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中媒体呈现与信息加工关系实证研究
【摘要】: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中呈现丰富多样的信息提供了便利。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设备价格的不断走低,信息化教室已成普及之势,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然而,正如许多研究者指出的那样,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迄今为止,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与特征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科学地呈现多媒体教学信息、更好地改进多媒体教学效果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重视。迈耶等学者认为多媒体学习有选择、组织、整合三个过程,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但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选择信息、组织信息和整合信息是意义学习的三个内部条件,因此,本研究试图分析媒体呈现方式对学生加工信息的影响关系,构建相应的研究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选择信息、组织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迈耶等学者总结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设计原则、游泽清先生等总结的多媒体教材设计规则、各种媒体的特征等相关研究的分析,选择媒体的易接收性、媒体的适配性、外部认知负荷的减少、认知过程的监控四个方面的因素,来分析其对学生多媒体学习过程中选择、组织、整合信息的影响关系。采用纸质问卷对河南大学在校本科生分类进行现场调查,利用SPSS工具对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媒体呈现量表包含图与内容的适配性、画面的易接收性、减少认知负荷、词语的易接收性、监控信息加工5个因子,信息加工量表有选择、组织、整合3个因子。利用AMOS工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显示:①词语的易接收性对选择有正向的显著影响,②信息加工的监控对选择有正向的显著影响,③信息加工的监控对组织有正向的显著影响,④信息加工的监控对整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⑤图的适配性对整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实证研究的结果,对教师设计课堂多媒体教学信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