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拟动力试验研究

刘德辉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国城市化、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高层建筑、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基础工程也随之增多,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基础工程地下环境条件复杂迥异,天然地基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复合地基就是随着这种情况发展起来的,而刚性桩复合地基又是复合地基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因为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能力强,造价低等优点。但是关于刚性桩复合地基方面的研究对于实际工程来说还不是很充分,尤其是对抗震方面的研究很有限,由于我国近年来地震频发,人民群众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增高,而且地基由于其复杂性,研究其抗震性能具有一定难度,学者进行这方面研究的不多,所以亟需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 本文根据相似理论,建立了几何相似比为1:10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采用拟动力的试验方法,自行研究并设计了一套试验系统,研究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试验中,通过在桩身粘贴电阻应变片、埋设土压力传感器、垫层埋设应变片、砂箱外壁连接位移传感器的方式分别测出桩身应变、土压力值、垫层变形值、砂箱位移。通过对试验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增大,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破坏影响增大;而当上部荷载增大,加速度峰值不变时,虽然也加大了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破坏力度,但是其影响较加速度的影响小。通过对砂箱位移的综合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上部施加荷载不变时,当地震波加速度峰值增大时,则砂箱最大位移也随之增大;地震波加速度峰值不变时,当上部荷载增大时,砂箱最大位移变小,但减小幅度不大;当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增大,而且上部荷载也增大的时候,砂箱的最大位移也随之增大。通过对内力包络图的综合研究分析,可以得出:各桩的最大剪力值都在桩顶处产生;角桩的剪力值都大于边中桩和中心桩;角桩各点的弯矩都保持最大,边中桩次之,中心桩最小;上部荷载保持一定,当加速度增大时,剪力与弯矩值都随之增大,内力包络图曲线也发生改变。加速度保持不变,当上部荷载增大时,剪力与弯矩值都随之增大,但增大幅度比加速度改变时的增大幅度要大,同时其内力包络图曲线也发生改变;当加速度峰值与上部荷载都增大时,剪力与弯矩的最大值都增大,且增大幅度比较大。通过对压力时程曲线的综合研究分析,可以得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桩承担了大部分荷载;当加速度峰值与上部荷载同时增大的情况下,砂箱中压力值的大小情况发生改变,砂箱中部侧向水平压力值变大,增大幅度较快,说明在加速度峰值与上部荷载同时增大的情况下,土体受到的水平压力迅速增大;在加速度峰值不改变的情况下,当上部荷载增大的情况时,压力最大值随之增大;在上部荷载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加速度峰值增大时,压力最大值随之增大,但增大幅度较上部荷载改变幅度小,并且其余测点压力值也随之增大,但增大幅度不一;通过研究发现,箱内部压力情况未发生明显改变,说明砂箱内部一直处于弹性状态。通过对垫层时程曲线的综合研究分析,可以得出:在弹性范围内,当上部荷载不变的情况下,地震波加速度增大,垫层变形也随之增大;当地震波加速度不变的时候,上部荷载增大,垫层变形随之减小;当上部荷载增大,地震波加速度也增大时,垫层变形随之增大,但是增大幅度较小。最后通过对上述的总结可以看出,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铁鹰;陈思甜;;用MTS电液伺服结构试验系统进行结构拟动力试验的控制程序研究[J];工程力学;1990年03期
2 李暄;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开发拟动力试验技术取得新进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3 闫明礼;初蕾;佟建兴;王明山;;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的几个误区[J];岩土工程界;2007年02期
4 马乐为,吴敏哲;12层异形柱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组合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4期
5 池跃君,宋二祥,金淮,高文新;刚性桩复合地基应力场分布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6 刘蕊,杨德健,罗浩,国晔;刚性桩复合地基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姚文娟;陈尚平;陈尚明;赵文婷;;刚性桩复合地基褥垫层设计厚度计算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1期
8 林炳泉;饶锦前;;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分析[J];四川建筑;2010年04期
9 郑冠雨;鲍鹏;;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梁兴文,王庆霖,梁羽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1/2比例模型拟动力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11 付日荣,孔军,逄鲁峰,徐金涛;层次分析法优选5万m~3钢储油罐基础方案[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3期
12 林旭武,严平,张洁;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简化计算[J];建筑结构;2005年10期
13 侯杰;刘钧;杜文博;邱法维;;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6期
14 赵明华;张玲;杨明辉;;基于剪切位移法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5 周曙春;庞海霞;;刚性桩复合地基在滨海软土地基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31期
16 唐岱新,朱本全,王凤来,安成虎,张前国,李庆刚,薛宏伟;底层大开间框剪组合墙结构13比例模型房屋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1年04期
17 侯化坤;变厚度褥垫层在复合地基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08期
18 武思宇,宋二祥,刘华北,邵晓晖;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19 刘光磊;武思宇;宋二祥;;群桩刚性桩复合地基地震反应三维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2006年07期
20 仇亮;朱宁;;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志伟;纪金豹;杜阳阳;;拟动力试验方法的发展与展望[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春侠;施楚贤;杨伟军;;模型房屋拟动力试验地震波的选取研究[A];砌体结构理论与新型墙材应用[C];2007年
3 刘尊平;朱金泰;;碎石类土层中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春侠;施楚贤;杨伟军;;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拟动力试验模型房屋设计研究[A];砌体结构理论与新型墙材应用[C];2007年
5 田石柱;赵桐;;位移保护下力控制拟动力试验方法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朱本全;李暄;;考虑弯曲变形影响时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7 吴永红;;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及其在天津软土地区的应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唐岱新;朱本全;王凤来;安成虎;张前国;李庆刚;薛宏伟;;底层大开间框剪组合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A];现代砌体结构——2000年全国砌体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何益斌;沈蒲生;;子结构法在结构拟动力试验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10 程浩德;吴炎海;;单层单跨RC带开孔梁框架拟动力地震反应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希平;刚性桩复合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解析分析与现场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李帅;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失稳破坏机理及其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袁政强;巨型框架箱形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及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4 张明远;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计算与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范云蕾;网络化结构实验室NetSLab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王新玲;新型人字支撑复合结构理论和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刘冬林;桩顶与基础不同构造形式桩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马乐为;异形柱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组合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王倩颖;实时子结构试验方法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王海波;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非线性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辉;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拟动力试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王亚军;子结构方法在拟动力试验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朱叶;变刚度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朱方;拟动力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苏彩丽;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张杨;刚性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及沉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何腊平;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与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英峻豪;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上部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陈伟超;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研究及优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闵长青;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国堂;一道亮丽的科技彩虹[N];人民铁道;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