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研究

刘菊霞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关注课堂教学关键事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课堂教学关键事件,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对师生的原有教育认知产生强化或冲突引起教师反思,并需教师对此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这些决策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对剖析教学的本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可以是教师提前预设好的片段,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细节。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课堂教学事件的剖析,揭示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寻求课堂教学关键事件预设与生成的可行性路径,以此为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种实践的路径。 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已有文献整理分析的前提下,发现了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研究的立足点。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法,对三所学校八个班级三十二位教师的课堂进行实地观察,经过分析归纳出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的内涵、分类、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最后,用案例分析法探讨了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关键事件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正向与负向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课堂教学关键事件和课堂教学方面、学生养成教育方面与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课堂教学关键事件具有情境性与规律性相统一、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统一、偶然性与必然性相统一、真实性与典型性相统一和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特征。课堂教学活动中不确定因素很多,课堂教学关键事件会受到教师、学生、学校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的作用,教师们需要积极构建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的预设与生成。新课程教学改革强调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动态建构者,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便是我们教学改革所应矢志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唯有精心预设,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预设应当成为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唯有生成,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态和自然的美感,充满跌宕和探究的情趣。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伟平;;关于学生课堂角色问题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年01期
2 丁林斌;;用心预设 巧妙生成[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04期
3 杨德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郭贤民;;课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培养、激发学生主动性”研究报告[J];甘肃高师学报;2008年04期
5 崔宝华;;课堂教学如何促使学生喜欢回答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年24期
6 安筱鹰;;抓好课堂教学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2年Z1期
7 曾月强;;课堂讨论要注意几个方面[J];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10期
8 郑向东;;课堂教学用语文CAI课件浅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4期
9 黄爱东;何峰;;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J];西北医学教育;2002年02期
10 章丹凤;;因学定教 以教带学——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探微[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2期
11 朱艳芳;;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5年12期
12 张立;;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J];软件导刊;2006年16期
13 吴茂连;;Blog——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利器[J];中小学电教;2006年12期
14 宋树杰;;中美课堂教学之比较[J];山东教育;2006年35期
15 陈静;杨莉萍;高静;;谈有效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07年Z2期
16 韩文静;;实施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几个途径[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7 吕明君;;浅谈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10期
18 陈晓路;;如期而至的精彩——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动态课堂的生成[J];作文教学研究;2007年05期
19 崔桂兰;;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四注重”[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年10期
20 陈金虎;;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真正“动”起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兰英;;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邱志军;;地理课堂教学的调味剂——巧妙的借题发挥[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3 蔡菲;;课堂因细节而闪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4 钱鸽群;;以学生的视角关注小学数学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张军;;提高学习有效性的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汤玉琴;;场效应在《苯》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陈玲娥;;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贺翠玉;;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9 张桂波;;高中地理《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华;刁震;杨孝军;郑飞云;;妇产科课堂教学互动空间的探讨[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范铭;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秀峰;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杨玉东;“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晓莉;《伤寒论》中英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菊霞;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2 孙宏静;Intel~(?)未来教育模式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晓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丽英;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榕;基于课堂教学下教学媒体的选择与绩效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6 毛艳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沈洁;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励;基于学生发展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军;普通中学教学过程的“本土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涛;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功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平;鄂旗努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2 城区32校 刘威;让课堂“活而不乱”[N];大同日报;2007年
3 张树伟;一个人的反思和教育的梦想[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 严寅贤;学生自主发问的“美式”课堂教学值得借鉴[N];光明日报;2010年
5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莫让学生在“被学习”中悟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6 鄢陵县初级中学 闫军超;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N];学知报;2011年
7 顾金光;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之符号诠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陈超良;市一中教学改革推出新举措[N];湘潭日报;2006年
9 南京体育学院附中 韩明忠;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河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杨军红;牵手引领 践行反思[N];天津教育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