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IF1表达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T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背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最常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在中国,儿童EBV感染率很高。细胞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合成酶,既可将二磷酸腺苷和无机磷酸盐合成ATP,也可在能量底物缺乏时作为质子泵水解ATP。ATP合成酶的这两种活性均受ATP合酶抑制因子1(ATPase inhibitory factor 1,ATPIF1)的调节。既往研究探讨了ATPIF1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作用,但少有研究探索ATPIF1在病毒感染方面的作用。目的通过分析IM急性期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ATPIF和PD-1分子表达情况,探索ATPIF1在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期间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IM患儿及对照组儿童,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采集受试者的静脉血,于显微镜下观察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并使用全血自动分析仪对血细胞计数、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采集到的血液样品进行EBV病毒载量测定。随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ATPIF1和PD-1表达情况,并对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上ATPIF1、PD-1的表达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共纳入41例IM患儿和40例对照儿童。IM患儿以幼儿为主,平均年龄均为4.35岁,发热、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病是IM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损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IM组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儿童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儿童显著降低。2.IM急性期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CD3~+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增加,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降低,同时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上均高表达PD-1分子。3.IM急性期患者外周血中ATPIF1基因表达减少,具体到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上ATPIF1基因与PD-1分子表达呈负相关,而CD8~+T淋巴细胞上ATPIF1基因与PD-1分子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本地区IM患儿的临床特征与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基本一致。IM急性期患者外周静脉中ATPIF1基因表达减少,且ATPIF1基因表达与EBV DNA载量呈负相关。IM急性期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上ATPIF1基因与PD-1分子表达呈负相关,而CD8~+T淋巴细胞上ATPIF1基因与PD-1分子表达呈正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ATPIF1在该细胞亚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未来有可能作为IM的生物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