C0/C0+C]分别为31.2%和32.2%,说明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中结构性因素所占的比例较大;影响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空间分布的总变异中,有随机性因素引起的变异和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变异所占的比例差别不大,说明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在二者空间分布中影响相当。 (3)烟草适宜的pH范围为5.5~6.5,研究区域土壤pH值处于偏高水平。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呈现出很强的相似性分布趋势,相对较高的含量基本分布在西南部,而中部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生产优质烟叶最适宜的土壤碱解氮为25~45 mg kg-1,比较有利于氮素的调控。速效磷的空间格局以团块状分布为主,表明速效磷除受pH和有机质影响外,人为因素等随机因素对其影响也较大。研究区土壤速效P含量在8. 42~9.78 mg·kg-1的面积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速效P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和中部。研究区土壤速效K含量在146.36~161.61 mg·kg-1的面积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西部地区,含量为118.03~146.36 mg·kg-1的为其次,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8%,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和中部。 (4)植烟土壤有效态Fe、Mn、Cu、Zn含量的空间布局插值图,土壤有效态Fe含量总体呈现南低北高的分布趋势,有效态铁含量空间分布比较均一与上图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土壤有效态Mn含量的分布规律与有效态铁呈现的趋势相反,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有效态铜、锌含量的分布情况较为相近,均表现为:东南部和西北部偏低,南部和北部高的趋势。由于土壤有效态Mn、Cu和Zn含量适中因而,应适当控制这些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以免造成肥料的浪费。土壤有效态Fe含量的分布则相对较低,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微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倩;胡胜勇;高明;徐畅;王龙;;紫色丘陵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0期
2 黄永沧;王红萍;娄成华;;萧国圣桃多糖形成因子初探[J];河北果树;2011年03期
3 王广海;;含山县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4 刘丽平;尤军联;丁莉华;;冀西山地果园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18期
5 石箭华;孟广涛;李品荣;和丽萍;钱小清;王铖;;滇中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养分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4期
6 张小青;周清;王厚援;郭亚东;汪娟;刘聪;;邵阳县稻田土壤养分空间预测方法精度对比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7 刘金弟;朱日清;方萍;张建英;吴烨超;;秀洲区稻田土壤养分区域分布特点及测土施肥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8 范燕敏;武红旗;靳瑰丽;古丽拜克热木;努尔比牙;;封育对荒漠退化草地土壤主要养分的影响初探[J];草业科学;2011年08期
9 刘永来;杨天旭;左安建;梁荣;王文飞;林锐峰;文俊;陈越立;黄春晖;李敏;刘丽;;大麦掩青量对烟草土壤养分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7期
10 高辉;张洪程;邢琳;王云;朱德进;严桂珠;;不同土类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施肥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年02期
11 陈俊坚;张会化;曾晓舵;刘鉴明;;广东省土壤砷元素空间变异与环境意义[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12 陈初红;单玉华;胡俊;毛浓文;赵润彪;;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初探[J];现代农业;2011年08期
13 张玉铭;胡春胜;毛任钊;张佳宝;董文旭;李立峰;;华北山前平原农田土壤肥力演变与养分管理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5期
14 孙国跃;周萍;王祝余;;响水县耕地地力变化趋势及应用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15 冯文豪;赵应;蔡炎;;有机高粱需肥特性初探[J];耕作与栽培;2011年02期
16 张娟;曾玲;黄俊;陈科伟;;水稻与蔬菜/玉米邻作下稻纵卷叶螟幼虫和食虫沟瘤蛛的空间格局与变异[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17 谭国栋;何春利;吴敬东;李文忠;贺康宁;;城市污泥堆肥对菠菜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18 杨发贵;朱芳前;;浙西山区单季稻最佳施肥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19 海米提·依米提;吐尔逊江·伊布拉尹;米日姑·买买提;古丽娜尔·托合提;黄志方;;伊犁河谷地下水盐运动规律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年04期
20 王艳萍;李松龄;秦艳;吕家珑;;不同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盐分及养分动态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扬;傅伯杰;王军;陈利顶;;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子[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许咏梅;冯耀祖;陈署晃;;新疆棕漠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以新疆洛浦县为例[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3 史利江;郑丽波;柳云龙;;长三角平原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孙克刚;宝德俊;王英;杨占平;崔转玲;;大田土壤中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空间变异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5 池富旺;张培松;茶正早;罗微;;橡胶园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6 郭晓敏;牛德奎;郭熙;胡东南;熊国辉;严伍明;;平衡施肥毛竹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7 邢竹;李春杰;郭建华;王贵政;;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8 马友华;胡勤远;贾盛宁;梁红霞;黄界颍;张自立;;安徽省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蕾蕾;徐茂;王绪奎;刘小军;汤亮;曹卫星;朱艳;;江苏省太湖稻作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研究[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祝廷成;李志坚;张为政;;“粮食、牧草和经济作物”三元结构草田轮作的初探[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城;不同经营体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管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2 黄绍文;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3 刘杰;湘中南红壤地区土壤质量特征与退化红壤的肥力调控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许红卫;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麻清源;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数字农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瑞;规模经营条件下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7 刘杏梅;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不同尺度水稻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宏庭;农田养分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9 张升堂;考虑水土治理影响的黄土高原分布式降水径流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胡江玲;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铁婵;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地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明;豫中烟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管理分区[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洲;天等县龙马屯岩溶洼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4 徐敬敬;基于GIS的崇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肥力综合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张希鸥;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油茶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6 朱益玲;紫色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7 宋晓华;基于烟叶化学品质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差异化管理[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建辉;北运河下游武清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苗恒录;毛乌素沙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初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赵莉荣;不同成土母质条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孟朝红;测土十年只为农民用好肥多打粮[N];农资导报;2009年
2 赵强;土壤养分的分析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4年
3 王歧丰;智能化和信息化是未来施肥的发展趋势[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4 通讯员 唐志强 记者 武盾;扶风农民时兴为耕地“体检”配“套餐”[N];陕西日报;2009年
5 记者 陈忠权;宅基地废墟变“沃土”[N];天津日报;2010年
6 冯国明;蔬菜合理轮种 降害增肥减病[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7 记者 陆晓华;我市耕地施用农药减八成[N];苏州日报;2009年
8 夏海鳌;培肥高产旱土[N];湖南科技报;2009年
9 徐旭忠;重庆出台标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10 冯国明;蔬菜合理轮种 降害增肥减病[N];湖北科技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