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含钒多酸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刘顺顺  
【摘要】: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 POMs,简称为多酸)是一类优秀的无机金属氧簇,它具有多种配位能力的氧原子、纳米级尺寸、在溶液中骨架结构稳定并且易于结晶等优点,而且形状可调、尺寸可控、结构多变,且在光、电、磁以及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钒金属中心具有多种氧化态以及多样性的配位几何形状,如{V04}四面体、{VO5}三角双锥或四方锥、{V06}八面体等,可形成多种形状的金属氧簇,常被化学家赞为“好脾气”的“建筑块”。由于同多钒金属氧酸盐(Polyoxvanadates,简称为POVs)具有多样化的结构和在催化、医药、光电材料、生化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因此设计合成具有新颖结构的多钒氧酸盐并探索其功能及应用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方向。(1)分别选用合适的钒源和不同的模板剂自组装合成了3个结构新颖的钒氧簇基多酸化合物[(V10O20)(PO4)2]·4H20 (1)、[V18O42(N3)2(NaO7)2]·24H2O(2)和[V10O28][(Na2(H2O)10)](3)。化合物1和化合物2均是钒氧簇通过与非金属或其他金属通过共用簇上的端氧原子而得到的三维孔洞化合物,而化合物3为一维的{Vlo}基氧簇。(2)本文引入合适的钒源、钼源或钨源和有机配体参与多酸化合物的构筑,合成了5个多酸基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PMo12V2O42][Cu(phen)2]3·6H2O (4), [PMo8V6O42] [Cu(2,2'-bpy)2][Cu(2,2'-bpy)]-4H2O(5), [VW9Co2O30]2[Na(dpdo)(H2O)4Na4(H2O)7·]2·dpdo ·11H2O (6), [VW9Mn2O30]2[Na(dpdo)(H2O)4Na4(H2O)7]2·dpdo·11H2O(7),[Sm(dpdo)4(H2O)3] [PMo,2O40]·4H2O(8)。并对化合物4电化学性能和化合物8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NaNO2和H202均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化合物8在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果。(3)以有机羧酸与含氮配体为原料合成新颖的金属有机框架,可以得到互穿插、自穿插、螺旋等一些复杂拓扑结构的化合物,还可以获得更新奇的物理化学等性能。本章选取含氮配体bpmp (bpmp=N,N'-bis(4-pyridylmethyl)piperazine)与不同尺寸的有机酸羧酸配体L2(1,2,3-苯三酸H3bta)和L3(1,4-萘二酸H2ndc)成功合成了八例MOFs: [Mn(H2bta)(bpmp)·2H2O]·bpmp-7H2O (9)、[Co(Hbta) (bpmp)]·7H2O (10)、[Zn(Hbta)(bpmp)] ·5H2O (11)、[Cd2(H2bta)2(bpmp)2(H2O)2]·8H2O (12)、[Mn(ndc)(bpmp)-3H2O]·bpmp·2H2O (13)、[Cu2(ndc)2(bpmp)2] (14)、[Co2(Hndc)2(bpmp)2] (15)、[Zn4(ndc)4(bpmp)5] (16),并对其X-单晶结构、X-单晶粉末衍射、荧光性质等进行了测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汪国瑜;;杂多酸化合物的应用及制备[J];泸天化科技;2015年04期
2 邓筱华;雷秀斌;;多酸化合物的形成条件[J];化学通报;1988年07期
3 赵志凤;毕建聪;高丽敏;胡海亭;邬利群;;石墨烯负载多酸化合物的制备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4 吴庆银;陈尔霆;;多酸化合物及其应用[J];沈阳化工;1990年06期
5 张澜萃,于鑫慧,谷源鹏,崔连义,孙振刚;有机膦多酸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陈延民,解庆范;一种新的多酸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骆昱晖;杨菲菲;张宏;;多酸化合物的药学应用进展[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8 崔克宇;杨健;;一个新型钨铋酸盐与碱土金属离子配位的多酸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J];化学工程师;2012年04期
9 钟绍鹏;陈建秋;沈卫阳;;多酸化合物在药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近况[J];药学进展;2010年10期
10 廖玉超;蔡铁军;;杂多酸化合物光催化剂研究新进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1 柳士忠;王恩波;;杂多酸化合物的酸催化反应[J];化学通报;1993年03期
12 巫平松,张宏宇,许林,德格吉日呼,胡长文,王恩波;无机-有机杂化钼磷、钒钼磷多酸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13 孙英华;杨美玲;梅泽民;;一种新型钼钒多酸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荧光性能[J];应用化学;2018年05期
14 岳斌,江磊,孔祖萍,焦锋,林欣荣,金松林;γ-[SiW_(10)O_(36)]~(8-)夹心型稀土元素单取代多酸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2期
15 杨勇;;包封多酸化合物的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03期
16 张洪;于洗河;李娟;刘东艳;李静;;新型多酸化合物POM-2 90 d毒性试验[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17 张洪;于洗河;李娟;李厨荣;吴文杰;李静;;新型多酸化合物POM-2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18 赵文秀;彭军;李妍;;多酸化合物药物活性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9 邓清;;多酸化合物药物活性研究进展[J];家庭医药(医药论坛);2010年07期
20 朱博;胡姚;赵文秀;李强;;钨多酸化合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胡长文;李玉新;;四种杂多酸化合物对DNA作用的初步研究[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2年
2 徐莉;刘术侠;;一例四核钴夹心型锗钨酸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3 安冰;潘慧;余可;党东宾;柏;;一种新型的钴连接的砷-钒笼状多酸化合物及其磁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张俊勇;常绍卿;曾庆祷;谢景力;;流动化学方法制备多酸化合物及其在主体分子TCDB中的组装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结构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6年
5 陈祥奕;邓松;胡恒彬;高越;张汉辉;陈义平;孙燕琼;;一种新颖的α-Keggin结构钼-钒杂多酸化合物:(C_5H_6N)_2[VMo_(12)O_(40)]·H_2O的合成和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陈宝宽;林政国;王博;胡长文;;两个新的贵金属钯修饰的钒多酸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梁畅;傅海;秦超;王恩波;;在离子液体中合成H_2Na(Emim)_3P_2W_(20)O_(68)·H_2O[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马喆;王国栋;黄现强;杨华;李大成;窦建民;;铜取代多酸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A];“一带一路,引领西部发展”——2017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17年
9 陈晓云;安冰;党东宾;;花篮状磷钼多酸化合物的离子热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王恩波;;多酸的合成化学与功能化[A];第十三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洗河;新型多酸化合物(代号POM-2)抗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林世威;多金属氧酸盐的溶剂调控合成与表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齐月;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筛选[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洪;新型多酸化合物Cs_2K_4Na[SiW_9Nb_3O_(40)]·H_2O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宋平;碗状钒酸盐和Lindqvist型钼钨酸盐衍生物氧化还原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谭华桥;新型手性多金属氧酸盐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桑晓静;多金属氧酸盐基光电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功能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书军;前过渡金属混配型多金属氧酸盐在溶液中的组装、衍生化及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陶美林;多中心多金属氧酸盐在甘油串联反应中的催化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10 郑培清;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分子基化合物的水热合成、结构及表征[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顺顺;含钒多酸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2 杨勇;多酸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美思;稀土配合物修饰的Keggin型多酸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4 刘文丽;离子热法构筑多金属氧酸盐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艳萍;新型砷钼多酸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雷;缺位杂多钨酸为前驱体的新型多酸化合物的调控合成及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7 王爽;半刚性双吡唑配体银的配合物及手性多酸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琳;手性Evans-Showell多酸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兴全;过渡金属取代的Dawson型多酸化合物及其拓展结构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谭瑞康;多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