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变刚度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研究

朱叶  
【摘要】:变刚度刚性桩复合地基可以充分的利用地基土的性质、群桩的性质,从群桩的应力应变出发,考虑桩和土的叠加刚度,使群桩基础达到承载力和抗震要求、减小结构的整体沉降、降低投资的综合效果,目前已受到岩土工程师的广泛重视。一般情况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竖向应力变化是离基底越远,其应力、变形也越小,所需的地基整体刚度也越小,而变刚度刚性桩复合地基恰好满足这一点要求,在地基上部时刚度较大,在下部时刚度减小。在变刚度刚性桩复合地基中,长桩将上部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减少结构的整体沉降,因此长桩桩土应力比较大,对长桩桩体强度要求相对地就较高,而短桩主要减小桩顶部应力集中使应力向下部传递,提高地基承载力。 由于变刚度刚性桩复合地基是近年来的产物,故有关他的研究还较少,有限的研究一般都局限在承载力和沉降方向,关于其在抗震方向研究尚未有。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刚性桩复合地基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三维数值分析,采用合理模型尺寸和褥垫层厚度,消除其在自重荷载下的影响,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抗震性能研究。 变刚度刚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一样,在同列桩位移的内力对比中,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上的边桩位移、弯矩、剪力都较其它桩大。在变刚度刚性桩复合地基中,长桩的弯矩、剪力远大于短桩,大直径桩的弯矩、剪力远大于小直径桩。变长度刚性桩复合地基中,在桩长范围内有两个弯矩极值点,桩体的下半部弯矩最大值远大于桩体上部的最大值,剪力最大值出现在桩体两端。在变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中,大直径桩的弯矩和剪力变化规律同等长桩似,桩长范围内有一个弯矩极值点。变桩长方案、变桩径方案同等长桩方案对比,桩体的弯矩和剪力都有所增加,变桩长方案增幅较变桩径少;变桩长方案的上部结构位移、桩体位移值明显小于等长桩和变桩径方案;变桩长方案混凝土用量较其它几种方案少,最为经济;综上,变长度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优于变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闫明礼;初蕾;佟建兴;王明山;;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的几个误区[J];岩土工程界;2007年02期
2 池跃君,宋二祥,金淮,高文新;刚性桩复合地基应力场分布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3 刘蕊,杨德健,罗浩,国晔;刚性桩复合地基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姚文娟;陈尚平;陈尚明;赵文婷;;刚性桩复合地基褥垫层设计厚度计算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1期
5 林炳泉;饶锦前;;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分析[J];四川建筑;2010年04期
6 郑冠雨;鲍鹏;;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付日荣,孔军,逄鲁峰,徐金涛;层次分析法优选5万m~3钢储油罐基础方案[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3期
8 林旭武,严平,张洁;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简化计算[J];建筑结构;2005年10期
9 赵明华;张玲;杨明辉;;基于剪切位移法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0 周曙春;庞海霞;;刚性桩复合地基在滨海软土地基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31期
11 罗漪,王全凤;考虑阻尼的变刚度薄壁杆件动力稳定[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2 侯化坤;变厚度褥垫层在复合地基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08期
13 武思宇,宋二祥,刘华北,邵晓晖;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14 刘光磊;武思宇;宋二祥;;群桩刚性桩复合地基地震反应三维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2006年07期
15 仇亮;朱宁;;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9期
16 刘滔;刘明振;;关于“基于减小筏板差异沉降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的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17 屠毓敏;俞亚南;;刚性桩复合地基水平承载力特性[J];岩土力学;2007年11期
18 肖建华;黄景云;;白兰花园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9年05期
19 谭道宏,王晓川;离散型最小二乘法分析变刚度薄板[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84年01期
20 周坚;变刚度和带有收进的高层建筑弯扭耦联简化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199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尊平;朱金泰;;碎石类土层中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王焕定;赵桂峰;王伟;马玉宏;张永山;孙锋;;结构变刚度隔震、耗能控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3 吴永红;;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及其在天津软土地区的应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孙林娜;龚晓南;齐静静;;刚性承台下刚性桩复合地基附加应力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王文达;潘继文;刘春生;;带翼缘受弯构件内力分析的变刚度模型法[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6 党发宁;侯玲;刘奉银;王晓章;;岩土工程中有限元病态问题的变刚度解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俞建霖;朱普遍;刘红岩;龚晓南;;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祥福;;桩基设计的历史性突破——空间变刚度等沉降群柱设计[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魏平;陈红兵;王强;杨润林;;建筑结构半主动控制研究Ⅰ:机理分析[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胡启平;史三元;;变刚度框—剪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希平;刚性桩复合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解析分析与现场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李帅;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失稳破坏机理及其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张明远;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计算与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冬林;桩顶与基础不同构造形式桩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余闯;路堤荷载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与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郭同庆;复杂组合体跨音速非定常气动力和颤振计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茅晓辉;变刚度复合地基变形控制设计理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伟;汽车传动系用双质量飞轮的设计方法与扭振隔振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孔天荣;磁流变自抑振智能镗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于开平;时变结构动力学数值方法及其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叶;变刚度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苏彩丽;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张杨;刚性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及沉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何腊平;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与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刘德辉;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拟动力试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英峻豪;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上部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伟超;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研究及优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闵长青;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9 闫超;刚性桩复合地基水平荷载下三维数值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李保坚;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与计算[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佳;陈祥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超高层建筑[N];中华建筑报;2005年
2 常轩;长城千辆“超常轿卡”上市[N];中国工业报(中国机电日报 );2003年
3 董秋彤;车市“激情”发展谁能驾驭SUV[N];中国企业报;2003年
4 但茹;帕拉丁长城脚下豪迈登场[N];中国商报;2003年
5 小超;酷卡[N];中国汽车报;2002年
6 车亮;独特的重卡悬架HN系列产品[N];中国工业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王春;理论创新才能实现传统工业现代化[N];科技日报;2001年
8 赵国堂;一道亮丽的科技彩虹[N];人民铁道;2011年
9 冉泽勋 寇龄元;汽车巨头出奇招谋局市场[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10 周明喜;中兴老虎皮卡又添新动力[N];中国贸易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